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素红
目的 报告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检测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依据空腹血糖(FPG)水平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低水平组(<7.8 mmol/L,n=200)、中水平组(7.8~11.1 mmol/L,n=190)和高水平组(>11.1 mmol/L,n=110)3组,对3组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FPG与HOMA-IR、HOMA-B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水平组、高水平组患者的FPG、HOMA-IR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HOMA-B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而高水平组患者的FPG、HOMA-IR又均显著高于中水平组(P<0.05),HOMA-B又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但3组患者FINS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与HOMA-IR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HOMA-B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受到持续高血糖抑制,其损伤能够在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逆转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作者:丰光斌;张灵智;李玉;丰效杰;贾琼;何禹江;张焕;王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妇女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对照组给予妈富隆,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87.3%(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27.93±6.47)h、出血完全停止时间(50.81±5.90)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赵庆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 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 U/d (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卓礼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分析基于问题式学习方法(PBL)+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法(LBL)结合教学与单纯LBL教学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36名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各组18名,对照组运用L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LBL+PBL联合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各项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相比对照组,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中,观察组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外的其他内容相比对照组,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采用PBL+LBL结合教学法,可达到预期培训目的与效果.
作者:徐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作者: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6月收治的31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MSCTA检查后12h内行DSA检查,扫描从肾动脉水平位的主动脉到足底,获取相关数据.所有检查数据均选择该院放射科两位医师对数据、狭窄程度(分三级)、吻合度进行评价与综合评估.结果 采用MSCTA诊断的31例患者图像质量较佳,采集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各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经造影创建后较清楚,检出狭窄动脉血管节段411个,经DSA检查共检出399个,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MSCTA诊断结果清晰与DSA具有相当效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ASO的评价手段,可在临床广推应用.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小儿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患儿82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偏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和对照组的19.51%比较显著偏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儿实行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方法进行治疗具备显著疗效;所以,具备采纳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丕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福建省某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的现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在综合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自我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88.37±17.67)分,家庭功能总得分为(8.78±1.74)分,家庭功能总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r=0.188,P<0.01).结论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赵惠芬;刘春红;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采用利拉鲁肽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则应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胰岛素应用剂量、体质量、BMI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明显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何丽芳;郭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9.05%,明显低于参照组40.48% (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早期血糖控制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控制情况.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血脂水平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且患者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黄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上品中药和药食二用物为主,组成平糖抗衰餐;作为三餐的主食,先降糖,血糖正常后;以营养(调脂)平衡餐,为早中餐.五色菜为充,五果为助,荷叶绿茶等消喝茶,适量增加运动,约5年胰岛功能恢复,治愈糖尿病.
作者:陈寅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并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对健康教育应用可行性进行总结.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房收诊的8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降糖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外加健康教育.治疗前后,应用糖尿病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别评价,同时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以后,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饮食指导、运动锻炼依从性评分分别升到[(9.49±2.12)分、(8.58±1.24)分、(8.38±2.19)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认知片分数分别上升到[(38.69±6.54)分、(33.31±5.68)分、(34.97±6.71)分],观察组患者干预措施实施以后,上述各项评分指标和干预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对照组常规干预措施实施以后各项指标评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显著强化患者服药、饮食以及运动训练等方面的依从性,协助患者调整不良生活习惯,培养与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管控病情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刘丹丹;何莲瑜;邓祥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社区2016年5月-2017年4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社区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护理前后高血压状况,护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状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社区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能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输液和治疗以及胰岛素应用护理,正确动态评估评价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监测护理、昏迷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性护理,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 (6.02±0.54) mmol/L、LVEF(57.62±6.01)%、LVEDD(48.77±0.98) m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应用.
作者:刘大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邹夏斐;马德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该文主要通过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临床效果分析,从而得出更好的护理结论.方法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接受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并平均分为为常规组(A组)和研究组(B组),其中A组的40例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的4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的基础上还采取了相应的整体护理干预,后通过观察记录,记录糖尿病患者血糖等数值,从而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可以发现,B组在整体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存在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B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高于A组的疗效.结论 通过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与焦虑抑郁干预,两组混着均接受两个月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水平变化;利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有利用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庭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月纳入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50例,高剂量组用160 mg/d,低剂量组用80 mg/d,8周为一疗程.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空腹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剂量组下降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压、改善血糖状况,适合基层推广.
作者:白华秀;白树美;易敏春;苏治合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