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徐坚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 临床资料, 危险因素, 心脏病, 糖尿病, 冠心病, 高血压, 卒中, 院外, 误诊, 头颅, 年龄, 检查, 会诊, 患者, 房颤, 病因, 报告
摘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是由Co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1].该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且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以及在院外会诊的17例TOB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所有患者均作颅CT或头颅MRI检查.1.2病因及危险因素13例有高血压史;7例有心脏病史(房颤,冠心病);4例有糖尿病史;2例既往有卒中史;3例未发现危险因素.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环枢椎前脱位Brooks融合术一例

    患者毕某,女,56岁.外伤至颈痛、活动受限18月,伴枕颈痛6月.患者18月前从行走的车上跌下,左枕部着地,即感颈痛,活动受限.6月前颈痛加重,伴右枕顶部剧烈疼痛,期间曾有两次双上肢麻木后自行消失. 查体:左枕部有一创伤疤痕,枢椎棘突后突明显,椎旁肌痉挛压痛,四肢感觉、运动反射均正常,颈椎X线片及MRI:齿状突腰部骨折,环椎前脱位10mm,颈髓轻度受压,髓质正常.

    作者:李江龙;武成兴;陈春;刘继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窥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34例

    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窥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均为男性,年龄18~47岁,平均27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17个月.后尿道狭窄15例,球部尿道狭窄8例,海绵体尿道狭窄5例,尿道闭锁5例.狭窄长度0.3cm~3.8cm,闭锁长度0.5cm~3.5cm.术前治疗:行尿道吻合术6例,尿道会师术1例,尿道扩张术11例,膀胱造瘘术21例,假道形成3例,合并膀胱结石1例.

    作者:周乙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演进的关系

    目的 研究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30 例宫颈癌和15例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判断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对照.结果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6.7%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P<0.01). 结论 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进行性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谭兵兵;罗素元;谭晓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贵州省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

    为了遏制我省艾滋病传播与流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在UNAIDS和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支持下,在贵州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贵州省卫生厅牵头,贵州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持,配合10余家有关部门,经过反复研讨,共同制定了<贵州省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 背景1.1 与艾滋病预防有关的基本情况1.1.1 地理与人口简况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介于东经103.~109.,北纬24.~29.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 583.05万人.男1 855.16万人,女1 726.88万人,出生率21.92‰,死亡率为7.68‰,自然增长率14.24‰.少数民族人口1 290.09万人,占总人口的36.77%.

    作者:雷世光;柏珩;高春秀;杨宏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是股骨头供血系统受损引起,其病程长,致残率高[1],其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近年来,许多学者设计了各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希望使病变延缓,静止甚至逆转,从而保存股骨头.目前,对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可归纳为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青壮年长期疗效欠佳,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和姑息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陈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硝普钠配伍多巴胺治疗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3例

    急性左心衰竭是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采用硝普钠配伍多巴胺成功治疗了3例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按王淑贞等标准[1],既往无心脏病史,在妊娠晚期或产后10天内出现急性左心衰并伴有严重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心电图示心肌受累的孕产妇诊断为妊高征性心衰.1.2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1例;单胎2例,双胎1例;三例均为重度妊高征,出现心衰时心率128~180次/分,呼吸36~44次/分,均有双肺湿啰音,ECG均示心肌受损.

    作者:孙荣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误服鼠药急性中毒20例报告

    对我院1996~1999年收治的20例小儿鼠药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治小儿鼠药急性中毒20例,门诊5例、住院15例.其中男16例、女4例.1~3岁12例、4~5岁6例、6~7岁2例.城市儿童4例,占20%,农村儿童16例,占80%.鼠药来源:家中17例,室外3例.1.2临床表现本组20例均有呕吐、腹痛、腹泻及惊厥.14例出现全身抽搐,抽搐发作均为阵发性四肢抽动,伴意识丧失.其中5例还伴有呼吸困难、紫绀及昏迷等.2例次日出现皮下、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等出血症状.5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

    妊娠肝内胆汗淤积症(Intahepatic chofesta sis of prcgnancy. 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全身皮肤搔痒,继而发生黄疸为临床特点的疾病.我院1999年1月至12月分娩总数3*!360人次,其中ICP 72例,占0.42%.1 临床特点ICP病人主要症状是妊娠中、晚期(大多数在22周)出现全身皮肤搔痒,严重者可坐立不安,全身抓痕,甚至影响睡眠,搔痒后在2~8周出现黄疸,无明显胃肠症状;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增高,胆汁酸增高,可为正常孕期的10倍以上;转氨酶可正常,或有轻中度升高.当具备典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胆汁酸明显增高,可以确诊.

    作者:周炳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诊科519例死亡病例回顾分析

    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通常罹患多个器官系统疾病,病情变化迅速、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全科医师的知识,并精通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如何提高急诊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仍是当前从事急诊专业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抢救死亡病例的临床经过,以探讨病人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谢兴宇;俞小松;刘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 方法 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 结果 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 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 <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作者:向道康;阎兴治;杨世虞;张大国;李正伦;苏友华;陈瑾;蔡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科门诊处方分析

    处方是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药房配发药品的书面依据,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一张合格的处方应该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清楚、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处方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信誉和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分析,了解儿科处方用药的基本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熊百莉;何晓霞;柴中平;杨宏;葛红媛;廖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7例报告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症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侵犯眼肌及(或)吞咽肌,临床上较少见,现将一家系7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以先证者为线索,调查此家系3代31例,有7例发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家系图谱如下.

    作者:田淑芬;楚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目前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不但要求挽救患儿的生命,维持排便,而且要求成形术后的肛门在形态上接近正常,并能够控制排便,从而解除或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社会负担,在远期结果上接近或达到正常人的生命质量.由于肛门直肠畸形的病理改变很复杂,目前尽管在手术技术上有了不少改良,术后管理上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有近半数的病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1].长期的肛门功能不良是否会导致心理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国内此方面报道较少见,国外报道较多[2,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肛门功能不良对个体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本文对57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6~8年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刘云涛;张应权;刘伟;何国庆;唐仕忠;安妮妮;吴乐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

    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溢血均可发生颅内血肿,其病性凶险、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28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2例,年龄7~68岁,平均59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8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3例,合并颅骨折5例,合并严重脑挫裂伤3例.高血压脑溢血颅内血肿10例,均为内囊部出血,其中3例血肿破入脑室.

    作者:田建洪;杨平;谯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非鼻腔及鼻咽部CD56+与CD56-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非鼻腔及鼻咽部CD56+与CD56-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方法 技集11例CD56+与14例CD56-非鼻腔及鼻咽部淋巴瘤,用免疫组化SP法确定瘤细胞本质,使用的抗体包括CD3、CD20、CD45RO、CD56等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l/2).结果 EBER12检出率在CD56+的TCL中占18.2%(2/11),在CD56-的TCL中占28.6%(4/1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52).结论 非鼻腔及鼻咽部TCL中EBV感染与CD56的表达无关.

    作者:李百周;郭瑞珍;何妙侠;刘华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AP)是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0年6月收治过敏性紫癜60例,用丙种球蛋白(ⅣIG)静脉注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短期复发率(3个月内)降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蔺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我科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外接闭式引流袋,持续引流胸腔积液,经50例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已确诊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5岁.(2)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腺癌16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

    作者:孙立;黄逢敏;桂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携带者近一亿以上,约占全国人口的10%~20%[1].抗结核药物大多数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肺结核患者同时伴无症状HBVM阳性者(HBsAg、HBsAg、抗-HBc阳性为大三阳)(HB-sAg、抗-HBc、抗-HBc阳性为小三阳)对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害的反应如何.现将我院94例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与100例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作回顾性的对照观察.

    作者:赵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 探讨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 结合体感诱发电位协助诊断,局部采用封闭疗法,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大部分病例经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仅3例(占5.7%)行手术治疗,疗效良好.结论 诊断本综合征,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SEP有一定辅助作用,保守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天宏;祝元鼎;李青;孙天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鼠肾小球单核巨噬细胞与肾炎发展的关系

    目的 观察大鼠肾小球单核巨噬细胞(Mφ)与肾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观察Mφ、FN、Ⅲ和Ⅳ型胶原,HE和PAS染色检查肾组织形态变化,生化测定Scr和尿蛋白.结果 肾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球Mφ浸润增多,同时肾小球系膜区FN、Ⅲ和Ⅳ型胶原沉积亦增多,肾功能减退,至肾炎15天,肾小球Mφ与蛋白尿、Scr、Ⅲ和Ⅳ型胶原呈正相关.至肾炎30天和90天部分动物肾小球病变改善,而部分呈进行性发展,同时肾小球Mφ减少.结论 肾小球Mφ通过调节基质成分的变化而参与NTN发展过程,在进行性肾损伤及纤维化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雅丽;万昌武;桂华珍;郭兵;张国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