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袁庭燕

关键词:心理护理, 2型糖尿病血糖, 焦虑抑郁情绪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与焦虑抑郁干预,两组混着均接受两个月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水平变化;利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有利用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入院即刻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性评价,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三步走”的系统健康教育,具体“三步走”步骤为:第一步:住院期间护理;第二步:出院时护理;第三步:出院后6个月内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院后随访,观察治疗性与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77.59%,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55.17%,两组依从性好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P<0.05),两组患者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具有较好的影响效果,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依从性、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等均有显著改善,临床可普遍推荐应用,以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朱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

    目的 研究并分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经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与视力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诊的40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就诊的非糖尿病眼底病变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措施.术后都采用泼尼松龙滴眼液,3次/d,剂量为5.0g/(L·次),连续用药≥3周;联合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3次/d,剂量1.0 g/(L·次),连续用药3周.术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视力变化状况、术后渗漏状况、黄斑水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3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治疗1周、6周、6个月是视力矫正情况都显著次于对照组,白内障术后对照组患者渗漏状况显著优于观察组,并且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小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采用白内障手术治疗以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很高,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术后对采用患者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泼尼松龙滴眼液或联合方法,对术后治疗效果起到正效作用,能够缓解黄斑水肿症状,以防患者视功能紊乱与病情发展,并强化患眼康复质量与视力恢复效果.

    作者:史柏青;贾润华;孙馨馨;孙莎;邹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近年来,我国在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社区护理依从性差,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这都是我国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全面分析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需求,帮助其有效的控制病情,进而改进提高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赵冬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的X线及CT影像对比差异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邹夏斐;马德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与BMI的相关性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自该中心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30例,行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测定空腹血糖,饮用葡萄糖2h后静脉血采集测定餐后2h血糖,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质量和身高测定,计算BMI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空腹血糖为(10.10±1.54) mmol/L,餐后2h血糖为(16.35±2.63) mmol/L,BMI测定结果为(24.79±1.32)kg/m2;根据BMI分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餐后2h血糖指标逐渐下降(P<0.05);BMI与空腹血糖相关性(r=-0.042,P>0.05),BMI与餐后2h血糖有负相关性(r=-0.16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BMI无相关性,餐后2h血糖与BMI呈负相关性.

    作者:刘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和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对比.方法 将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尽快恢复平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艺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重度糖尿病足行截肢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了传统护理还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该研究对患者的心理和疼痛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平均是(46.79±12.88)分和(50.02±10.85)分,观察组是(39.98±8.12)分和(43.92±9.92)分,2项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0、Ⅰ、Ⅱ级疼痛患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截肢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曲庆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给予研究组患者传统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应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等.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之后,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2%,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变化,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美香;杨聪艳;丁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目的 对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社区2016年5月-2017年4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社区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护理前后高血压状况,护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状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社区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能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该次对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和控制病情.方法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该次入选的研究对象,分组的方法采取对患者所运用的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给予实验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此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通知,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500例胰岛B细胞功能检测临床报告

    目的 报告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检测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依据空腹血糖(FPG)水平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低水平组(<7.8 mmol/L,n=200)、中水平组(7.8~11.1 mmol/L,n=190)和高水平组(>11.1 mmol/L,n=110)3组,对3组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FPG与HOMA-IR、HOMA-B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水平组、高水平组患者的FPG、HOMA-IR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HOMA-B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而高水平组患者的FPG、HOMA-IR又均显著高于中水平组(P<0.05),HOMA-B又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但3组患者FINS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与HOMA-IR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HOMA-B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受到持续高血糖抑制,其损伤能够在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逆转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作者:丰光斌;张灵智;李玉;丰效杰;贾琼;何禹江;张焕;王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明显优于对照组85.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7.31±1.44)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评分(66.05±6.53)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细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9.05%,明显低于参照组40.48% (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早期血糖控制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36例,分组方法依据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合理划分.将参数正常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将血糖波动幅度较高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经调查后可知,比对两组患者的MAGE、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大血糖波动幅度,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对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高敏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参数,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较高,难以控制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同时会对化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阎素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探讨

    目的 分析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结合作用机制对药物使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探讨.方法 结合2015年12月-2017年5月国内公布的1 500例在服用糖尿病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1 500例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资料960例,占总病例数的64%;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有730例存在不良用药现象,而占总例数的48.67%,770例存在联合用药现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中发现,有820例主要为低血糖症状,290例出现变态反应,而350例为乳酸中毒反应;经过治疗后大多病例有了明显的好转或治愈,而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了致残和致死现象;1 500例患者中服用糖尿病药物的类型为胰岛素、格列本脲、消渴丸、二甲双胍以及苯乙双胍等,而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占绝大部分的服用了格列本脲,而出现致残致死病例的主要服用了苯乙双胍,其次为格列本脲或消渴丸.结论 糖尿病药物在服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酌情服用,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糖尿病药物,多方面控制以及科学服用药物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冬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 (6.02±0.54) mmol/L、LVEF(57.62±6.01)%、LVEDD(48.77±0.98) m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应用.

    作者:刘大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与B组(采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不同透析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与依从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①低血糖发生率: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运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使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单纯那格列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联合组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效促进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崔静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拟行手术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AS和SDS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低于手术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以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苏君;苏玉英;陈燕;白泽梅;王怡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