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研究

蒋玲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IMT正常组与IMT异常组,回顾性分析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检测FBG、SBP、DBP、2 hPG、TG、FINS、HbAIC、UAER、TC等指标,观察两组相关因素以及IMT与年龄、病程等指标相关性.结果 两组FBG、SBP、DBP、2 hPG、TG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异常组各指标值较正常组高;年龄、病程、BIM、2 hPG、TG、SBP与IMT成正相关,而HDL-C与IMT呈负相关;DBP、FBG与IMT无关.结论 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对科学用药与并发症预防有显著意义.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α-硫辛酸和甲钴胺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该院内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联合组100例,采用α-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100例进行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7.0%明显较高;对照组VAS重度疼痛率15.0%,显著大于联合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α-硫辛酸和甲钴胺共同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

    作者:陈岗;唐根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行为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BMI(体重指数)、BP(血压)、FBG(空腹血糖)、P2h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会显著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预后性.

    作者:李新虹;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大小分为2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纳入A组,共纳入40例;其余38例糖化血红蛋白均≥6.5%,纳入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左技术产生的心室功能数据.结果 3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大、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中左心室质量、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或可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红杰;丛树国;王莉莉;李旭光;滕东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尿酸及其他代谢指标,比较其差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同时将病例组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正常尿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及临床白蛋白组,以正常尿蛋白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他代谢指标,分析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变化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白蛋白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蛋白组(P<0.05),微量白蛋白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蛋白组(P<0.001);在临床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组中,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在2型糖尿病及慢性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该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受检人员分别经过检测后可知,餐前C肽以及餐后3 h C肽水平经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3 h胰岛素水平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能够有效测出C肽、胰岛素水平,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与高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与高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6年3—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均为原发性)且血糖较高(空腹≥10 mmol/L;三餐后2 h≥11.1 mmol/L,且平均≥15 mmol/L)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利尿剂、CCB类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基础上调整加大降糖药物剂量(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均≥160/90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与高血糖密切相关,在应用降压药物基础上控制血糖,使顽固性血压得以改善,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焦传军;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根除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根除效果进行分析,以降低Hp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收治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中4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Hp感染率,并在实施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对比Hp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6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在治疗后Hp根治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应该根据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张春子;黄震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次特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评分均高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P<0.05).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提高其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刘春玲;姜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传统护理辅助)和针对组(n=40,针对性护理辅助),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宋倩倩;雷密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糖尿病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4月—2016年7月入诊该院治疗的20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10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PG)水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后疗效、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0%,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可以较好提高疗效,且对患者控制血糖具有积极意义,患者对此种护理方式满意度较好.

    作者:张杰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T2DM)是多种因素作用的胰岛素分泌障碍或生物功能受损性疾病,T2DM长时间的血糖升高可造成多个器官的功能损害进而引发全身性代谢紊乱.T2DM动脉硬化发生机制颇为复杂,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不占少数,是T2DM引发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如能对T2DM患者及早进行大血管检查并对病变进行干预治疗,便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岩;曹军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性维生素D浓度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约有3亿6600万人将被诊断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长期高血糖所致的结果,在多个器官呈进行性改变,糖尿病肾病是其中的一种.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涉及多种机制,如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肾脏病变,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等.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RSD)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活性维生素D一直以来作为钙磷及骨代谢的调节剂,但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1,25-二羟维生素D3发挥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超越了其调节矿物代谢的经典模式.该文就活性维生素D浓度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岳荣荣;李子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联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12周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的用量和出现低血糖的次数等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都起到了显著的降低效果,但是观察组使用胰岛素的量更少,体重指数基本无变化,而且出现低血糖的次数也更少.结论 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相联合能够更好地控制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胰岛素的用量更少,出现低血糖的次数也更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治疗社区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选择近3年在该社区收治的8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用药差异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70.0%,B组的总有效率为87.8%,B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由于A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褚美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彩色多普勒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检出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率,促进患者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结果 5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出48例,检出率为87.3%;经诊断有斑块的有18例患者,占37.5%,狭窄的有20例患者,占41.7%,闭塞的有10例患者,占20.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发现48例确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内径明显变宽,血流量明显减少,频谱宽度变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贾学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合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胰岛素泵;观察组: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比两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标评价结果 .结果在生理指标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表现加以分析,合理选择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凸显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努尔卡马力·瓦依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全程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的FBG、2 hPBG、HbA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的FBG、2 hPBG、HbAlc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lc等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洪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该处住院治疗的小儿糖尿病患儿80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胰岛素对症治疗,并在此过程中,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变化水平,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自我检测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糖变化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自我检测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6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方法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并实际应用.

    作者:左丽细;李华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和护理,干预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者:吴秋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该文将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该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比妊娠结果 、血糖控制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且在妊娠结局上感染率、早产、高血压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Apgar评分更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红;王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