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饮食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许传莹;黄娟

关键词:饮食, 综合干预,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 血糖控制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以饮食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进入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划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以饮食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血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以饮食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白蛋白水平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糖化白蛋白水平和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大于等于150 mL/24 h,称为观察组;另外再在同时期选23例早期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的患者作为该次的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进行糖化白蛋白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化白蛋白水平,并对各项化学指标(三酰甘油、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结论.结果 据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糖化白蛋白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种化学指标都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糖化白蛋白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化白蛋白水平和尿蛋白的水平呈线性关系,据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可知,糖化白蛋白会影响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以及会诱导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结论 糖化白蛋白水平是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还可以使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血糖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而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起到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利于促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作者:欧蕊;陈金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围产期综合护理并心理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围产期综合护理并心理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并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对医师的满意度、焦虑状况的评分、手术的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宫内窘迫胎儿、巨大儿的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患者焦虑状况的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对医师的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为(8%),对照组为(50%),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产期给予妊娠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并心理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应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玉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评价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该院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三餐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进行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推荐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方云;宋秀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 分析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对其中方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明确用药规律,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干预方式进行总结.结果 在220首方剂中,208味药物应用频率达到2258次,应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为黄芪、当归、白术、川芎、大黄、熟地黄等.补虚类药物应用频次高,清热药物次之,活血化瘀药物位居第3,利水渗湿药物位居第4,理气、化痰类药物在其中应用同样较为频繁,这些结论或者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做出参考.结论 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脾益肾,还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明确肝肾间关系,才可对糖尿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娜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利格列汀对经二甲双胍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格列汀对经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MI、WC、HbA1c、2 hPBG指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SBP、TC、TG、LDL-C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时采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将其血糖、血压、体质量指数等控制在正常水平内,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于苗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服用降糖药物、健康教育等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木丹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龚苏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围手术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40例护理1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另40例护理2组采用常规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护理1组总有效率(97.50%)与护理2组相比(82.50%)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护理1组心理障碍解除人数明显高于护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时,能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于洪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接受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接受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进行分组,将其中50例合并糖尿病的肾结石患者视作糖尿病组,将另外60例单纯肾结石患者视作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糖尿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非糖尿病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出现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结石直径大、手术时间长、术中灌注量多.结论 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可行性,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蔡经爽;黄志扬;张文彬;辛军;叶燕乐;吕联辉;周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引导体验式学习在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患者注射技能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引导体验式学习在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患者注射技能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12月80例糖尿病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42例采用引导体验式学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1 d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实操规范率及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方法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操作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体验式学习可以提高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技能,减少自我注射胰岛素时错误操作事件,有利于患者理解和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能相关知识,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同时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缪宇萍;李素娟;周丽娜;邵志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月—2017月7月期间该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发病后的入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选择自行入院接受急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选择拨打120电话接受院前急救入院,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8%,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01,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进行院前急救对策保证治疗佳时机效果显著,优于自行入院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达美康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应用达美康与二甲双胍起到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中共选择136例在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份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达美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应用达美康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方法,有助于优化患者的血脂指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舒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 对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及总结,以期提升诊断水平.方法 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进行就诊的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者采用DR、CT进行详细的X线片检查及分析,足部的位置采用正斜位抬摄,其与部位采用正侧位抬摄.结果 观察组共计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其中43例患者在生活中出现了尿液量大、饮食量大、身体素质较差、特别容易感到疲惫等现象;9例患者的脚趾根部出现了一定的坏疽及黑斑;23例患者的脚趾出现不同于程度的肿胀充血;8例患者的脚背动脉搏出现明显的减弱情况;12例患者的脚底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分泌物及溃烂情况;17例患者在后期患有蛋白血症及糖尿病肾病;32例患者的下肢产生了迟钝与麻木等不良反应.结论 诊断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时必须要结合临床进行判断,相关影像学显示结果大多是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及周边组织肿胀等.根据其早期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更加有利准确的证据.

    作者:柴晓明;杨秀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低血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分析低血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在诊断心血管疾病进展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26例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本组患者的低血糖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再采用方差分析模型对Charlson合并症指数以及逐年的平均变化值进行计算,进而对低血糖与综合健康状况的变化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对该组患者随访2年,该组患者中有151例(66.81%)患者曾口服降糖药,其HbAlc的平均值为6.37%.在随访期间,有108例(47.79%)患者发生过低血糖,有低血糖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时长和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率显著高于无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低血糖组既往吸烟患者的构成比、伴随糖尿病并发症的构成比均高于无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血糖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的综合预测指标,但是非心血管事件,在没有心脏病史的人群中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杨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其血糖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73例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照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单一治疗组(n=35)与联合治疗组(n=38),单一治疗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72,P=0.0629),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75,P=0.0629),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1.4327,P=0.1026),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211,P=0.0105),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4929,P=0.0260),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单一治疗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026,P=0.0204).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2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0,P=0.0692),联合治疗组共计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53%,单一治疗组共计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作者:宋淑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对2型糖尿病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列为观察组,将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间的内分泌情况和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例的空腹血糖、餐后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 型糖尿病合并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的内分泌指标和 HOMA-IR 普遍高于单一 2 型糖尿病患者, 易导致病症加重并引起多种并发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有效根治,可稳定患者的内分泌和糖类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对稳定病情和延缓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童颖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观察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PG(5.7±0.6)mmol/L、2 hPG(7.9±0.7)mmol/L、HbA1c(6.50±0.4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9.5%,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究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探究.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7年1—1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将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用维生素B12与叶酸,对比两组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维持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稳定,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抗抑郁治疗在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中应用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17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将其按照自主意愿选择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抗抑郁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单一常规基础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程度、疼痛程度、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NPI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时的NP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对空腹血糖及HbA1c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的推广.

    作者:许盈盈;叶励超;蔡乾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运动护理疗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运动护理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疗法,干预组在饮食及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较两组的血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血糖有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护理疗法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监测,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黄佩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