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借助方便抽样法从该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9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109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能够保持在合理平稳的状态下,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切口感染、低血糖、皮下积液、高糖非酮性昏迷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2.4)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0.4±2.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糖,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蓝丽华;庄和珠;唐婧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普通B超检查法,实验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通过踝肱压指数对比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2.0%,对照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为76.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蔡雪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选取6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n=30)对生活质量评分、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为(7.16±2.02)mmol/L,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芳芳;曾信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饮食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如下,对比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康复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5.49±1.31)mmol/L、餐后2h血糖(7.86±1.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1.3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2±1.71) mmol/L、(9.68± 1.63) mmol/L、(8.0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康复护理中可进一步提高降糖效果,对于患者血糖控制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彭丽延;徐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静脉采血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该院进行静脉采血的糖尿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2组,各113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患者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8%,患者满意度为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丛玉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甲钴胺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采用针灸治疗,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社会限制、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及总体健康)、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下肢症状感觉情况(TC-SS)、疼痛情况(VAS)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较为良好,各神经传导速度快,下肢症状感觉情况良好,有效率高(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感,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改善其预后情况,使得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祖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采用的是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则实施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比患者6个月之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糖化以及体重情况均比常规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实施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升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能力,同时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汪春晓;张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系统评价糖尿病患者中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与糖尿病和寄生虫感染相关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9月.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8篇文献,4091例患者,其中糖尿病组1 144例,对照组2 947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总体寄生虫感染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98;95%可信区间(CI)0.80,1.21];部分寄生虫感染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发生丝虫感染的概率显著减低(OR 0.41;95%CI 0.24,0.69),发生弓形虫(OR 2.67(95%CI 1.48,4.82)、螨虫(OR 2.93;95%CI1.40,6.14)及粪类圆线虫(OR 3.90;95%CI 1.08,14.13)感染的风险显著增高.结论 糖尿病不会增加寄生虫感染发生风险,但不同寄生虫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如糖尿病可使弓形虫、粪类圆线虫、螨虫感染发生的风险增加,使丝虫感染发生风险减低.
作者:邢亦谦;赵军玉;崔玉娇;王丽康;孙洁;廖琳;董建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实施诺和灵R和诺和灵N联合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胰岛素等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FPG)、血浆葡萄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lns)、餐后2hC肽(2 hC-P)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改变胰岛素α细胞的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王柏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多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干预方法.方法 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将该院收治的98例行多药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研究组则接受药学干预.结果 研究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药学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李松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实验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择80例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以健康教育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血糖、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为7.5%,对照组为12.5%,观察组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于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血糖值,增加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元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胎儿预后的价值与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以及产妇是否产前采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将其分为应用治疗的60例观察组和未应用治疗的30例对照组,同时又将应用治疗的60例产妇依据不同使用剂量分为10 mg组与20 mg组,比较不同组别下产妇与围产儿并发症情况及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情况.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前采用地塞米松,其产后血糖控制情况、子宫复旧情况均比未采用地塞米松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更好(P<0.05),而用药观察组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窘迫、感染以及低血症的情况也比未用药的对照组新生儿更好(P<0.05).在使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对比上,10 mg组新生儿发生窘迫、低血糖隋况的概率比使用20 mg的更高,(P<0.05),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更低,新生儿感染发生概率较为接近(P>0.05).在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 mg组高于20 mg组(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治疗中采用短期小剂量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产妇和新生儿无近期的不良影响,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远期的应用价值还有待研究.
作者:林丽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HbA1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衰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该院106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观察组)及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HbA1c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水平、LVEDD、LVESD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LVEF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②Ⅳ级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水平、LVEDD、LVESD相比Ⅱ级组、Ⅲ级组明显更高,LVEF相比Ⅱ级组、Ⅲ级组更低(P<0.05),且Ⅲ级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水平、LVEDD、LVESD相比Ⅱ级组明显更高,LVEF相比Ⅱ级组更低(P<0.05).③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显示,LVEF与HbA1c呈负相关(r=-0.785,P=0.012),LVESD与HbA1c呈正相关(r=0.746,P=0.017),LVEDD与HbA1c呈正相关(r=0.752,P=0.014).结论 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HbA1c水平和心功能及心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将HbA1c水平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作者:邱岚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引发原因制定相对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出现低血糖反应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低血糖反应出现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结果 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因素、激素因素、生活方式等.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几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刘芳芳;倪美兰;曾春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该社区门诊2017年6月-2018年5月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同时开展跟踪管理,统计并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干预后患者FBG、2 hPG、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患者合理饮食率、遵医行为率、定期运动率、生活规律率、定期复查率、自我观察病情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PF、RP、BP、GH、VT、SF、RE、MH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韩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95例共计100患眼,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包括观察组48例患者50患眼和对照组47例患者50患眼.两组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外直肌点旁结膜下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针刺治疗.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的控制效果,都明显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62.0%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92.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能够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志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检测,将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价值.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中,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的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7 4,5.586 2,5.475 3;P<0.05);比较糖尿病患者中的糖尿病合并症和无糖尿病合并症患者的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值中,糖尿病合并症组患者对比无糖尿病合并症组患者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6 3,5.258 3,5.528 3;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反映出血糖的控制水平,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在临床中对于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着较高的的诊断价值,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诊断依据.在临床中应予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为研究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的问题,该文将各学者的研究结果与临床经验结合,阐述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重点从抗体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方向两方面,归纳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成果.终证实了胰岛细胞抗体、GADA、IAA、IA-2A/IA-2βA以及羟基肽酶H抗体等相关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与进展的关系.
作者:詹庆鋆;谢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膀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遵照密封信封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43,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沙格列汀+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和单药组(n=43,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联合组86.04%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的67.44% (P<0.05);干预后,两组尿蛋白排泄率、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血肌酐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动幅度均大于单药组(P<0.05);干预后,两组TGF-β1和Cys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单药组(P<0.05).结论 沙格列汀+替米沙坦可有效缓解早期糖尿病肾病症状,延缓或抑制疾病进程.
作者:许佳音;薛秉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急救和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该院68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实施急救治疗)分为观察组(34例,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焦虑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41.32±2.15)分、住院时间(5.24±1.02)d少于对照组(50.02±2.42)分、(8.95±1.12)d,且护理服务质量评分(82.24±3.46)分高于对照组(74.27±2.61)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5.68±1.08)mmol/L、餐后2h血糖(9.07±1.23)mmol/L低于对照组(6.72±1.31)mmol/L、(10.84±1.36)mmol/L(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急救及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佳,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芬芳;张梅莲;刘捷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