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香;杨聪艳;丁花
目的 分析412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T波改变程度将资料分为3组,A组无改变组(n=102)、B组轻中度改变(n=231)、C组重度改变组(n=79),对比3组患者的T波改变特点.结果 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检查资料对比,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C两组患者心电图资料对比,心电图异常率和T波改变率,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T波改变率逐渐上升,改变程度逐渐增加,中后期可以成为心脏损害检查的重要依据,但是临床诊断不可以单纯的T波改变诊断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实质性心脏疾病.
作者:蒋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入院即刻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性评价,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三步走”的系统健康教育,具体“三步走”步骤为:第一步:住院期间护理;第二步:出院时护理;第三步:出院后6个月内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院后随访,观察治疗性与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77.59%,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55.17%,两组依从性好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P<0.05),两组患者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具有较好的影响效果,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依从性、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等均有显著改善,临床可普遍推荐应用,以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朱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针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改善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构筑支持条件.方法 以2014年4月-2016年8月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工作实践过程中的考察时期,以该段时间之内该院临床规范确诊收治的178例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基础性调查研究分析对象,以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的时间先后作为参照指标,借助对随机数字表法的运用,将全部参与该次调查研究过程的患者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涉及89例患者.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创面愈合实现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中收治的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取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适宜推广.
作者:雷银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该次研究中抽选的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K冰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其HCO3-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冯国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该科进行分娩的糖尿病产妇2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7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明显优于对照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为(71.5±12.3)、(147.9±2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值得应用.
作者:高宏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体重增长状况存在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95.24%,对照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57.14%,观察组达标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超标中,观察组增长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低体重儿发生概率为4.76%,对照组出现低体重儿概率为14.29%,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概率4.76%,对照组巨大儿发生概率20.6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张莉;谢芳;岳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 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卢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慢性溃疡使用湿性疗法(即:应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的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接收的60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30例患者,治疗组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外科换药以及护理方式.1个疗程为30 d,两组都接受了2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慢性溃疡伤口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治疗,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伤口的症状,促进愈合,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静;庞文君;刘冰;郭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了传统护理还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该研究对患者的心理和疼痛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平均是(46.79±12.88)分和(50.02±10.85)分,观察组是(39.98±8.12)分和(43.92±9.92)分,2项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0、Ⅰ、Ⅱ级疼痛患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截肢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曲庆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FBG、2 h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胎膜早破、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邹夏斐;马德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中纳入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组为:对照组用二甲双胍,观察组用格列吡嗪;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均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但格列吡嗪治疗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更为稳定,值得临床上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王友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常规组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0.32%)明显比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74%)高,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6.45%)明显比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25.81%),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少,这些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糖发生概率(0%)与常规组高血糖发生概率(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效果,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另外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对比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相关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措施,不赘述,两组患者治疗区别在于对照组采用的是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胰岛素泵的治疗.治疗两组后对比两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1例,占1%,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16例,占16%,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方面,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的临床对比,胰岛素泵的降糖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作者:宋现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5-10月来该院治疗的14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74例,治疗组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护理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和干预,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足部皮肤弹性有所改善,舒润度也有所回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趾间麻木、皮肤暗红等发生率要更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病程(3.23±0.60)个月,有45例痊愈,占总数的60.81%;对照组为(6.12±1.20)个月,3例(4.05%)痊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柏莲;张瑞雪;张莹;佘丽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作者: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药物、剂量安排、治疗周期以及便秘情况进行记录,然后将干预前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应用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与干预,如对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指导等.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便秘发生情况分析,情况乐观.结论 要结合医院治疗让患者能够在一系列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用粗粮、多喝水、多参与运动,这将会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产生几率被极大幅度地降低,使得患者的治疗质量被显著提升.
作者:苗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要做好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护士要根据患者护理评估结果,制定并不断完善个性化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和措施,使患者理解各项护理操作的临床意义,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围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其他护理措施和术前术中的血糖控制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泌尿系统护理、糖尿病护理、用药护理、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及康复期护理.护士要严格执行护理方案和措施,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汪小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36例,分组方法依据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合理划分.将参数正常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将血糖波动幅度较高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经调查后可知,比对两组患者的MAGE、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大血糖波动幅度,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对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高敏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参数,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较高,难以控制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同时会对化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阎素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全程督导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实验组(n=86)和控制组(n=92),实验组提供全程督导模式至分娩,控制组给予常规产检和分娩,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母婴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控制组,两组产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早产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具有下降趋势.结论 全程督导模式有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宝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