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种类肌松药对肌震颤及插管条件的影响

苏金华;余乾斌;潘进喆

关键词:肌松药, 肌震颤, 插管条件, 静脉注射, 注射生理盐水, 万可松, 琥珀胆碱, 异丙酚, 静吸复合麻醉, 资料与方法, 气管内插管, 麻醉前用药, 资料选择, 手术病人, 神经外科, 咪唑安定, 麻醉诱导, 麻醉方法, 鲁米那钠, 肌肉注射
摘要:观察60例不同种类肌松药对肌震颤及插管条件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神经外科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ASAⅠ~Ⅱ级,年龄24~60岁,体重48~74 kg.1.2麻醉方法麻醉前用药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m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80μ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Ⅱ组静脉注射万可松8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Ⅲ组静脉注射万可松12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各组均在用药结束后2分钟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采用泵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间断用万可松维持肌松.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携带者近一亿以上,约占全国人口的10%~20%[1].抗结核药物大多数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肺结核患者同时伴无症状HBVM阳性者(HBsAg、HBsAg、抗-HBc阳性为大三阳)(HB-sAg、抗-HBc、抗-HBc阳性为小三阳)对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害的反应如何.现将我院94例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与100例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作回顾性的对照观察.

    作者:赵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目前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不但要求挽救患儿的生命,维持排便,而且要求成形术后的肛门在形态上接近正常,并能够控制排便,从而解除或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社会负担,在远期结果上接近或达到正常人的生命质量.由于肛门直肠畸形的病理改变很复杂,目前尽管在手术技术上有了不少改良,术后管理上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有近半数的病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1].长期的肛门功能不良是否会导致心理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国内此方面报道较少见,国外报道较多[2,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肛门功能不良对个体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本文对57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6~8年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刘云涛;张应权;刘伟;何国庆;唐仕忠;安妮妮;吴乐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科门诊处方分析

    处方是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药房配发药品的书面依据,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一张合格的处方应该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清楚、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处方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信誉和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分析,了解儿科处方用药的基本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熊百莉;何晓霞;柴中平;杨宏;葛红媛;廖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霉酚酸酯联合抗凝降压药物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联合抗凝、降压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MMF、波依定及潘生丁或华法令三联疗法(Multiple combined therapy)治疗有肾组织纤维化和硬化改变并有进展趋势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时间3~6个月.结果 经三联疗法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缓解5例,显效或有效5例,治疗前后无变化1例.24h尿蛋白显著减少.由治疗前3 43 ± 1.25g/24h降至1.2l±0.88g/24h(P<0.05).3例患者尿蛋白完全转阴,血尿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血清青白蛋白由23 4±4.5g/L升至34.6±5.8g/L(P<0.05).6例治疗前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冶疗后4例肾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冶疗过程中1例发现WBC减少.结论 MMF联合抗凝.降压三联治疗慢性进展性肾小球肾炎显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俞雷;刘宗旸;闵亚丽;衣利;彭红英;朱春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阿昔洛韦与膦甲酸钠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对比观察

    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应用阿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治疗单纯性生殖器疱疹(GH)7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7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性病门诊,年龄19~52 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均符合下列条件:(1)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2)经免疫荧光HSV检测阳性.(3)未曾治疗过.(4)能按期复查者.1.2 治疗方法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用阿昔洛韦注射液(商品名健适辽,广东汕头八达制药公司生产)500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中静滴,每日1次,7d为一疗程.B组用膦甲酸钠注射液(商品名可耐,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7d为一疗程.

    作者:黄英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是股骨头供血系统受损引起,其病程长,致残率高[1],其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近年来,许多学者设计了各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希望使病变延缓,静止甚至逆转,从而保存股骨头.目前,对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可归纳为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青壮年长期疗效欠佳,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和姑息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陈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环枢椎前脱位Brooks融合术一例

    患者毕某,女,56岁.外伤至颈痛、活动受限18月,伴枕颈痛6月.患者18月前从行走的车上跌下,左枕部着地,即感颈痛,活动受限.6月前颈痛加重,伴右枕顶部剧烈疼痛,期间曾有两次双上肢麻木后自行消失. 查体:左枕部有一创伤疤痕,枢椎棘突后突明显,椎旁肌痉挛压痛,四肢感觉、运动反射均正常,颈椎X线片及MRI:齿状突腰部骨折,环椎前脱位10mm,颈髓轻度受压,髓质正常.

    作者:李江龙;武成兴;陈春;刘继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是由Co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1].该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且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以及在院外会诊的17例TOB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所有患者均作颅CT或头颅MRI检查.1.2病因及危险因素13例有高血压史;7例有心脏病史(房颤,冠心病);4例有糖尿病史;2例既往有卒中史;3例未发现危险因素.

    作者:徐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知识及行为评估调查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个,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侗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6.77%,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1.89%,仅次于广西、云南,居全国第三位.为了解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妇幼卫生知信行比率,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农村妇幼初保工作.1999年9月至11月,对我省7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县(市)进行妇幼卫生知识及行为半定量快速评估调查(LQAS)[1].

    作者:胡健;马少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

    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溢血均可发生颅内血肿,其病性凶险、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28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2例,年龄7~68岁,平均59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8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3例,合并颅骨折5例,合并严重脑挫裂伤3例.高血压脑溢血颅内血肿10例,均为内囊部出血,其中3例血肿破入脑室.

    作者:田建洪;杨平;谯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误服鼠药急性中毒20例报告

    对我院1996~1999年收治的20例小儿鼠药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治小儿鼠药急性中毒20例,门诊5例、住院15例.其中男16例、女4例.1~3岁12例、4~5岁6例、6~7岁2例.城市儿童4例,占20%,农村儿童16例,占80%.鼠药来源:家中17例,室外3例.1.2临床表现本组20例均有呕吐、腹痛、腹泻及惊厥.14例出现全身抽搐,抽搐发作均为阵发性四肢抽动,伴意识丧失.其中5例还伴有呼吸困难、紫绀及昏迷等.2例次日出现皮下、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等出血症状.5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演进的关系

    目的 研究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30 例宫颈癌和15例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判断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对照.结果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6.7%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P<0.01). 结论 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进行性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谭兵兵;罗素元;谭晓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睾丸扭转误诊的观察与护理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诊,初诊时容易被误诊为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在护理过程中如能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正确及时诊断是非常关键的.现将笔者曾护理过被误诊的睾丸扭转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明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疗效观察

    纳洛酮作为β-EP拮抗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在乙醇及安眠药中毒中应用较多.在心肺复苏中应用临床报道较少,我们设对照组观察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8~2001年我科急诊抢救留观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17~75岁,平均58岁,其心跳停止时间为1~9分钟,呼吸停止时间为1~5分钟.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常规复苏组,各43例.见表1.

    作者:刘秀娟;余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对门诊20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同时设对照组检测.结果 20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68例(33.17%)感染支原体,43例(20.98%)感染沙眼衣原体,对照组中45例中2例(4.44%)感染支原体(χ2=15.0,P<0.01),1例(2.22%)感染沙眼衣原体(χ2=8.0.P<0.01).结论 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作者:罗绍淼;李宝花;谢红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诊科519例死亡病例回顾分析

    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通常罹患多个器官系统疾病,病情变化迅速、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全科医师的知识,并精通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如何提高急诊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仍是当前从事急诊专业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抢救死亡病例的临床经过,以探讨病人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谢兴宇;俞小松;刘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高位隐睾手术方法的探讨

    高位隐睾是由于精索血管过短,位于腹股沟管内环或腹腔内,手术较一般隐睾困难,我院自1994年至今收治12例14侧高位隐睾,采用两种手术方法,随访6个月至5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14侧隐睾,10侧于腹股沟内环处扪及,4侧未触及睾丸,年龄2~10岁.1.2 疗效判定标准[1] 好: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比健侧稍小10~20%,有弹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供正常.差:位于阴囊中部,比健侧小80%以上,明显萎缩,无弹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供差.

    作者:顾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观察

    心室晚电位(LP)对预测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VT)有重要价值.目前主要对冠心病研究较多,肺心病患者的LP报告较少.为了解肺心病患者LP变化特点,我们观察了低氧血症、低钾血症及合并有冠脉供血不足等因素对肺心病LP的影响,探讨肺心病LP变化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岁.其中PaO2<8kPa(60mmHg)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3例,肺心病患者伴低钾血症者11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10例,同时具有PaO2<8kPa、低钾血症、冠心病的肺心病患者10例,无上述表现的缓解期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2例.经统计学分析各组的年龄无差异性.

    作者:葛正行;陈治英;陈清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伤性膈疝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32岁,因右胸疼痛、气促、反复性咳嗽3年,于2001年3月20日入本院求治.患者述近3年来不明原因感右侧胸痛,呈阵发性胀痛,上楼费力,反复单声咳嗽,痰多,痰中偶带血丝,无潮热、盗汗、纳差.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胸膜腔包裹性积液,并经抗炎治疗后上述症状曾缓解.后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伴胸闷、气促,反复多次外院诊治无效.追问病史,10年前被人用剪刀刺伤右胸,当时行缝合,抗炎处理.胸片报告:右侧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右上肺块影,性质待定,右侧膈疝不排除.3月21日我院胸片:发现右侧第二前肋以下大片密度增高影,上缘清楚,其中部分密度稍低,右心缘及右膈面不清,左肺清晰,纵隔稍向左移位,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图1),即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吞钡后观察食道通畅,中下段受压并向左侧移位,继续观察后发现部分空肠显影,很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内,而钡头继续在右侧胸腔内流动,提示为右侧膈疝(图2),结合10年前外伤病史,及放射诊断,临床确诊为右侧后天性膈疝,进行胸腹联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侧胸腔无粘连,右胸腔内其大部分空肠及部分结肠、阑尾,探查膈肌裂口不满意,肠管还纳困难,肠管占据右胸腔约为2/3,无粘连肠管,蠕动好,经腹还纳脏器,剪断肋弓,取肋缘下直切口逐层进腹,术中发现,胃内大量积气,肠管无扩张,腹腔无粘连,经腹还纳右胸内肠管后发现,右侧膈肌缺损约10cm×11cm大小,右肝、胆囊、阑尾(部分结肠)全部疝入右胸内,右肝与侧胸壁、肋膈角粘连,网膜与心膈角、膈肌有粘连,右肝压迫右下肺叶,并与之粘连紧密,右下肺不张,右中叶部分不张,右上叶未见明显受累(复张好),因右肝叶与侧胸后壁粘连紧密,不能返回腹腔,用8cm×10cm大小绦纶布行右膈肌修补,取侧胸壁上部分增厚胸膜为着力点,心膈角、肋膈角两处膈肌及其他残留膈肌行完整修补,有一定张力的空肠、回肠、结肠完全还纳,而肝脏、胆囊残留胸内,剥离右肺中叶表面包膜,中叶复张较前改善,下叶复张差,右胸置闭式引流管,将腹腔各肠管按生理解剖位置重新摆置,手术顺利关腹.

    作者:李安敏;李晓文;黄永祥;杜松林;唐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

    妊娠肝内胆汗淤积症(Intahepatic chofesta sis of prcgnancy. 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全身皮肤搔痒,继而发生黄疸为临床特点的疾病.我院1999年1月至12月分娩总数3*!360人次,其中ICP 72例,占0.42%.1 临床特点ICP病人主要症状是妊娠中、晚期(大多数在22周)出现全身皮肤搔痒,严重者可坐立不安,全身抓痕,甚至影响睡眠,搔痒后在2~8周出现黄疸,无明显胃肠症状;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增高,胆汁酸增高,可为正常孕期的10倍以上;转氨酶可正常,或有轻中度升高.当具备典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胆汁酸明显增高,可以确诊.

    作者:周炳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