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正升;辛绍杰;李保森;赵景民;毛远丽;邢汉前;沈宏辉;陈菊梅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细胞凋亡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实际上就是缩主细胞通过主动自杀,来阻止受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或扩散的一种方式,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手段.同时,病毒本身也可通过某种方式来阻止或延缓凋亡的发生,以利其自身复制或扩散.
作者:甘华山;陈友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探讨hTERT及细胞免疫功能对胃癌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对¨6例内镜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进行检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7例、腺瘤型息肉8例、胃溃疡9例,胃癌(GC)42例,并按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分组.同时,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了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胃癌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并与正常对照(NC)相比较.结果CSG的hTERT阳性率为0%(0/30),癌前病变为36%(13/44),GC为86%(36/42).胃癌组织hTERT阳性率与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CSG组CD3+,CD4+较NC已有明显下降(P<0.05),CAG组T细胞功能(CD3+,CD4+,CD4+/CD8+)及NK各值较NC及CSG组均明显降低(P<0.05~0.01),GC组T细胞及NK细胞各值较CAG组显著异常(P<0.05~0.01),并随着胃癌进展,CD3+,CD4+,CD4+/CD8+各值进一步降低.结论端粒酶活化可能是胃粘膜癌变的关键步骤,胃粘膜活检标本hTERT的表达是胃癌癌变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希贤;尹雷;张杰英;白文元;李英敏;孙中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肝癌生长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BB-94对二乙基亚硝胺建立的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进行治疗,观察BB-94对肝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应用明胶酶谱法研究BB-94治疗后基质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及对其活性形式的影响;探讨BB-94影响肝癌生长和侵袭转移的机制结果 BB-94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肝脏肿瘤质量为(3.6±0.4)gvs(4.1±0.4)g(P<0.001);并能延长其生存期;对酶原形式的MMP-2和MMP-9无影响,而使MMP-2活性形式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5±19.8vs42.8±20.1(P<0.05).结论 BB-94可通过降低活性形式MMP-2的表达来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作者:蒋泽生;方石岗;高毅;陈建锋;汪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腹部任何一个部位受到损伤,都有可能累及结肠[1,2].结肠内有大量的细菌,结肠损伤往往会引起严重的腹腔或腹膜后感染,威胁患者的生命[3,4].及时正确地处理结肠损伤,不论是平时抑或战时,对挽救伤病员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6].
作者:陈大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郭晓临;王立娥;王兰;董明;袁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与促胃液素(Gastrin,GS)和胃动素(Motillin,MTL)有着明显关系.GS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而MTL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尚少见报道.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GS与血浆MTL的含量,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萍;张朋彬;赵晓晏;李宜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从发现AFP,CEA等肿瘤标志物以后,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的是血清,渗出液或排泄物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因为取材方便,痛苦少,便于观察对照.近来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进步及DNA杂交、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发现许多有意义的标志物.
作者:李相勇;魏品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肝脏手术近年进展很大[1],无血切肝技术[2]、全肝血液转流切肝术[3]、第三肝门解剖法肝肿瘤切除术[4]、肝尾叶肿瘤切除术[5 ]以及肝移植术[6 ]等肝脏手术新技术相继得到开展,一些紧贴肝门的巨大肿瘤也能获得成功切除,且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大为降低[7],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对肿瘤解剖学的进一步认识和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第三肝门解剖法切肝技术的应用使得紧贴下腔静脉以及肝尾叶的肿瘤在不需行全肝血流阻断的条件下也能获得切除.1994-01/1999-03我们采用第三肝门解剖法切除巨大肝血管瘤30例,其中22例累及肝尾叶,报道如下
作者:周伟平;姚晓平;王义;吴孟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病毒性肝炎我国常见[1-5],慢性者治疗困难[6-16],1998-03/1999-11我们用自拟协定处方抗病毒Ⅰ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9例,并与IFN-α组作了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筠;刘士敬;王小明;张月梅;赵祥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肝癌穿刺活检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技术检测42例肝脏活检穿刺标本肝细胞中的端粒酶.结果 25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肝癌标本中,16例细针穿刺阳性标本中14例端粒酶阳性;5例细针穿刺可疑阳性标本中4例端粒酶阳性,4例细针穿刺阴性标本中2例端粒酶阳性,端粒酶阳性率为80%(20/25).两者同时应用可使术前肝癌确诊率由64%(16/25)升至88%(22/25).9例肝硬变病变标本中有3例端粒酶阳性,2例肝血管瘤病变和6例慢性肝炎标本中均为阴性.结论肝癌穿刺活检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病变(肝硬变、慢性肝炎、肝血管瘤),配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并有可能作为肝癌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曲波;李宝杰;吕志武;潘海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常见的病因[1-5].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机制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产生有效的针对HBV特异性的CTL反应,不能彻底清除HBV,使HBV病毒得以不断增殖,导致病变进行性发展.
作者:邢利和;王福生;刘明旭;朱传琳;李捍卫;雷周云;王慧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国内外运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及瘘口,效果较好.我们1996-07/2000-07应用镍钛合金支架治疗72例,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毅;彭少玲;张健;杨湘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胡念平;詹文华;晏伸舒;郭漫红;吕新生;SteveNasioulas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环孢素A(CsA)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CsA主要优点是可选择性作用T细胞,减少白介素Ⅱ(IL-Ⅱ)的形成,具有强力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应用能明显地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由于药物个体吸收差异,不可预测的药物代谢以及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临床上很难确定理想的用药方案,易出现CsA肝肾毒性.其肝毒性是移植术后重要研究课题.我院1998-01/1999-08共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408例,CsA肝中毒发生率30%应用思美泰治疗15例CsA肝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韩志友;韩修武;管德林;高居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内镜技术是临床医学的一门新技术.由于其在消化内科领域中已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解决了大量以往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成为令人振奋和鼓舞的领域之一.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大肠癌(co1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位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高[1,2].大规模的人群普查研究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例/10万人口[3-5].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在大肠癌的基础、临床和预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张振书;张亚历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