学术投稿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向道康;阎兴治;杨世虞;张大国;李正伦;苏友华;陈瑾;蔡鸿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 跳动心脏, 抑肽酶, 血小板活, 化因子
摘要: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 方法 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 结果 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 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 <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

    通过对48例恶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表现观察及分析,了解临床上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监测的可行性,特征性与实用性.1 资料与方法1.1 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期间在贵阳医学院附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4~81岁,原发性肝癌28例,胰腺癌6例,结直肠癌4例,胃癌9例,乳腺癌1例.

    作者:修斌;邱秉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室壁运动异常48例临床分析

    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RWMA)是冠心病在超声心动图上的突出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收缩期运动异常(心内膜收缩期运动异常),包括运动幅度减低,运动消失或反向运动,收缩期室壁增厚异常,包括收缩期室壁增厚率降低、消失.本文对我院1998~2001年超声心动图检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RWMA)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明;宋玲;孙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与实验检查的关系.方法 MM及正常人血清分别以原血清及1∶4稀释后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IgG值;MM及正常人尿液分成3份测本周蛋白,A管,尿用pH4.9醋酸缓冲液酸化,置56℃水浴15min,B管不加缓冲液;C管置水浴7~8min.结果 20例MM未稀释血清IgG16.8±6.94(g/L);1∶4稀释血清IgG35.89±11.88(g/L),P<0.01;A组尿本周蛋白的阳性率51.5%,B组及C组分别为21.2%及24.2%,P<0.05.结论 MM血清未稀释形成后带现象及尿本周蛋白定性操作不规范是导致MM误诊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琦;龚芳泽;任明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携带者近一亿以上,约占全国人口的10%~20%[1].抗结核药物大多数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肺结核患者同时伴无症状HBVM阳性者(HBsAg、HBsAg、抗-HBc阳性为大三阳)(HB-sAg、抗-HBc、抗-HBc阳性为小三阳)对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害的反应如何.现将我院94例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与100例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作回顾性的对照观察.

    作者:赵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7例报告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症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侵犯眼肌及(或)吞咽肌,临床上较少见,现将一家系7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以先证者为线索,调查此家系3代31例,有7例发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家系图谱如下.

    作者:田淑芬;楚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安氟醚麻醉下牵拉胆囊对家兔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安氟醚麻醉下牵拉胆囊对家兔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吸入纯O2,B组吸入安氟醚达0.65MAC,C组吸入安氟醚达1.3MAC.经上腹正中切口,暴露胆囊,坠100g重物牵引10分钟.于牵拉前(to)、牵拉时(tp)、牵拉结束后10分钟(t10)、牵拉结束后30分钟(t30)测定心率(HR)、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和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结果 组间比较,牵拉前C组HR较A组减慢(P<0.05),牵拉时C组SNRT较B组显著延长(P<0.05),余各时点SNRT、SACT、CSNRT差异无显著性;组内比较,牵拉时三组HR均较牵拉前减慢(P<0.05),三组SNRT均较牵拉前明显延长(P<0.05),A组SACT、CSNRT较牵拉前明显延长(P<0.01),C组SACT较牵拉前延长(P<0.05).结论 牵拉胆囊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安氟醚麻醉不能避免牵拉胆囊对窦房结功能的抑制作用.胆系手术时应慎重选择适合病人情况的安氟醚吸入浓度.

    作者:方开云;安裕文;高鸿;王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

    妊娠肝内胆汗淤积症(Intahepatic chofesta sis of prcgnancy. 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全身皮肤搔痒,继而发生黄疸为临床特点的疾病.我院1999年1月至12月分娩总数3*!360人次,其中ICP 72例,占0.42%.1 临床特点ICP病人主要症状是妊娠中、晚期(大多数在22周)出现全身皮肤搔痒,严重者可坐立不安,全身抓痕,甚至影响睡眠,搔痒后在2~8周出现黄疸,无明显胃肠症状;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增高,胆汁酸增高,可为正常孕期的10倍以上;转氨酶可正常,或有轻中度升高.当具备典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胆汁酸明显增高,可以确诊.

    作者:周炳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围产期117例急危重症的临床分析

    围产期急危重症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威胁着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本文对我院1998年1 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17例急危重病例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间,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8 927例,收治急危重孕产妇117例,发病率1.3%.1.2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2~38岁,平均30.5岁,初产妇94例,经产妇23例.急危重抢救病人:产后出血30例,占25.64%;前置胎盘28例,占23.93%.其中5例合并胎盘植入,占前置胎盘中的17.85%;重度妊高征21例,占17.95%;妊娠合并心脏病18例,占15.38%;子宫破裂11例,占9.4%;胎盘早剥5例,占4.27%,羊水栓塞3例,占2.56%;子宫内翻1例,占0.85%.

    作者:马元华;蒋小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误服鼠药急性中毒20例报告

    对我院1996~1999年收治的20例小儿鼠药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治小儿鼠药急性中毒20例,门诊5例、住院15例.其中男16例、女4例.1~3岁12例、4~5岁6例、6~7岁2例.城市儿童4例,占20%,农村儿童16例,占80%.鼠药来源:家中17例,室外3例.1.2临床表现本组20例均有呕吐、腹痛、腹泻及惊厥.14例出现全身抽搐,抽搐发作均为阵发性四肢抽动,伴意识丧失.其中5例还伴有呼吸困难、紫绀及昏迷等.2例次日出现皮下、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等出血症状.5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我科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外接闭式引流袋,持续引流胸腔积液,经50例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已确诊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5岁.(2)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腺癌16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

    作者:孙立;黄逢敏;桂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3例原发不育(孕)夫妇解脲支原体检测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或女性不孕症有密切关系.为了解UU对生殖双方影响,现对35例原发不育(孕)夫妇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不育症组33例,平均年龄302岁(27~40岁);女性不孕症(对应各男性之妻)组33例,平均年龄28.5岁(26~39岁).双方均为原发性不育(孕).33例男性不育组中,有28例有冶游史,女性既往均未孕育.

    作者:杨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次性双腔导管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诊断子宫输卵管性不孕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传统的方法是应用金属宫腔导管在放射科进行.作者采用一次性双腔导管作该项检查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择1995年元月至2000年12月诊断不孕症,无禁忌症的病人76例.于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1.2材料76%的泛影葡胺(碘水),一次性双腔子宫通水管,型号12FR10ML.

    作者:雷后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知识及行为评估调查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个,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侗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6.77%,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1.89%,仅次于广西、云南,居全国第三位.为了解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妇幼卫生知信行比率,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农村妇幼初保工作.1999年9月至11月,对我省7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县(市)进行妇幼卫生知识及行为半定量快速评估调查(LQAS)[1].

    作者:胡健;马少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科门诊处方分析

    处方是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药房配发药品的书面依据,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一张合格的处方应该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清楚、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处方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信誉和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分析,了解儿科处方用药的基本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熊百莉;何晓霞;柴中平;杨宏;葛红媛;廖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粤者.男.50岁.因突发性持续性腹痛36小时入院.患者瘦痛先以脐周明显,继以全腹持续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腹写为一次水样便,腹胀,后停止排气排便.无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病史.体查:T37.2℃,R20次/分,P88次/分,BPl6/12kPa,心肺(-);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血常规:WBC25.9×109/L,N85.7%,L6.2%,M8.1%,肝、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胸腹透视,心、肺、膈未见异常,膈下无游离气体,左中上腹可见多个液气平面.腹穿抽出血性混浊腹水.人院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经积极术前准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作者:龚福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同种类肌松药对肌震颤及插管条件的影响

    观察60例不同种类肌松药对肌震颤及插管条件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神经外科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ASAⅠ~Ⅱ级,年龄24~60岁,体重48~74 kg.1.2麻醉方法麻醉前用药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m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80μ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Ⅱ组静脉注射万可松8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Ⅲ组静脉注射万可松12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各组均在用药结束后2分钟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采用泵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间断用万可松维持肌松.

    作者:苏金华;余乾斌;潘进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贵州省卫生Ⅷ项目结核病控制干预效果分析

    贵州省世界银行贷款<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卫生需求服务>项目(以下简称卫生Ⅷ项目)结核病控制干预于2000年6月1日正式在我省的正安、务川、松桃、沿河、罗甸、平塘、关岭、纳雍县实施,覆盖人口379.2万.现就2000~2001年4月期间上述8个项目县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和管理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杨;袁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胶凝集试验与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在小儿伤寒诊断中的比较

    2001年本地区流行副伤寒,我们采用乳胶凝集试验(LAT)和LPS-PHA对今年4月至8月112份发热待查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血清标本:采集112例热程2~7天患儿的血清,同时做LAT及LPS-PHA检测.其中76例做了血液细菌培养,伤寒杆菌培养阳性2例,甲型副伤寒杆菌培养阳性11例.检测试剂:伤寒、副伤寒胶乳试剂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伤寒杆菌LPS-PHA试剂及对照血清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

    作者:蔡勇;张义;何应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

    我科1997年l0月至1999年3月运用针刺联合颌枕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7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47岁;病史3~5年,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

    作者:李路;杨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伤寒肠穿孔63例误诊分析

    我院从1984~1998年间共收治伤寒肠穿孔病人 173例,其中有63例误诊,误诊率高达36.42%.究其原因,除早期临床医师对伤寒病缺乏认识外(特别是对逍遥型伤寒容易误诊),再者是药物治疗不规则或合并外伤,消化性溃疡等症状不典型而造成误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3例,其中年龄大68岁,小8岁半,以18~35岁多,占41例(65.8%),误诊时间长12小时,短1小时,均经手术和术后化验(肥达式反应)而确诊.

    作者:田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