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元;程瑞雪;郑长黎;郑晖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双链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能序列特异性的诱发转录后基因沉默,被认为是机体阻止外来病毒感染、保护细胞免受病毒入侵的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以病毒基因和宿主细胞受体分子为靶点,引入外源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能显著性抑制病毒的复制与感染.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的有力武器,将给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李宁;范学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的病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奥曲肽组25例采用奥曲肽(善宁)0.1 mg,皮下注射,每6 h或8 h 1次,连用3-14 d,同时按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酸碱平衡;23例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酸碱平衡.结果:奥曲肽组的治愈率为7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奥曲肽组的症状缓解率为80%、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3.4±1.4 d、平均住院时间8.5±2.6 d及副作用方面为12%;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26%、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6.8±2.4 d、平均住院时间10.7±2.3 d及副作用方面为43%;两组比较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上是一种新的、安全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长青;张葵玲;吴伟岗;黄贞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总结16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表现,以探讨此种患者黄疸的病因和ERCP表现特征.方法:常规ERCP检查,术中视病情尽可能充分显影肝内胆管系统并常规行胆管引流,术后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性治疗.胆道癌栓按Ueda分型,肝门部及肝门周围恶性胆管狭窄参照Bismuth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标准进行分型.结果:本组患者中97.5%为胆道恶性梗阻,其中67.7%为肝门及其周围胆管恶性狭窄、20.1%为胆管癌栓,7.3%为胆管癌栓并肝门周围胆管恶性狭窄,1.8%为肝门部淋巴结转移,1.2%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4%为良性胆管病变,其中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各占1.2%.110例表现为肝门周围胆管恶性狭窄者,Ⅲ型和IV型占95.4%;33例表现为胆管癌栓者,Ⅲ型和IV型占90.9%.6例胆管癌栓行乳头切开取出部份癌栓,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血栓性坏死组织、肿瘤可能1例,纤维炎性坏死组织1例,坏死组织及破碎结石1例,坏死肿瘤组织2例,HCC-透明细胞型1例.2例细胞刷细胞学检查均为胆管脱落上皮细胞.结论:肝癌出现梗阻性黄疸绝大多为恶性梗阻,并以肝门及肝门周围恶性胆管狭窄多见,其次为胆管癌栓,部份患者可同时表现为恶性胆管狭窄和胆管癌栓,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引起黄疸少见.其他少见原因为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
作者:龚彪;潘亚敏;沈丽;胡冰;吴萍;王书智;周岱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胃癌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但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胃癌的生长分化受许多因素调控,其中胃肠激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胰腺组织内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胃肠激素,在调控生理功能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实验动物及人体外细胞系的研究表明,SS对胃肠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胃癌组织中存在SS受体.但SS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以及与其他具有调节胃癌细胞生长作用的激素或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等的相互关系尚不十分清楚.因而对该方面深入的研究,有望为临床防治胃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秋萍;徐军全;李红梅;张利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及羊水、乳汁和唾液在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用酶免疫测定(EIA)检测IgG抗-HC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Taq DNA聚合酶循环测序法对PCR产物测序.结果:抗-HCV和HCV-RNA均阳性孕妇的24例婴儿中有4例血清检出HCV-RNA,阳性率为16.7%;一对HCV-RNA均阳性母、婴的HCV-cDNA序列同源性为100%;母亲羊水、乳汁和唾液HCV-RNA阳性率分别为25%、16.7%和0%;3例羊水HCV-RNA阳性母亲的婴儿有2例HCV-RNA阳性(66.7%).结论:母婴传播是婴幼儿感染HCV的重要途径,传播率为16.7%.羊水在HCV母婴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占英;牛美智;鲁学恒;李颖;乔光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蛋白酶激活受体-2属于蛋白酶激活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与G蛋白相偶联、有七个跨膜单位的受体,他广泛分布于整个胃肠道,易暴露于能使其激活的蛋白酶中,是体内许多消化道腺体外分泌的直接调控者,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胃肠道动力.在胃组织中,活化该受体可刺激辣椒素敏感性感觉神经元,释放内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激肽A和P物质而发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液蛋白的分泌、短暂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作用,但也可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因此,蛋白酶激活受体-2是胃黏膜疾病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作者:朱雄伟;王强;湛先保;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0引言肌纤维母细胞由纤维母细胞分化而来,首先在肉芽组织中发现.目前认为胃肠道黏膜下肌纤维母细胞(gastrointestinaisubepithelial myofibroblast cells ISEMFs)和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道肌纤维母细胞的两种类型.肌纤维母细胞在胃肠道的器官发生、创伤愈合、控制肠道运动以及一些肠道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化学增活素、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以及蛋白酶影响器官发生、细胞分化、炎症反应、组织器官的创伤修复以及纤维化形成过程.
作者:王虹;展玉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应用胃电图(EGG)研究尿毒症患者胃肌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对13例血透患者血透前后行EGG检查观察DP(主功振幅)、B%(胃动过缓百分比)、N%(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T%(胃动过速百分比)、DF(主功频率)等指标.结果:尿毒症患者EGG中正常节律百分比降低,血透后主功率(3.13±3.04)较血透前(1.18±0.66)升高(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血透后主功率升高,说明胃电节律紊乱在血透后有所好转.
作者:武立群;王虹;顾清;张悦;李松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 041例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心反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无关;而与手术期限、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切口选择、术前EKG改变、胆囊床局部封闭、静注阿托品等因素显著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全麻、术中局部封闭及静注阿托品是预防胆心反射的有效措施;手术治疗胆道疾患是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卫洪波;汪壮流;杨柳;李文胜;陈勇;唐秋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测及血中胃肠激素检测,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分型、胃排空和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三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步观察胃排空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通过99mTc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中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外周血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结果:溃疡样型组40%胃排空延缓,胃半排空时间(GET1/2)及各时间段胃排空率(GE%)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动力障碍样型组、非特异性型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力障碍样型组70%胃排空延缓,GET11/2延长(P<0.05),GE%15 min,30 mi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45 min及45 min以后各时间段减低(45 min,P<0.05;60min,P<0.05;90min,P<0.01;120 min,P<0.01);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特异性型组70%胃排空延缓,GET1/2延长(P<0.05),GE%15 min、30 mi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45min及45min以后各时间段减低(45min,P<0.05;60min,P<0.05;90 min,P<0.01;120 min,P<0.01);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D胃排空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无显著性差异(P>0.05).FD胃排空延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SS,NO升高(P<0.05),MTL降低(P<0.05),S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D患者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以动力障碍样型和非特异型为明显,各亚型间存在不同发病机制,症状分型有利于经验性治疗,对FD患者进一步行胃排空检测,有利于明确胃排空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外周血MTL降低、NO含量升高与FD患者胃排空延迟有关.SS,SP与FD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红卫;黄裕新;徐海峰;高巍;周润锁;尚磊;王庆莉;高峰;安晓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0引言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已成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研究认为,不仅胚胎组织含有干细胞,而且成年器官组织中也存在干细胞,如骨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胰腺、胃肠、肝脏等都具有干细胞,本文将近年来肝脏干细胞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展玉涛;任继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的关系已得到公认.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广泛,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多种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引起胃的多项生理功能如分泌、运动、增生、凋亡的紊乱,而诱发上述多种疾病,从而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胃肠疾病的本质的认识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郭昱;郭霞;姚希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口周皮肤、唇颊黏膜和指趾末端存在黑色素沉着和消化道存在多发性息肉为特征,而且PJS患者常常伴发胃肠道、生殖系统和其他许多器官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是一种肿瘤易感综合征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9p13.3区域,编码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被命名为STK11,并在PJS患者和多种肿瘤中检测出多种类型的突变本文就PJS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赵喜荣;康连春;吕有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PTTG和c-myc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DNA-RNA)技术与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PTTG mRNA和PTTG蛋白及c-myc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PTTG mRNA和PTTG蛋白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小巢状或散在分布,在胞质内呈全浆型、膜下型表达.PTTG mRNA和PTTG蛋白在HCC中表达率分别为72.1%(44/61)和78.7%(48/61),在癌旁肝组织中分别为93.4%(57/61)和91.8%(56/61),在HCC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0.005,P<0.05).相关性检验显示癌及癌旁PTTG基因表达与c-myc基因表达呈正相关(P<0.005).结论:PTTG基因过度表达参与了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度表达的PTTG可能通过激活癌基因c-myc来参与肝细胞恶性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金中元;程瑞雪;郑长黎;郑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对食管癌分子遗传基础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肿瘤研究中,杂合性缺失是一种常用的等位基因缺失检测方法,广泛用于候选抑癌基因的筛选及已知抑癌基因失活机制的阐明等方面.并且等位基因异常在多种肿瘤中被证明是肿瘤发生早期事件,因此杂合性缺失可能成为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等位基因缺失研究常用技术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微卫星分析等.食管癌中常见的染色体缺失区及其相关基因有17号染色体短臂(p53基因)、13号染色体长臂(Rb基因)等.本文对以上几方面以及等位基因缺失在食管癌发展不同时期的变化等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作者:李洁;刘芝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01itis,UC)的发病率无论在国外或国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病程特点是慢性、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给临床根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诸多发病因素中,免疫因素特别是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由基损伤等因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周婷;林平;潘慧;梅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0引言哺乳动物的干细胞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全能干细胞,即胚胎干细胞,可增生分化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二是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可增生分化为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各种细胞.干细胞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消化系统(包括肝脏、胰腺、胃、肠道等)干细胞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胃干细胞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天佑;展玉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升高的情况、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共有70例患者入选,分成3组:组1(Group Ⅰ),肝硬化伴或不伴腹水患者30例,组2(GroupⅡ),消化系统肿瘤伴或不伴腹水患者30例,组3(GroupⅢ),除肝硬化外其他良性疾病引起的腹水患者1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A125(15例患者同时检测腹水CA125),并与病因、腹水、Child分级等指标作相关分析.同时检测AFP、CEA和CA19-9等肿瘤标记物.结果:87%的GroupⅠ患者存在血清CA125异常升高,伴腹水的患者血清CA125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腹水的患者(95%vs38%,P<0.01).血清CA125的水平与Child-Pugh评分相关(但不具显著性,r=0.38,P=0.06),而与肝硬化的病因无关.Group Ⅱ伴腹水和GroupⅢ的患者血清CA125明显升高,但GroupⅠ伴腹水患者、Group Ⅱ伴腹水患者和GroupⅢ患者之间的血清CA125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275±175 kU/L、368±190 kU/L和396±287 kU/L,均显著高于GroupⅠ和GroupⅡ不伴腹水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72±83 kU/L和83±42kU/L,P<0.05).血清CA125显著低于腹水CA125(198±108 kU/Lvs460±234 kU/L),二者呈线性相关(r=0.58,P=0.026);90%的恶性腹水患者血清CA125的升高伴有其他肿瘤标记物的异常,而良性腹水患者极少伴其他指标的异常(仅2%,P<0.01).38例患者仅血清CA125异常,其中有36例(95%)为良性腹水.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的异常升高很常见,其水平与腹水有关,也可能与肝功能不全有关,但与腹水的病因、良恶性等无关.血清CA125可能来源于腹水.血清CA125单项异常多提示良性、而非恶性疾病.
作者:肖文斌;刘玉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肾移植术后回肠结核并出血、梗阻这-特殊病例,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诊治中的教训及意义.方法:收集分析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术中所见、病理所见等,比较结合国内外文献来分析.结果: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是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常较特殊,可以有高热、便血、腹痛等表现,治疗很棘手.结论: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并发肠结核时的表现常较特殊,早期诊断,早期抗结核治疗,通过监测免疫功能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金红旭;张雪峰;王正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