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阳;韦举卿;周力;芦源;谭玉洁
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溢血均可发生颅内血肿,其病性凶险、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28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2例,年龄7~68岁,平均59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8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3例,合并颅骨折5例,合并严重脑挫裂伤3例.高血压脑溢血颅内血肿10例,均为内囊部出血,其中3例血肿破入脑室.
作者:田建洪;杨平;谯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铜管型输精管内节育栓的节育效果及使用寿命. 方法 将自制非阻断性镀银铜输精管节育栓置入家兔输精管内,观察52周内Cu2+、Zn2+、精子活动率的变化规律. 结果 Cu2+释放的高峰时间、持续时间均高于国内外报道的其它类型的铜输精管节育栓,且精子活动率的下降极其明显;Zn2+无明显变化. 结论 自制镀银铜输精管节育栓具有良好的节育效果.
作者:阎勇;沈寅初;陈立煌;冯进;罗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近两年来开展了脊髓内病变手术治疗,共做了6例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例,男3例、女3例,年龄28~72岁.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4例在上位颈髓,2例位于胸髓.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痛觉、触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其中3例颈髓病人并有呼吸困难.
作者:田军;陈忠;王凡;彭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应用阿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治疗单纯性生殖器疱疹(GH)7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7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性病门诊,年龄19~52 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均符合下列条件:(1)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2)经免疫荧光HSV检测阳性.(3)未曾治疗过.(4)能按期复查者.1.2 治疗方法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用阿昔洛韦注射液(商品名健适辽,广东汕头八达制药公司生产)500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中静滴,每日1次,7d为一疗程.B组用膦甲酸钠注射液(商品名可耐,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7d为一疗程.
作者:黄英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先天性膈疝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较复杂,有时与胸、腹部病变难以鉴别.现将5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X线表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本组先天性膈疝5例,男3例,女2例,发生在生后2小时~3天.1.2 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生后一直上氧.双亲体健,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吴永彦;刘栋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乳腺导管扩张症亦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2%左右[1],临床上因其与乳腺癌较难鉴别,部分病例酷似癌肿,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于1973~2000年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72例,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3~66岁,平均35.2岁,31~40岁占75.9%.其中1例为妊娠期,8例为哺乳期,其余均为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病程4天至12年,3个月以内占46.6%,1年以内占72.4%.67例有分娩史.均无哺乳困难史和乳房外伤史,29例有反复发作的炎症史.
作者:包刚;毛大华;黄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质疏松与各类型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50例正常对照组及11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颅MRI或CT检查.结果 脑血管病伴L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腔隙性梗死和脑出血伴LA的发生率高.结论 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是LA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焦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重症哮喘患者28例,通过氧疗、药疗、心理、环境安置、饮食等方面的身心护理,27例在7~21d治愈或缓解出院,有1例因并发双侧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病程7~23a,平均15a.诱因:上呼吸道感染11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吸入刺激性气体6例,劳累3例,平均住院日14d.
作者:黄仕明;杨爱良;梁光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常伴发神经精神症状,主要由于尿毒症脑病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尿毒症脑病在早期一般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后又出现定向力、感知力障碍,扑翼样震颤,肌阵挛或癫痫等症状.而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尿毒症脑病临床报道少本文旨在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尿毒症脑病与癫痫的内在关系,提高尿毒症脑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作者:瞿浩;李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贵州省世界银行贷款<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卫生需求服务>项目(以下简称卫生Ⅷ项目)结核病控制干预于2000年6月1日正式在我省的正安、务川、松桃、沿河、罗甸、平塘、关岭、纳雍县实施,覆盖人口379.2万.现就2000~2001年4月期间上述8个项目县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和管理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杨;袁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外源性心钠素(ANP),观察其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II)等缩血管物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心血通注射液(心钠素)治疗41例肝硬化患者,用放免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浆ANP、ET、ATⅡ的水平,同时检测20例健康人.结果 肝硬化组比正常组血浆ANP、ET、AT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患者血浆ANP与ET呈负相关,与ATⅡ无显著相关.外源性心钠素能降低childA级和/或B级ET、ATII的水平(P<0.05,P<0.01),对childC级无抑制作用.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管扩张因子与血管收缩因子之间失衡,促进腹水及门脉高压的形成,外源性心钠素能部分调节它门之间的紊乱关系,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洪阳;韦举卿;周力;芦源;谭玉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急性左心衰竭是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采用硝普钠配伍多巴胺成功治疗了3例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按王淑贞等标准[1],既往无心脏病史,在妊娠晚期或产后10天内出现急性左心衰并伴有严重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心电图示心肌受累的孕产妇诊断为妊高征性心衰.1.2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1例;单胎2例,双胎1例;三例均为重度妊高征,出现心衰时心率128~180次/分,呼吸36~44次/分,均有双肺湿啰音,ECG均示心肌受损.
作者:孙荣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48岁.因左下腹渐增性包块2年人院.无月经改变,孕4产2 .曾多次B超检查均报告左侧卵巢囊肿.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左侧附件区扪及-l0cm × 8cm包块.B超检查:子宫左后方探及一个10cm×8cm×7cm无回声暗区,形态规则,宫腔内金属节育环嵌顿.行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双侧附件区无异常,子宫约孕3月大小,于子宫后壁中部见-8em×5cm×5cm囊肿,囊腔内为黄色清亮液.
作者:张德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 方法 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 结果 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 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 <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作者:向道康;阎兴治;杨世虞;张大国;李正伦;苏友华;陈瑾;蔡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从1984~1998年间共收治伤寒肠穿孔病人 173例,其中有63例误诊,误诊率高达36.42%.究其原因,除早期临床医师对伤寒病缺乏认识外(特别是对逍遥型伤寒容易误诊),再者是药物治疗不规则或合并外伤,消化性溃疡等症状不典型而造成误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3例,其中年龄大68岁,小8岁半,以18~35岁多,占41例(65.8%),误诊时间长12小时,短1小时,均经手术和术后化验(肥达式反应)而确诊.
作者:田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把病人看作是生物的心理,文化发展,从病人身心社会的需要出发,去考虑病人的健康及护理措施,能解除病人的疾病及实际需要.护理交班报告(又称病情交班报告),是医疗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的检查内容,是反映护理质量依据之一,通过报告的连续性,可以系统的观察病情.正确书写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护理依据.
作者:唐普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对门诊20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同时设对照组检测.结果 20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68例(33.17%)感染支原体,43例(20.98%)感染沙眼衣原体,对照组中45例中2例(4.44%)感染支原体(χ2=15.0,P<0.01),1例(2.22%)感染沙眼衣原体(χ2=8.0.P<0.01).结论 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作者:罗绍淼;李宝花;谢红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大鼠肾小球单核巨噬细胞(Mφ)与肾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观察Mφ、FN、Ⅲ和Ⅳ型胶原,HE和PAS染色检查肾组织形态变化,生化测定Scr和尿蛋白.结果 肾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球Mφ浸润增多,同时肾小球系膜区FN、Ⅲ和Ⅳ型胶原沉积亦增多,肾功能减退,至肾炎15天,肾小球Mφ与蛋白尿、Scr、Ⅲ和Ⅳ型胶原呈正相关.至肾炎30天和90天部分动物肾小球病变改善,而部分呈进行性发展,同时肾小球Mφ减少.结论 肾小球Mφ通过调节基质成分的变化而参与NTN发展过程,在进行性肾损伤及纤维化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雅丽;万昌武;桂华珍;郭兵;张国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性,32岁,因右胸疼痛、气促、反复性咳嗽3年,于2001年3月20日入本院求治.患者述近3年来不明原因感右侧胸痛,呈阵发性胀痛,上楼费力,反复单声咳嗽,痰多,痰中偶带血丝,无潮热、盗汗、纳差.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胸膜腔包裹性积液,并经抗炎治疗后上述症状曾缓解.后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伴胸闷、气促,反复多次外院诊治无效.追问病史,10年前被人用剪刀刺伤右胸,当时行缝合,抗炎处理.胸片报告:右侧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右上肺块影,性质待定,右侧膈疝不排除.3月21日我院胸片:发现右侧第二前肋以下大片密度增高影,上缘清楚,其中部分密度稍低,右心缘及右膈面不清,左肺清晰,纵隔稍向左移位,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图1),即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吞钡后观察食道通畅,中下段受压并向左侧移位,继续观察后发现部分空肠显影,很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内,而钡头继续在右侧胸腔内流动,提示为右侧膈疝(图2),结合10年前外伤病史,及放射诊断,临床确诊为右侧后天性膈疝,进行胸腹联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侧胸腔无粘连,右胸腔内其大部分空肠及部分结肠、阑尾,探查膈肌裂口不满意,肠管还纳困难,肠管占据右胸腔约为2/3,无粘连肠管,蠕动好,经腹还纳脏器,剪断肋弓,取肋缘下直切口逐层进腹,术中发现,胃内大量积气,肠管无扩张,腹腔无粘连,经腹还纳右胸内肠管后发现,右侧膈肌缺损约10cm×11cm大小,右肝、胆囊、阑尾(部分结肠)全部疝入右胸内,右肝与侧胸壁、肋膈角粘连,网膜与心膈角、膈肌有粘连,右肝压迫右下肺叶,并与之粘连紧密,右下肺不张,右中叶部分不张,右上叶未见明显受累(复张好),因右肝叶与侧胸后壁粘连紧密,不能返回腹腔,用8cm×10cm大小绦纶布行右膈肌修补,取侧胸壁上部分增厚胸膜为着力点,心膈角、肋膈角两处膈肌及其他残留膈肌行完整修补,有一定张力的空肠、回肠、结肠完全还纳,而肝脏、胆囊残留胸内,剥离右肺中叶表面包膜,中叶复张较前改善,下叶复张差,右胸置闭式引流管,将腹腔各肠管按生理解剖位置重新摆置,手术顺利关腹.
作者:李安敏;李晓文;黄永祥;杜松林;唐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是由Co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1].该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且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以及在院外会诊的17例TOB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所有患者均作颅CT或头颅MRI检查.1.2病因及危险因素13例有高血压史;7例有心脏病史(房颤,冠心病);4例有糖尿病史;2例既往有卒中史;3例未发现危险因素.
作者:徐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