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廖明;尹琦;梁江燕;覃学勇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糖代谢人群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水平的变化,探讨IGFBP-rP1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新发2型糖尿病组68例(T2DM组),糖调节受损组41例(IGR组),正常对照组50名(NGT组).分别测定血清IGFBP-rP1及相关代谢指标.结果 ①血清IGFBP-rP1水平,T2DM组、IGR组较NGT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GFBP-rP1与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腰臀比(WH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人群血清IGFBP-rP1水平明显上升,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密切相关,提示IGFBP-rP1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2型糖尿病检测的血清学指标.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研究讨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该科自2009年12月—2016年12月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将所选取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的为观察组(36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为对照组(32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8、72周观察组组餐后2 h血糖、OGTT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血糖,OGTT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取抗病毒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

    作者:田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

    目的 探究在临床中适合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方法 ,并研究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该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小组均有38例孕妇,为对照组妊娠糖尿病孕妇施用常规护理方法 ,为观察组孕妇施用优质护理方法 ,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妊娠糖尿病孕妇终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4.7%,仅有2例孕妇护理效果为无效,而在对照组孕妇中,护理效果为无效的孕妇有12例,终护理总有效率仅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孕妇对优质护理方式满意度97.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对常规护理方式的满意度71.1%.除此以外,观察组剖宫产孕妇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生存质量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临床护理中,施用优质护理的方式有助于孕妇掌握更多妊娠糖尿病知识,提升孕妇控制血糖的能力,因而能够改善妊娠结局,保证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张建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胰岛素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究胰岛素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 为持续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持续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及体重指数、生存质量状况4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值及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显著,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使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明显降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

    作者:谢宏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 从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中,选择72例作为该研究分析的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该次选择的研究对象72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 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8.33%;常规组并发症发生7例,发生率为19.44%;组间结果 经临床检验,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间,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而言,临床意义重大,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孙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行根治性手术前后的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在针对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之前和之后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5例.常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加强型手术前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观察组中满意度水平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前后的加强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蔡菲莉;郑耕云;王一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投掷硬币法将2016年2—10月期间在该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5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成A组与B组,每组分为28例.均给予诺和灵R治疗,A组通过胰岛素泵给药,B组实施皮下注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59±0.84)mmol/L,2 h血糖水平为(9.36±1.12)mmol/L,血糖达标时间为(6.58±1.21)d,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均优于B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优于皮下注射,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使血糖水平尽快达标,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效果令人满意,降糖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林华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为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所收治的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周翠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术后切口的影响

    目的 分析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术后切口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6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随机分配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总例数为33例,给予该组患者格列美脲与阿尔波糖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总例数为33例,给予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二甲双胍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值及空腹血糖值.结果 研究组于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优,对照组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能促使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余书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胸外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治疗浅析

    目的 针对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治疗的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的80例实施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作为实验组;另收集实施外科手术血糖指标正常的80例患者有关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实验组患者为2型糖尿病,其中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4例,产生低血糖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各有2例,产生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有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败血症患者各有1例.对照组患者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只有2例,低血糖患者有1例.对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对血糖指标进行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应合理以免产生感染,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及时间,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学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急诊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 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加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依从率为92.67%,较对照组的75.60%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5%,较对照组的80.45%高;观察组患者的12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P<0.05).结论 针对急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采用人性化护理加以干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还有利于改善其各项血糖指标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美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2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筛查与预防护理

    目的 对糖尿患者发生病足危险因素进行筛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126例,对其采取询问病史、观察足部情况、测试足部感觉、VPT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以及四肢血流多普勒检查等方法 进行糖尿病足筛查,同时给予系统全面的预防护理.结果 126例患者空腹血糖均能控制在7.8 mmol/L以下,通过评估筛选出糖尿病足患者共13例.11例溃疡患者均有明显好转,10例足部疼痛、麻木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经济情况未坚持治疗,自动出院,1例患者因入院时感染严重,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加强糖尿病足危险筛查,对尽早消除糖尿病足的危害因素、防止糖尿病足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研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开展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FPG、HbA1c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FPG水平与HbA1c水平,而全面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更符合现代患者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急救对策

    目的 分析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急救对策.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针对性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血糖指标(24.97±8.32)mmol/L,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24.63±8.41)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糖指标(17.12±2.79)mmol/L,观察组患者(14.29±1.36)mmol/L,对照组患者血糖指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者32例,满意度为64.0%,观察组患者满意者49例,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急诊护理应用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血糖指标恢复速度,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值得院方推广与临床应用.

    作者:谭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体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19例患者有效,11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有效、显效、无效例数分别为5例、14例、13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体征为(5.53±0.12),优于对照组(6.3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更优,改善患者神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中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通过对两组患者随访统计显示,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自我症状感受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血糖指标,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晏长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使用手术室内护理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对11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手术室内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的切感染发生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对两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是3.57%,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是25.00%;观察组术后感染合并发症发生率是5.36%,对照组是23.2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6.4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3.93%,两组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内护理能够降低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提升临床医疗水平,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作者:赵加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常规西药、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兼证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照

    目的 比较常规西药、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兼证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脾虚兼证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用药方式分组:西医组41例主要采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中医组41例采用中药升阳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中医组治疗后FPG(7.38±1.24)mmol/L、2 hPG(8.94±2.77)mmol/L、HbA1c(7.25±1.07)%显著低于西医组(9.93±1.75)mmol/L、(11.35±3.62)mmol/L、(9.42±1.26)%(P<0.05);②中医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3.26±0.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77±0.84)分(P<0.05);③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西医组78.05%(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西药,升阳益胃汤在脾虚兼证2型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徐兴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使用中西结合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收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3例,对照组使用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和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72.7%,两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低,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使用中西结合治疗方式的效果比单纯西医治疗要优秀,联合使用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董玉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脂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脂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纳入并确诊为糖尿病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并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36名志愿者作为参照组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血脂检验,比较两者差别.结果 研究组对象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指标数值均高于参照组;血浆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可表现出血脂升高、血液高黏高凝特征,临床早期诊治中可根据这一情况对患者强化治疗干预,以提升治疗成效.

    作者:王洁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灵30R与诺和灵50R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究诺和灵30R与诺和灵50R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纳为该次参研的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行诺和灵30R治疗;后者行诺和灵50R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血糖控制与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 ①血糖控制情况:试验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良反应:参照组不良反应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诺和灵50R治疗后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降糖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