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警惕高尿酸危害您的心血管

李煜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危害, 血尿酸水平,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独立危险因素, 前瞻性临床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低嘌呤饮食, 危险增加, 台湾, 死亡, 穆罕默德, 高危人群, 发生发展, 发病, 无症状, 1990年, 预防
摘要:近20年来,多个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死亡有密切相关.近,我国台湾的研究也发现,血尿酸水平是台湾普通,低危和高危人群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与高血压1879,年穆罕默德(Mohamed)首次提出血尿酸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1889年,黑格(Haig)提出低嘌呤饮食可做为预防高血压的手段:1990年以后,多个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尿酸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 5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25%.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糖尿病及肥胖的预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更迅速,≥20岁的成年人的糖尿病的发病率是9.7%,这个数字正在以每年10%的幅度增加.儿童糖尿病发病总数约占我国糖尿病总数的5%左右.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难度更大,一方面,小朋友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另一方面糖尿病对儿童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给家庭带来了精神和经济负担.

    作者:王颖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说说降糖药的“伤心”事

    1954年,第一代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D860)问世,大量文献描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70年代,美国大学糖尿病组研究计划(UGDP)5年随访结果显示,甲苯磺丁脲(D860)较安慰剂显著升高心血管病死率75%.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该药应用加以限制,磺脲类市场一落千丈.数年之后,UGDP的试验设计被指有重大缺陷,而其关于D860增加心血管死亡的结论随之被推翻.FDA亦被迫撤销此前对D860的限制,磺脲类市场又逐渐复苏.1999年,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在国外上市,并先后在100多个国家或地区销售和使用.但在上市之初,该药的心血管安全性就引起了药品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因该药可导致体液潴留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 欧盟将其作为二线治疗药使用,美国也多次修改产品说明书,将心衰风险加入了黑框警告.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人腹泻注意要点

    健康人的腹泻,经消炎止泻治疗便可很快痊愈.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腹泻往往没那么简单.糖尿病腹泻,夜间较白天多见,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量不多,无黏液和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有时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血糖控制不好时可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以中老年人居多.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慢性腹泻,除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外,勿忘查血糖.

    作者:柴铁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调节糖尿病人出汗异常有妙招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各种慢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脚部出汗减少,或不出汗严重的涉及到整个下半身.出于代偿,上半身包括头胸、背部则会出汗增加,甚至大汗淋漓.对于出汗异常的糖尿病患者,不必产生紧张心理,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调节: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精打细算”胰岛素剂量增减艺术

    胰岛素的使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剂量确定(包括剂量分配)、治疗剂量调整以及维持治疗.上述三个阶段的顺利完成均需要医生与患者密切配合,特别是前两个阶段,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护和指导下进行.明确血糖控制目标明确血糖控制目标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建议空腹血糖控制范围为3.9~7.2mmol/L非空腹和睡前血糖< 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除此之外,睡前血糖水平不宜低于60mmol/L,夜间3:00血糖值不宜低于5.0mmol/L.

    作者:李延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学术的进展,糖友的福音

    紧随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庆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学术年会2011年11月23日将在北京隆重召开.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专业队伍却和糖尿病病友关系密切,很多病友和医生都成了好朋友.绝大多数糖尿病医生都认识到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于管理,而落到实处的就是走进糖尿病病友的生活.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解决胰岛素治疗难题,促进血糖达标

    许多老病友的经历告诉我们,随着口服降糖药失效血糖控制开始变差,使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研究显示,HbA1c越早达标,肾脏,眼和心脏的损害就越小.其实当患者口服降糖药失效血糖升高时就应该开始胰岛素治疗,但由于对胰岛素不了解,俱怕注射,同时担心治疗费用可能增加,因此很多患者并未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四分之一,未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是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血糖升高所致并发症不仅会危及生命,也会由于对并发症的治疗导致费用成倍增加.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糖尿病指南均明确提出,在众多降糖方案中,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显著,明显超过各类口服药.如能消除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使其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同时降低治疗费用,相信许多患者会愿意及时使用胰岛素.在并发症发生后再使用胰岛素,则无法起到预防作用.因此,须解决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三大难题.

    作者:王宏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友,别掉进ED的陷阱

    在糖尿病医院,我们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前来妇科就医的女性患者神态自如,而男科诊室外,常常是神色慌张,步履匆匆.然而,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男性糖友,高达60%的人忍受着ED的折磨.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梗的糖尿病人能做胃转流手术吗?

    您好!首先向您及您全家问好!我今年48周岁,患糖尿病13年了,已有并发症,双侧脑梗,眼底病变Ⅱ期,刚发现有点儿心肌缺血,不重,没有明显感觉,说话有点儿不顺,一般人听不出来,能正常上班.我的父母都有糖尿病、高血脂,现在都已不在了.我现在的治疗办法是降胆固醇、疏通血管、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前一段有个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了3次,《焦点访谈》播了1次,说是国内研制了一种纳豆激酶,有溶化陈旧性脑梗的作用,原是日本一位叫须久洋行的博士研制出来的保健品,前段北京保健品市场上摆满了.但是北京市一位老干部吃了两个月,后来一检查,梗塞一点儿没溶.焦点访谈的节目是讲某医院做的一个实验,在实验盒内放了日本和国产的纳豆激酶,日本纳豆激酶把栓塞溶得很彻底,国产纳豆激酶一点没溶.向主任,不知道日本纳豆激酶什么时候能进口我国?

    作者:向红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的家庭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日常护理很重要,如护理不当,延误治疗,终有截肢的严重后果.现简单介绍家庭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1.每天注意检查双足和下肢,看看足趾间、足底是否有创伤、发红、感染、磨损、流液肿胀和擦伤.若发现水泡、皮裂、磨伤、鸡眼、足癣、甲沟炎等,好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治疗,切勿自行处理.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

    作者:石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肥胖需补充更多维生素与矿物质

    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科研人员得出了补充多种矿物质与维生素对肥胖人群糖脂代谢的影响,进而为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将对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产生深远影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肥胖可以显著增加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因此,对肥胖及其糖脂代谢异常的研究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我国糖尿病“拐点”提前至30岁

    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华预防医学会日前公布的新糖尿病现状报告显示:我国糖尿病病患年轻化,急剧增长的拐点已提前至30岁,与此同时却有三成基层医生缺乏糖尿病知识.为此专家指出,加强基层医疗防治,降低基层民群发病率,刻不容缓.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豆制品摄入过多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原因,与糖尿病高血糖及其继发的内分泌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蛋白非酶糖基化等有关.而我国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高的原因,更有人认为与糖尿病控制不好和豆制品食用过多密切相关.因为病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有许多病友甚至医生劝告他少吃糖、水果和主食,多吃豆类食品、豆制品、豆腐渣.其实,这是存在误区的.糖尿病饮食原则,是低热量饮食,具体地说是低脂、适当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而不是仅强调低糖饮食.豆制品含植物蛋白较多,过多食用植物蛋白,可加重肾脏负担,长此下去,对肾脏就会构成危害.而糖尿病肾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饮食原则应当与普通糖尿病患者有所区别其饮食谱必须特殊安排.一般说来,糖尿病肾病食谱,应以优质低蛋白饮食、适当热量低脂饮食、高钙低磷饮食,高纤维素饮食为原则,具体操作一般认为应少食豆制品(有学者认为豆制品为植物蛋白,应禁用,也有学者认为豆制品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比较合理,可以食用),控制主食(主食含有植物蛋白,而植物蛋白相总体说为非必需氨基酸组成的劣质蛋白),适当补充牛奶、鸡蛋白等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少吃肥肉,少吃油,禁食动物内脏,少吃盐,适当多吃粗粮、蔬菜等.临床上,对于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更应制订个体化的科学的食谱.作为患者很有必要把糖尿病专科医生作为自己的朋友,有必要多听听医生的意见,并恳请医生为您制订科学的适合您具体病情的调养方案,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整等.

    作者:黄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警惕高尿酸危害您的心血管

    近20年来,多个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死亡有密切相关.近,我国台湾的研究也发现,血尿酸水平是台湾普通,低危和高危人群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与高血压1879,年穆罕默德(Mohamed)首次提出血尿酸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1889年,黑格(Haig)提出低嘌呤饮食可做为预防高血压的手段:1990年以后,多个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尿酸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 5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25%.

    作者:李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防止低血糖危害三大要素

    要素一:预防低血糖按时进餐,生活规律化.糖尿病人应按时进餐不能延迟吃饭.若不得已延迟吃饭应预先吃些饼干水果或巧克力等食物.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药物用量不能随意增加须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血糖作适当调整.胰岛素注射后应按时进餐,每次注射胰岛素时仔细核对剂量.运动量保持恒定.每天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基本保持不变.大量运动前适当进食,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经常测试血糖.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自备血糖仪,保证每天自测血糖.若有低血糖感觉应自测血糖.每次血糖结果应记录下来.

    作者:郑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SFDA:关注吡格列酮膀胱癌风险

    2011年11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网站发布信息称, 日前,SFDA已发布第4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毗格列酮可能引起膀胱癌的风险.吡格列酮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可减少胰岛素抵抗性,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提高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毗格列酮的原研企业为五天药品有限公司,它于1999年首先在美国和日本上市,2000年通过集中审批程序在欧盟获准上市,目前该药品已在全球100余个国家销售和使用.该药于2004年获准在我国进口,目前有包括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内制剂生产企业20余家,产品包括片剂、胶囊剂、复方制剂(与二甲双胍), 商品名包括;艾可拓、瑞彤、艾汀、卡司平等.国内批准的同类药物还有罗格列酮(商品名: 文迪雅、爱能等), 该药因存在严重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0年9月发布了严格限制罗格列酮使用的风险管理措施.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人的运动方略

    科学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并且对改善脂代谢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力改善精神状态等诸方面都有明显好处.运动要讲科学性,不能盲目运动要合理运动.1.运动治疗的意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2.运动治疗的禁忌症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并有活动后加重,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新近发生的血栓,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不佳.

    作者:申香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儿童在治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以前有所增长更为严重的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已经侵袭到儿童中间.我们发现许多小胖墩在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中出现.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儿童糖尿病治疗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儿童糖尿病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在谈到治疗原则时必须予以注意:第一,年龄小,认知性较差.儿童糖尿病病人一般发病于小学或者中学阶段,但我们也看到出生后2个月就得糖尿病的例子.由于孩子小,对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有什么危害,糖尿病应该怎么综合治疗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家长和医师更加细致和耐心地帮助和指导他们与糖尿病进行斗争.

    作者:向红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迫在眉睫的巨大挑战

    糖尿病,一个悄然膨胀的恶魔,宛如西方传说中邪恶的暗夜幽灵,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的速度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上疯狂蔓延并恣意肆虐凌辱着人类宝贵的东西——生命.如今,糖尿病的警钟已经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凄然鸣响,不同地区、种族、群落的人们都在深刻地体验和感受着它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威胁与伤害.全球每7秒即有1人因糖尿病丧生2011年9月11~17日,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第47届年会在葡萄牙美丽的小城里斯本如期举行.会议期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全球新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到惊人的3.66亿.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失去生命.每年约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每年用于糖尿病的医疗花费已经高达4650亿美元.

    作者:郭启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认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的酮症是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甚则可危及生命.

    作者:聂文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