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东城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

张海艳;徐文彩;王珺;周艳丽;吴伟;刘耀;吴垠;李珊珊;黄辉

关键词:学校, 传染病, 防控策略
摘要:目的 了解东城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点,探讨学校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的科学方法.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出现的10起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对接报处置以及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分析现行的疫情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在10起疫情中,5起检出腺病毒,平均罹患率为34.1%,罹患率范围在21.3%~53.1%之间;4起检出流感病毒,平均罹患率19.4%,罹患率在8.3%~53.5%之间;1起检出诺如病毒,罹患率16.48%.结论 秋冬季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共同威胁着学生健康.在校学生人数多、办学规模大的学校,尤其小学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重点.
国际病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对厦门地区妇女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对7683名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厦门市174医院妇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 7683例样本中,HPV感染者1421例,阳性率18.50%.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30~39岁.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16.01%,低危型HPV阳性率为2.49%.单一基因型别者1148例,阳性率为14.94%;双重感染者220例阳性率为2.86%;三重以上感染者53例,阳性率为0.70%;HPV感染阳性率居前6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52(3.64%)、HPV-16 (3.33%)、HPV-58(2.98%)、HPV-53(2.16%)、HPV-CP8304(1.91%)和HPV-18(1.09%).结论 厦门地区妇女HPV感染率高,且以高危型单一基因亚型感染为主;感染基因型别主要以HPV-52、16、58、53、CP8304和18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52及58型感染率高,对于疫苗的研制和开发有参考意义.

    作者:黄玉芳;张玲;王厚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探讨有创通气治疗、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有创-无创通气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25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Ph)、心率(HR)及收缩压(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7天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改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首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肺炎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通气相关并发症.

    作者:张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北京市东城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

    目的 了解东城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点,探讨学校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的科学方法.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出现的10起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对接报处置以及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分析现行的疫情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在10起疫情中,5起检出腺病毒,平均罹患率为34.1%,罹患率范围在21.3%~53.1%之间;4起检出流感病毒,平均罹患率19.4%,罹患率在8.3%~53.5%之间;1起检出诺如病毒,罹患率16.48%.结论 秋冬季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共同威胁着学生健康.在校学生人数多、办学规模大的学校,尤其小学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重点.

    作者:张海艳;徐文彩;王珺;周艳丽;吴伟;刘耀;吴垠;李珊珊;黄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干眼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干眼症患病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眼科的病毒性肝炎患者292例(其中乙型肝炎253例、丙型肝炎39例),进行干眼症的相关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包括询问病史、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并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结果 2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干眼症208例,非干眼症患者84例.其中男性169例,干眼症者119例;女性123例,干眼症者89例.干眼症组与非干眼症组年龄分别为47±12岁、44±13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中位数值分别为37.61U·l-1、27.30 U· l-1;总胆红素中位数值分别为25.26umol·l-1、15.35umol·l-1;白蛋白分别为42.72 ±6.10g·l-1、44.04 ±4.21g·l-1.其中年龄、总胆红素以及白蛋白三项,在干眼症与非干眼症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208例干眼症患者中乙肝177例,占85.10%;丙肝31例,占14.90%,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间干眼症患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chirmer Ⅰ试验以及BUT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年龄及总胆红素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干眼症有相关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干眼症有其自身特点,其干眼症发生率高,且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相关.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干眼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陈超;郭纯刚;于晶;谢连永;凌宇;董宏伟;曹志军;冉娜;李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68例直肠癌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与Dukes分期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在直肠癌患者人群中的具体情况,以及这部分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性标志物和Dukes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2013年期间的6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的确诊并进行了Dukes分期.结果 纳入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5.88%,要低于普通健康人群.不同Dukes分期的直肠癌患者,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率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的阳性可能是免于直肠癌发生的一个保护因素,另外,Dukes分期和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付强;张勇超;张永磊;谢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CHB患者HBV DNA复制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AST及AL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AST水平和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

    作者:黎秋芬;刘亚南;杨红丽;方炜;徐立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描述免疫重建不良HIV/AIDS患者的基本特征,探讨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发现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预示指标.方法 以2005年1月-2011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起始HAART治疗≥96w的HIV/AIDS患者(50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中免疫无应答者(76例)与免疫应答良好者(427例)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基线CD4+T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的合并情况、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和各种化验指标的差异,分析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组病例中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率为15.1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基线CD4+T细胞数、总淋巴细胞数目(TLC)及血红蛋白(Hb)显著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z=-9.056,P<0.001;z=-5.541,P<0.001;z=-3.014,P=0.003).免疫重建不良组基线机会性感染合并率显著高于重建良好组(x2=14.834,P=0.037).结论 低基线CD4+T细胞数目、TLC及Hb均为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应对HIV感染的患者及早进行治疗,预防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

    作者:田云飞;肖江;韩宁;杨涤;苏文晶;张钰;赵红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AECOPD院内继发感染的患者92例,并随机抽取相同时期无感染的AECOPD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发生继发感染的细菌和病毒作出相应的鉴别诊断.结果 AECOPD调查组的患者中有42例(45.65%)是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有61例(66.30%)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单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所致,其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细菌学和病毒学因素,明确这些继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对于患者后期的治疗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作者:隋东江;赵海霞;李海燕;王蓉美;李伟生;林乐拉;蔡艺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61例低出生体重儿输血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低出生体重儿血液制品输注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161例输血(巨细胞病毒血清检测阴性)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尿液,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巨细胞病毒的滴度,同时结合临床症状来评估低出生体重儿输血后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25例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儿输血后,2例中患儿尿液中巨细胞病毒检测阳性;101例少白悬浮红细胞输注的患儿输血后,尿液中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5例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患儿输血后,尿液中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0%).结论 输注巨细胞病毒血清检测阴性的少白悬浮红细胞与洗涤红细胞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几率与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感染几率有显著差异(P<0.05).

    作者:孙振民;王京;张晓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其血浆中和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及其血浆中和抗体水平展开研究分析,研究高血压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标本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和IgM、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UL93 DNA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HCMV UL93 DNA的阳性率为72.0%,HCMV IgG阳性率为70.0%,HCMV IgM阳性率为4.0%;对照组HCMV UL93 DNA阳性率为54.0%,HCMV IgG阳性率为52.0%,HCMV IgM阳性率为2.0%;观察组HCMV UL93 DNA阳性率、HCMV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MV IgM阳性率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即高血压患者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体液免疫状态不足,高血压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显著相关.

    作者:詹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