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是股骨头供血系统受损引起,其病程长,致残率高[1],其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近年来,许多学者设计了各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希望使病变延缓,静止甚至逆转,从而保存股骨头.目前,对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可归纳为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青壮年长期疗效欠佳,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和姑息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陈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30 例宫颈癌和15例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判断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对照.结果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6.7%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P<0.01). 结论 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进行性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谭兵兵;罗素元;谭晓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腮腺Warthin瘤是仅次于混合瘤而居第二位的良性肿瘤.本文收集我科20余年间诊治的35例Warthin瘤,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腮腺Warthin瘤共3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男性31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7.75:1.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9.1岁,高峰年龄50~70岁者27例,占65.7%.
作者:段晓峰;桑修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毕某,女,56岁.外伤至颈痛、活动受限18月,伴枕颈痛6月.患者18月前从行走的车上跌下,左枕部着地,即感颈痛,活动受限.6月前颈痛加重,伴右枕顶部剧烈疼痛,期间曾有两次双上肢麻木后自行消失. 查体:左枕部有一创伤疤痕,枢椎棘突后突明显,椎旁肌痉挛压痛,四肢感觉、运动反射均正常,颈椎X线片及MRI:齿状突腰部骨折,环椎前脱位10mm,颈髓轻度受压,髓质正常.
作者:李江龙;武成兴;陈春;刘继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安氟醚麻醉下牵拉胆囊对家兔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吸入纯O2,B组吸入安氟醚达0.65MAC,C组吸入安氟醚达1.3MAC.经上腹正中切口,暴露胆囊,坠100g重物牵引10分钟.于牵拉前(to)、牵拉时(tp)、牵拉结束后10分钟(t10)、牵拉结束后30分钟(t30)测定心率(HR)、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和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结果 组间比较,牵拉前C组HR较A组减慢(P<0.05),牵拉时C组SNRT较B组显著延长(P<0.05),余各时点SNRT、SACT、CSNRT差异无显著性;组内比较,牵拉时三组HR均较牵拉前减慢(P<0.05),三组SNRT均较牵拉前明显延长(P<0.05),A组SACT、CSNRT较牵拉前明显延长(P<0.01),C组SACT较牵拉前延长(P<0.05).结论 牵拉胆囊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安氟醚麻醉不能避免牵拉胆囊对窦房结功能的抑制作用.胆系手术时应慎重选择适合病人情况的安氟醚吸入浓度.
作者:方开云;安裕文;高鸿;王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外源性心钠素(ANP),观察其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II)等缩血管物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心血通注射液(心钠素)治疗41例肝硬化患者,用放免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浆ANP、ET、ATⅡ的水平,同时检测20例健康人.结果 肝硬化组比正常组血浆ANP、ET、AT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患者血浆ANP与ET呈负相关,与ATⅡ无显著相关.外源性心钠素能降低childA级和/或B级ET、ATII的水平(P<0.05,P<0.01),对childC级无抑制作用.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管扩张因子与血管收缩因子之间失衡,促进腹水及门脉高压的形成,外源性心钠素能部分调节它门之间的紊乱关系,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洪阳;韦举卿;周力;芦源;谭玉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还原型谷胱肝肽(CSH)的有效成分是谷胱肝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肝脏生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已有将还原型谷胱肝肽用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我科采用国产还原型谷胱肝肽治疗病毒性肝炎,旨在探讨其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80例病人为2000年元月至2001年9月在我科的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标准.随机选择治疗组40例,并设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40例.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0 5岁临床诊断急性肝炎25例,慢性肝炎轻组5例.慢性肝炎重组4例,亚急性重症肝炎3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对照组40例,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岁;临床诊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轻组6例,慢性肝炎重组4例,亚急性重症肝炎3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
作者:谢林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观察60例不同种类肌松药对肌震颤及插管条件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神经外科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ASAⅠ~Ⅱ级,年龄24~60岁,体重48~74 kg.1.2麻醉方法麻醉前用药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m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80μ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Ⅱ组静脉注射万可松8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Ⅲ组静脉注射万可松12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各组均在用药结束后2分钟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采用泵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间断用万可松维持肌松.
作者:苏金华;余乾斌;潘进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窥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均为男性,年龄18~47岁,平均27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17个月.后尿道狭窄15例,球部尿道狭窄8例,海绵体尿道狭窄5例,尿道闭锁5例.狭窄长度0.3cm~3.8cm,闭锁长度0.5cm~3.5cm.术前治疗:行尿道吻合术6例,尿道会师术1例,尿道扩张术11例,膀胱造瘘术21例,假道形成3例,合并膀胱结石1例.
作者:周乙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性,32岁,因右胸疼痛、气促、反复性咳嗽3年,于2001年3月20日入本院求治.患者述近3年来不明原因感右侧胸痛,呈阵发性胀痛,上楼费力,反复单声咳嗽,痰多,痰中偶带血丝,无潮热、盗汗、纳差.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胸膜腔包裹性积液,并经抗炎治疗后上述症状曾缓解.后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伴胸闷、气促,反复多次外院诊治无效.追问病史,10年前被人用剪刀刺伤右胸,当时行缝合,抗炎处理.胸片报告:右侧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右上肺块影,性质待定,右侧膈疝不排除.3月21日我院胸片:发现右侧第二前肋以下大片密度增高影,上缘清楚,其中部分密度稍低,右心缘及右膈面不清,左肺清晰,纵隔稍向左移位,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图1),即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吞钡后观察食道通畅,中下段受压并向左侧移位,继续观察后发现部分空肠显影,很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内,而钡头继续在右侧胸腔内流动,提示为右侧膈疝(图2),结合10年前外伤病史,及放射诊断,临床确诊为右侧后天性膈疝,进行胸腹联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侧胸腔无粘连,右胸腔内其大部分空肠及部分结肠、阑尾,探查膈肌裂口不满意,肠管还纳困难,肠管占据右胸腔约为2/3,无粘连肠管,蠕动好,经腹还纳脏器,剪断肋弓,取肋缘下直切口逐层进腹,术中发现,胃内大量积气,肠管无扩张,腹腔无粘连,经腹还纳右胸内肠管后发现,右侧膈肌缺损约10cm×11cm大小,右肝、胆囊、阑尾(部分结肠)全部疝入右胸内,右肝与侧胸壁、肋膈角粘连,网膜与心膈角、膈肌有粘连,右肝压迫右下肺叶,并与之粘连紧密,右下肺不张,右中叶部分不张,右上叶未见明显受累(复张好),因右肝叶与侧胸后壁粘连紧密,不能返回腹腔,用8cm×10cm大小绦纶布行右膈肌修补,取侧胸壁上部分增厚胸膜为着力点,心膈角、肋膈角两处膈肌及其他残留膈肌行完整修补,有一定张力的空肠、回肠、结肠完全还纳,而肝脏、胆囊残留胸内,剥离右肺中叶表面包膜,中叶复张较前改善,下叶复张差,右胸置闭式引流管,将腹腔各肠管按生理解剖位置重新摆置,手术顺利关腹.
作者:李安敏;李晓文;黄永祥;杜松林;唐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48岁.因左下腹渐增性包块2年人院.无月经改变,孕4产2 .曾多次B超检查均报告左侧卵巢囊肿.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左侧附件区扪及-l0cm × 8cm包块.B超检查:子宫左后方探及一个10cm×8cm×7cm无回声暗区,形态规则,宫腔内金属节育环嵌顿.行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双侧附件区无异常,子宫约孕3月大小,于子宫后壁中部见-8em×5cm×5cm囊肿,囊腔内为黄色清亮液.
作者:张德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是由Co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1].该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且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以及在院外会诊的17例TOB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所有患者均作颅CT或头颅MRI检查.1.2病因及危险因素13例有高血压史;7例有心脏病史(房颤,冠心病);4例有糖尿病史;2例既往有卒中史;3例未发现危险因素.
作者:徐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a)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已糖激酶法、放射免疫法检测5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采用1/(FPG×FINS)、FINS/FPG及体重(kg)/身高(M2)分别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IS)及体重指数(BMI),与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TNF-a、BMI、FINS、I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0.001),LA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相关分析表明:TNF-a与IAI呈负相关(P<0.05)与IS呈正相关(P<0.01).BMI与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HINS)和IR、肥胖,TNF-a与IR之间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亚非;汪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本地区流行副伤寒,我们采用乳胶凝集试验(LAT)和LPS-PHA对今年4月至8月112份发热待查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血清标本:采集112例热程2~7天患儿的血清,同时做LAT及LPS-PHA检测.其中76例做了血液细菌培养,伤寒杆菌培养阳性2例,甲型副伤寒杆菌培养阳性11例.检测试剂:伤寒、副伤寒胶乳试剂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伤寒杆菌LPS-PHA试剂及对照血清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
作者:蔡勇;张义;何应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RWMA)是冠心病在超声心动图上的突出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收缩期运动异常(心内膜收缩期运动异常),包括运动幅度减低,运动消失或反向运动,收缩期室壁增厚异常,包括收缩期室壁增厚率降低、消失.本文对我院1998~2001年超声心动图检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RWMA)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明;宋玲;孙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妊娠肝内胆汗淤积症(Intahepatic chofesta sis of prcgnancy. 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全身皮肤搔痒,继而发生黄疸为临床特点的疾病.我院1999年1月至12月分娩总数3*!360人次,其中ICP 72例,占0.42%.1 临床特点ICP病人主要症状是妊娠中、晚期(大多数在22周)出现全身皮肤搔痒,严重者可坐立不安,全身抓痕,甚至影响睡眠,搔痒后在2~8周出现黄疸,无明显胃肠症状;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增高,胆汁酸增高,可为正常孕期的10倍以上;转氨酶可正常,或有轻中度升高.当具备典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胆汁酸明显增高,可以确诊.
作者:周炳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过对48例恶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表现观察及分析,了解临床上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监测的可行性,特征性与实用性.1 资料与方法1.1 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期间在贵阳医学院附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4~81岁,原发性肝癌28例,胰腺癌6例,结直肠癌4例,胃癌9例,乳腺癌1例.
作者:修斌;邱秉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粤者.男.50岁.因突发性持续性腹痛36小时入院.患者瘦痛先以脐周明显,继以全腹持续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腹写为一次水样便,腹胀,后停止排气排便.无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病史.体查:T37.2℃,R20次/分,P88次/分,BPl6/12kPa,心肺(-);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血常规:WBC25.9×109/L,N85.7%,L6.2%,M8.1%,肝、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胸腹透视,心、肺、膈未见异常,膈下无游离气体,左中上腹可见多个液气平面.腹穿抽出血性混浊腹水.人院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经积极术前准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作者:龚福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从1984~1998年间共收治伤寒肠穿孔病人 173例,其中有63例误诊,误诊率高达36.42%.究其原因,除早期临床医师对伤寒病缺乏认识外(特别是对逍遥型伤寒容易误诊),再者是药物治疗不规则或合并外伤,消化性溃疡等症状不典型而造成误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3例,其中年龄大68岁,小8岁半,以18~35岁多,占41例(65.8%),误诊时间长12小时,短1小时,均经手术和术后化验(肥达式反应)而确诊.
作者:田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过敏性紫癜(AP)是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0年6月收治过敏性紫癜60例,用丙种球蛋白(ⅣIG)静脉注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短期复发率(3个月内)降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蔺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