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孙红杰;丛树国;王莉莉;李旭光;滕东时

关键词: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室功能,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 糖化血红蛋白, 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大小分为2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纳入A组,共纳入40例;其余38例糖化血红蛋白均≥6.5%,纳入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左技术产生的心室功能数据.结果 3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大、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中左心室质量、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或可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胰岛素注射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FPG(5.6±1.0)mmol/L,2 hPG(7.7±0.4)mmol/L,HbA1c(6.8±0.7)%,胰岛素平均用量(8.6±1.2)U,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疗效优于单纯胰岛素注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门冬胰岛素30和沙格列汀用于治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门冬胰岛素30联合沙格列汀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FBG、2 hPG、HbA1c、BM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小(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和沙格列汀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更佳,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的改善预后.

    作者:廖燕平;赵弋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大小分为2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纳入A组,共纳入40例;其余38例糖化血红蛋白均≥6.5%,纳入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左技术产生的心室功能数据.结果 3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大、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中左心室质量、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或可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红杰;丛树国;王莉莉;李旭光;滕东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全程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的FBG、2 hPBG、HbA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的FBG、2 hPBG、HbAlc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lc等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洪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与高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与高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6年3—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均为原发性)且血糖较高(空腹≥10 mmol/L;三餐后2 h≥11.1 mmol/L,且平均≥15 mmol/L)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利尿剂、CCB类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基础上调整加大降糖药物剂量(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均≥160/90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与高血糖密切相关,在应用降压药物基础上控制血糖,使顽固性血压得以改善,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焦传军;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氯沙坦钾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氯沙坦钾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氯沙坦钾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2%、70.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氯沙坦钾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慧敏;陈艳平;薛丽娟;王艳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12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NIS-LL、TS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临床效果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崔艳;吴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妊娠期糖尿病的体质辨证及血清中糖脂代谢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体质辨证分型及血清中糖脂代谢水平.方法 选取2013年1—10月在该院门诊行正规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2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证,并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者血清中糖脂代谢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中46例(74.19%)为偏颇体质,16例(25.81%)为平和体质;两组的TG、FBG、内脂素、TC及LDL-C均为偏颇体质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偏颇体质孕妇往往容易发展成妊娠期糖尿病,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糖脂代谢指标来进行有效判断,以实现尽早诊治,对糖尿病进行控制和预防,改善孕妇的妊娠安全性.

    作者:王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根除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根除效果进行分析,以降低Hp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收治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中4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Hp感染率,并在实施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对比Hp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6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在治疗后Hp根治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应该根据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张春子;黄震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IMT正常组与IMT异常组,回顾性分析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检测FBG、SBP、DBP、2 hPG、TG、FINS、HbAIC、UAER、TC等指标,观察两组相关因素以及IMT与年龄、病程等指标相关性.结果 两组FBG、SBP、DBP、2 hPG、TG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异常组各指标值较正常组高;年龄、病程、BIM、2 hPG、TG、SBP与IMT成正相关,而HDL-C与IMT呈负相关;DBP、FBG与IMT无关.结论 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对科学用药与并发症预防有显著意义.

    作者:蒋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尿酸及其他代谢指标,比较其差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同时将病例组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正常尿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及临床白蛋白组,以正常尿蛋白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他代谢指标,分析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变化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白蛋白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蛋白组(P<0.05),微量白蛋白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蛋白组(P<0.001);在临床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组中,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在2型糖尿病及慢性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传统护理辅助)和针对组(n=40,针对性护理辅助),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宋倩倩;雷密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再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IL-6以及TNF-α等微炎症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BMI、TP以及ALB等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降低(P<0.05),常规血液透析后患者的BMI、TP以及ALB会继续显著下降(P<0.05).结论 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会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营养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缓解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

    作者: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西格列汀与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西格列汀与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1月在该院治疗的1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瑞格列奈组(73例)和西格列汀组(11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FBG)、餐后血糖水平(P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前,西格列汀组患者FBG、PB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瑞格列奈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瑞格列奈治疗比较,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减少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洪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治疗与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治疗与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干预治疗,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方法.对照组未给予干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妊娠结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围生儿的并发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变化,同时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作者:王晓燕;买里古尼·米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行为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BMI(体重指数)、BP(血压)、FBG(空腹血糖)、P2h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会显著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预后性.

    作者:李新虹;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眼耳鼻喉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儿23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复方芦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0%(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作者:宋桂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满意度为96.8%,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6)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病情发展,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作者:薛淑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钙尔奇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糖水平以及骨密度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治疗后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磷、血钙以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进行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以及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薛少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钴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甲钴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饮食、运动疗法等规范化糖尿病肾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素氮和肌酐,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微量白蛋白尿,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洋;冯伟华;王家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