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病理临床分析

叶绿;梅傲男;尹黎舟;钟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肾脏损害, 肾活检
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接收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研究,比较DN与NDRD在临床特征及检查结果上的差异.结果经肾脏活检病理发现,DN患者为26例(61.9%),光镜下显示肾小球增生肥大,系膜区有弥漫或结节样改变等.NDRD患者为16例(38.1%),其中膜性肾病5例(31.2%),居首位;其次IgA肾病4例(25.0%).DN组与NDRD组就临床特征及检查结果上比较,DN组在DR和高血压患病率上显著高于ND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血清肌酐高于NDRD组,eGFR低于NDRD组.DN组的总胆固醇、LDL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ND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活检病理检查能够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为DN还是NDRD加以准确的区分,为临床上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院妇产科接收并予以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探究组(n=40)与对比组(n=39),分别开展运动疗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与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及心理状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组间比较显示护理前干预前两组血糖及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探究组血糖水平及心理状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将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障患者腹中胎儿安全与健康,因而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董翠芳;黄碧英;陈玉;吴国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平陈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研究

    目的 观察平陈汤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药物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与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与平陈汤干预,并评估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陈汤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尧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分析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价值

    目的 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运用于糖尿病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经双盲法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再给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各44例,对比两组护理结果 .结果护理完成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管理能显著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陈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经皮下颌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下颌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共48例,将其以数字随机表法的分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下颌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产生情况及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面部麻木、角膜炎、脑脊液漏、咀嚼肌功能丧失等并发症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经皮下颌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减少了患者并发症产生情况,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牟壮;盛学东;焦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甲钴胺治疗)与实验组(42例: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各项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帕司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钴胺治疗.

    作者:朱荣杰;刘芳;崔英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8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组患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新生儿结局、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杨淑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伴有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曲美他嗪对伴有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探讨曲美他嗪在伴有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伴有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2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4),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扩张冠脉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口服,随访至入组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心绞痛发作次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6例)和14.4%(15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7,P=0.048);心绞痛发生率为15.0%(15例)和26.9%(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7,P=0.037).结论 对于伴有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血脂情况,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血栓素A2表达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血栓素A2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择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该院诊疗的98例不同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患者的检查结果 和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血栓素A2的表达水平和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血栓素A2代谢物血栓素B2水平提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栓素B2水平与患者病程、年龄、BMI、吸烟以及血浆白蛋白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血栓素A2水平不仅与其病情程度存在密切关联,而且还与血压控制水平、血糖、血脂、血胰岛素、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等方面相关,可将其当做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反映因素.

    作者:徐益鸣;田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伴有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皮质醇分泌节律的特征及胰岛素抵抗能力分析

    目的 分析伴有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皮质醇分泌节律的特征及胰岛素抵抗能力.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该院确诊的25例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糖尿病组),25例糖代谢正常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非糖尿病组),25名健康人(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皮质醇分泌节律的特征及胰岛素抵抗能力,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抑郁症组患者8、16、24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抑郁症非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抑郁症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率为68.00%,抑郁症非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率为36.00%,健康人没有发生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3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抑郁症组患者的FPG、Flns水平和HOMA-IR明显高于抑郁症非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人,而ISI明显低于抑郁症非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抑郁症组患者8、24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与HOMA-IR具有正相关性(γ=0.332,0.420;P<0.05),与ISI具有负相关性(γ=-0.338,-0.379;P<0.05).结论 与糖代谢正常的人相比,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率、HOMA-IR均较高,而ISI均较低,且糖尿病抑郁症组患者8、24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与HOMA-IR具有正相关性,与ISI具有负相关性.

    作者:蔡贤惠;叶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发生干眼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干眼症与2型糖尿病及其有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收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3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糖、糖尿病病程、血清CRP.同时对患者的瞬目次数、视力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进行记录评分.对生化指标和眼表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患干眼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相关的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发病率为3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泪膜破裂时间(4~8秒)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条的平均浸润长度要低于对照组,为5~9 mm.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要高于对照.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得出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干眼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泪液分泌量减少,且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同时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提高.2型糖尿病与干眼症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量、年龄、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相关因素与危险因素.

    作者:闫军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内科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4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新发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对照组73例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73例应用缬沙坦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变化作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SBP、DBP、FBG、2 hPG、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FBG、2 hPG、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SBP和DBP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氨氯地平相比,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采用缬沙坦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肾功能指标的效果更优,整体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吕小飞;陈露雨;刘祎婷;范丽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炙甘草汤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炙甘草汤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从该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炙甘草汤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6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心动图指标、血压指标,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F、E/A值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LVDd、LA低于对照组,研究组DBP、SBP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临床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可考虑采用炙甘草汤,疗效突出,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和血压,值得推广.

    作者:吴炳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产科糖尿病妇女住院期间优质护理注意事项及对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科糖尿病妇女住院期间优质护理注意事项及对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该院糖尿病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两组产科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科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产科糖尿病妇女住院满意度,减少不良情绪,同时对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燕玲;李浩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的临床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院确诊106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HbAlc低于6.5%,B组患者HbAlc超过6.5%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结果进一步调查研究显示106例患者中A组32例,B组74例,A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D)、高密度脂蛋白(HDL-C)、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化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相关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均明显少于B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超过6.5%的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

    作者:马运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足月行消肿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足胻消肿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9月50例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胻消肿汤.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6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血肌酐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胻消肿汤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幸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入该社区医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静脉血指标.结果 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51%及93.8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C肽及餐后2 h血清C肽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大大增强治疗依从性规范日常用药行为,控制血糖指标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杨德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观察Ⅰ型糖尿病(T1DM)患儿行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于I型糖尿病(T1DM)患儿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16年6月—2018年8月之间展开该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30例I型糖尿病(T1DM)患儿展开该次研究,按照患儿治疗方式不同将其纳入对照组(早期胰岛素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和观察组(早期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范畴;分别治疗后观察其胰岛 β 细胞功能,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在各项情况无差异,对其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治疗,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均出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于I型糖尿病(T1DM)患儿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较好,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炼;姚淑娴;李琼芬;杨金红;杨晓媛;杨晓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健脾化湿方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健脾化湿方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的患者例数为8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2月,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干预方式为基础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基础干预的上,加入健脾化湿方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数据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ns、MOMA-IR、HO-MA-β 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ins、M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HO-MA-β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前期,采用健脾化湿方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同时改善胰岛功能,消除胰岛素抵抗状态,促进 β 细胞的再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跌倒专项护理在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跌倒专项护理在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遴选8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跌倒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预计发生跌倒的低风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风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跌倒专项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2型糖尿病牙体种植术患者34例,依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n=12):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B组(n=12):血糖控制一般组(HbA1c 7.0%~8.0%);C组(n=10):血糖控制较差组(HbA1c 8.0%~9.0%).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人员15名作为D组(n=15).统计分析4组人员的临床检查指标、边缘骨吸收情况、 骨代谢因子水平,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OPG、OPN、OC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的BOP阳性率16.67%(2/12)、25.00%(3/12)、40.00%(4/10)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13.33%(2/15)(P<0.05);探针深度、边缘骨吸收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OPG水平逐渐降低(P<0.05),均显著低于D组(P<0.05);OPN、OC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OPG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96,P<0.05),与OPN、O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64,0.50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显著相关.

    作者:陈希楠;林毅;何添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