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高宏天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该科进行分娩的糖尿病产妇2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7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明显优于对照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为(71.5±12.3)、(147.9±2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值得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足的X线及CT影像对比差异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邹夏斐;马德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细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9.05%,明显低于参照组40.48% (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早期血糖控制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输液和治疗以及胰岛素应用护理,正确动态评估评价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监测护理、昏迷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性护理,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官出血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妇女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对照组给予妈富隆,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87.3%(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27.93±6.47)h、出血完全停止时间(50.81±5.90)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赵庆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12月对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数据采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规范化的首日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方法.干预组在以上措施基础上给予定期的短信提示血糖监测,1次/月的面对面“患者教育会”或“医生热线”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和血糖控制指导.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 12周后干预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65.1% (8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3/129),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教育明显强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更好促进FPG达标.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脑梗死CT影像学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为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及同期12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病灶数、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及梗死面积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梗死灶数目为(1.37±0.4),对照组梗死灶数目为(1.16±0.2),研究组梗死灶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梗死面积为(5.16±1.24)cm2,对照组梗死面积为(2.91±0.52)cm2,研究组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18.5%,对照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7.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多发梗死及大面积梗死较为多见,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往往病情更为严重.

    作者:刘建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从该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参与研究.将100例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采取奇偶数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1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0%(并发症仅为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刘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作者: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86例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于透析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h、透析2h和透析3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压极易发生较大浮动,从而引起各类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保持患者血压水平平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席庆霞;郑利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该次研究中抽选的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K冰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其HCO3-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冯国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程督导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讨全程督导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实验组(n=86)和控制组(n=92),实验组提供全程督导模式至分娩,控制组给予常规产检和分娩,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母婴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控制组,两组产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早产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具有下降趋势.结论 全程督导模式有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宝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药物、剂量安排、治疗周期以及便秘情况进行记录,然后将干预前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应用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与干预,如对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指导等.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便秘发生情况分析,情况乐观.结论 要结合医院治疗让患者能够在一系列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用粗粮、多喝水、多参与运动,这将会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产生几率被极大幅度地降低,使得患者的治疗质量被显著提升.

    作者:苗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对比不同胰岛素(甘舒霖30R、诺和灵30R)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比较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两种不同胰岛素用来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该院中提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数字表分析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是甘舒霖30R,而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法则是诺和灵30R.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胰岛素血糖指标变化.在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监测、对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从两组治疗后的结果观察,发现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在治疗后的效果明显要优于治疗之前,两组治疗后的血糖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都有了有效的改善,血清肌酐浓度和肾小球过率等都未发生明显的改变.治疗后两组在血糖、低血糖等方面也没有太过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两种不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相当,并没有出现相对不良的反应,可以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常光宇;李湘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36例,分组方法依据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合理划分.将参数正常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将血糖波动幅度较高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经调查后可知,比对两组患者的MAGE、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大血糖波动幅度,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对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高敏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参数,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较高,难以控制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同时会对化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阎素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 (6.02±0.54) mmol/L、LVEF(57.62±6.01)%、LVEDD(48.77±0.98) m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应用.

    作者:刘大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给予研究组患者传统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应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等.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之后,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2%,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变化,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美香;杨聪艳;丁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频超声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索高频超声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的价值.方法 在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选取100例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探索人员,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发生重构率(84.00%)、斑块检出率(90.00%)、斑块面积(1.84±0.31)cm2、IMT(1.95±0.62) mm均高于对照组发生重构率(12.00%)、斑块检出率(5.00%)、斑块面积(0.52±0.26)cm2、IMT (0.61 ±0.31)mm,观察组AD (7.15 ±0.21)mm、S(0.42±0.02)m/s、D(0.1 1±0.01)m/s、RI(71.32±5.49)%、PI(172.31±8.42)%均低于对照组AD(8.62±0.34)mm、S(0.92±0.42)m/s、D(0.86±0.42)m/s、RI(61.21±4.85)%、PI(198.53±9.13)% (P<0.05).同时高频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78%、90.00%、2.22%、10.00%.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诊断价值较高,能够了解颈动脉血管重构情况.

    作者:姚玉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 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 U/d (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卓礼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FBG、2 h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胎膜早破、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