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导管扩张症72例临床分析

包刚;毛大华;黄建军

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良性疾病, 临床资料, 非哺乳期, 绝经期妇女, 已婚女性, 误诊误治, 乳腺疾病, 浆细胞性, 反复发作, 病理证实, 外伤史, 乳腺炎, 乳腺癌, 妊娠期, 发病率, 炎症, 文献, 手术, 乳房
摘要:乳腺导管扩张症亦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2%左右[1],临床上因其与乳腺癌较难鉴别,部分病例酷似癌肿,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于1973~2000年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72例,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3~66岁,平均35.2岁,31~40岁占75.9%.其中1例为妊娠期,8例为哺乳期,其余均为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病程4天至12年,3个月以内占46.6%,1年以内占72.4%.67例有分娩史.均无哺乳困难史和乳房外伤史,29例有反复发作的炎症史.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身心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重症哮喘患者28例,通过氧疗、药疗、心理、环境安置、饮食等方面的身心护理,27例在7~21d治愈或缓解出院,有1例因并发双侧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病程7~23a,平均15a.诱因:上呼吸道感染11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吸入刺激性气体6例,劳累3例,平均住院日14d.

    作者:黄仕明;杨爱良;梁光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

    我科1997年l0月至1999年3月运用针刺联合颌枕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7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47岁;病史3~5年,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

    作者:李路;杨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 方法 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 结果 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 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 <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作者:向道康;阎兴治;杨世虞;张大国;李正伦;苏友华;陈瑾;蔡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是由Co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1].该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且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以及在院外会诊的17例TOB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所有患者均作颅CT或头颅MRI检查.1.2病因及危险因素13例有高血压史;7例有心脏病史(房颤,冠心病);4例有糖尿病史;2例既往有卒中史;3例未发现危险因素.

    作者:徐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我科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外接闭式引流袋,持续引流胸腔积液,经50例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已确诊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5岁.(2)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腺癌16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

    作者:孙立;黄逢敏;桂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是股骨头供血系统受损引起,其病程长,致残率高[1],其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近年来,许多学者设计了各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希望使病变延缓,静止甚至逆转,从而保存股骨头.目前,对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可归纳为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青壮年长期疗效欠佳,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和姑息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陈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与实验检查的关系.方法 MM及正常人血清分别以原血清及1∶4稀释后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IgG值;MM及正常人尿液分成3份测本周蛋白,A管,尿用pH4.9醋酸缓冲液酸化,置56℃水浴15min,B管不加缓冲液;C管置水浴7~8min.结果 20例MM未稀释血清IgG16.8±6.94(g/L);1∶4稀释血清IgG35.89±11.88(g/L),P<0.01;A组尿本周蛋白的阳性率51.5%,B组及C组分别为21.2%及24.2%,P<0.05.结论 MM血清未稀释形成后带现象及尿本周蛋白定性操作不规范是导致MM误诊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琦;龚芳泽;任明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伤性膈疝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32岁,因右胸疼痛、气促、反复性咳嗽3年,于2001年3月20日入本院求治.患者述近3年来不明原因感右侧胸痛,呈阵发性胀痛,上楼费力,反复单声咳嗽,痰多,痰中偶带血丝,无潮热、盗汗、纳差.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胸膜腔包裹性积液,并经抗炎治疗后上述症状曾缓解.后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伴胸闷、气促,反复多次外院诊治无效.追问病史,10年前被人用剪刀刺伤右胸,当时行缝合,抗炎处理.胸片报告:右侧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右上肺块影,性质待定,右侧膈疝不排除.3月21日我院胸片:发现右侧第二前肋以下大片密度增高影,上缘清楚,其中部分密度稍低,右心缘及右膈面不清,左肺清晰,纵隔稍向左移位,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图1),即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吞钡后观察食道通畅,中下段受压并向左侧移位,继续观察后发现部分空肠显影,很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内,而钡头继续在右侧胸腔内流动,提示为右侧膈疝(图2),结合10年前外伤病史,及放射诊断,临床确诊为右侧后天性膈疝,进行胸腹联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侧胸腔无粘连,右胸腔内其大部分空肠及部分结肠、阑尾,探查膈肌裂口不满意,肠管还纳困难,肠管占据右胸腔约为2/3,无粘连肠管,蠕动好,经腹还纳脏器,剪断肋弓,取肋缘下直切口逐层进腹,术中发现,胃内大量积气,肠管无扩张,腹腔无粘连,经腹还纳右胸内肠管后发现,右侧膈肌缺损约10cm×11cm大小,右肝、胆囊、阑尾(部分结肠)全部疝入右胸内,右肝与侧胸壁、肋膈角粘连,网膜与心膈角、膈肌有粘连,右肝压迫右下肺叶,并与之粘连紧密,右下肺不张,右中叶部分不张,右上叶未见明显受累(复张好),因右肝叶与侧胸后壁粘连紧密,不能返回腹腔,用8cm×10cm大小绦纶布行右膈肌修补,取侧胸壁上部分增厚胸膜为着力点,心膈角、肋膈角两处膈肌及其他残留膈肌行完整修补,有一定张力的空肠、回肠、结肠完全还纳,而肝脏、胆囊残留胸内,剥离右肺中叶表面包膜,中叶复张较前改善,下叶复张差,右胸置闭式引流管,将腹腔各肠管按生理解剖位置重新摆置,手术顺利关腹.

    作者:李安敏;李晓文;黄永祥;杜松林;唐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且合并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地威胁着老年病人的生命.心理因素对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对于疾病康复将起到很大作用.1 临床资料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岁;男性55例,女性2例.57例患者中56例经治疗和护理治愈,1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作者:姚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尿沉渣检查实用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实用的尿沉渣检查方法 .方法 用常规的一滴尿法和计数板法(离心和不离心)计数100例健康人和86例泌尿系疾病患者尿中的红、白细胞数.结果 86例泌尿系疾病患者尿沉渣检测的阳性率(1)尿红细胞:一滴尿法为39%,不离心法33%,离心法61%.(2)尿白细胞:一滴尿法22%,不离心法21%,离心法40%.结论 用牛鲍氏计数盘离心法定量计数尿沉渣方法 简单,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鄢仁晴;谈介凡;肖代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

    通过对48例恶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表现观察及分析,了解临床上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监测的可行性,特征性与实用性.1 资料与方法1.1 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期间在贵阳医学院附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4~81岁,原发性肝癌28例,胰腺癌6例,结直肠癌4例,胃癌9例,乳腺癌1例.

    作者:修斌;邱秉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诊科519例死亡病例回顾分析

    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通常罹患多个器官系统疾病,病情变化迅速、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全科医师的知识,并精通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如何提高急诊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仍是当前从事急诊专业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抢救死亡病例的临床经过,以探讨病人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谢兴宇;俞小松;刘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

    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溢血均可发生颅内血肿,其病性凶险、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28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2例,年龄7~68岁,平均59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8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3例,合并颅骨折5例,合并严重脑挫裂伤3例.高血压脑溢血颅内血肿10例,均为内囊部出血,其中3例血肿破入脑室.

    作者:田建洪;杨平;谯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先天性膈疝的X线诊断

    先天性膈疝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较复杂,有时与胸、腹部病变难以鉴别.现将5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X线表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本组先天性膈疝5例,男3例,女2例,发生在生后2小时~3天.1.2 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生后一直上氧.双亲体健,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吴永彦;刘栋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睾丸扭转误诊的观察与护理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诊,初诊时容易被误诊为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在护理过程中如能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正确及时诊断是非常关键的.现将笔者曾护理过被误诊的睾丸扭转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明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3例原发不育(孕)夫妇解脲支原体检测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或女性不孕症有密切关系.为了解UU对生殖双方影响,现对35例原发不育(孕)夫妇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不育症组33例,平均年龄302岁(27~40岁);女性不孕症(对应各男性之妻)组33例,平均年龄28.5岁(26~39岁).双方均为原发性不育(孕).33例男性不育组中,有28例有冶游史,女性既往均未孕育.

    作者:杨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先天性子宫肌壁囊肿一例报告

    患者,女,48岁.因左下腹渐增性包块2年人院.无月经改变,孕4产2 .曾多次B超检查均报告左侧卵巢囊肿.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左侧附件区扪及-l0cm × 8cm包块.B超检查:子宫左后方探及一个10cm×8cm×7cm无回声暗区,形态规则,宫腔内金属节育环嵌顿.行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双侧附件区无异常,子宫约孕3月大小,于子宫后壁中部见-8em×5cm×5cm囊肿,囊腔内为黄色清亮液.

    作者:张德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贵州省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

    为了遏制我省艾滋病传播与流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在UNAIDS和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支持下,在贵州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贵州省卫生厅牵头,贵州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持,配合10余家有关部门,经过反复研讨,共同制定了<贵州省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 背景1.1 与艾滋病预防有关的基本情况1.1.1 地理与人口简况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介于东经103.~109.,北纬24.~29.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 583.05万人.男1 855.16万人,女1 726.88万人,出生率21.92‰,死亡率为7.68‰,自然增长率14.24‰.少数民族人口1 290.09万人,占总人口的36.77%.

    作者:雷世光;柏珩;高春秀;杨宏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 探讨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 结合体感诱发电位协助诊断,局部采用封闭疗法,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大部分病例经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仅3例(占5.7%)行手术治疗,疗效良好.结论 诊断本综合征,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SEP有一定辅助作用,保守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天宏;祝元鼎;李青;孙天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脊髓内病变显微手术治疗的探讨

    我院近两年来开展了脊髓内病变手术治疗,共做了6例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例,男3例、女3例,年龄28~72岁.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4例在上位颈髓,2例位于胸髓.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痛觉、触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其中3例颈髓病人并有呼吸困难.

    作者:田军;陈忠;王凡;彭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