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关键词:老年,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12月对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数据采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规范化的首日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方法.干预组在以上措施基础上给予定期的短信提示血糖监测,1次/月的面对面“患者教育会”或“医生热线”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和血糖控制指导.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 12周后干预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65.1% (8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3/129),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教育明显强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更好促进FPG达标.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 探讨体检中心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该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并确诊为糖尿病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63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3例).随访观察患者健康体检自觉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实验组自觉体检率93.65%,末次随访FPG(6.4 ±0.9) mmol/L,2 hPG(10.7±1.4)mmol/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中心系统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养成健康行为,对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涂锡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该次研究中抽选的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K冰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其HCO3-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冯国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412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412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T波改变程度将资料分为3组,A组无改变组(n=102)、B组轻中度改变(n=231)、C组重度改变组(n=79),对比3组患者的T波改变特点.结果 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检查资料对比,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C两组患者心电图资料对比,心电图异常率和T波改变率,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T波改变率逐渐上升,改变程度逐渐增加,中后期可以成为心脏损害检查的重要依据,但是临床诊断不可以单纯的T波改变诊断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实质性心脏疾病.

    作者:蒋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联合检测尿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尿碱性磷酸酶(U-ALP)、γ-谷氨酰转肽酶(U-GGT)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其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2.30±4.18)U/L、(55.67±11.21)IU/L,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其含量明显增高,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6.00%,均高于单个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 尿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可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但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韫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妇产科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妊娠期糖尿病的一般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常规波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的是胰岛素泵的双波治疗,观察血糖波动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2.85±1.02)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72±1.18)mmol/L;观察组患者日内血糖波动大幅度(4.89±1.47)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58±2.01)mmol/L,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几率14%,显著低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入院即刻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性评价,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三步走”的系统健康教育,具体“三步走”步骤为:第一步:住院期间护理;第二步:出院时护理;第三步:出院后6个月内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院后随访,观察治疗性与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77.59%,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55.17%,两组依从性好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P<0.05),两组患者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具有较好的影响效果,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依从性、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等均有显著改善,临床可普遍推荐应用,以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朱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 (6.02±0.54) mmol/L、LVEF(57.62±6.01)%、LVEDD(48.77±0.98) m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应用.

    作者:刘大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86例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于透析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h、透析2h和透析3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压极易发生较大浮动,从而引起各类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保持患者血压水平平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席庆霞;郑利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目的 对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社区2016年5月-2017年4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社区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护理前后高血压状况,护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状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社区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能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输液和治疗以及胰岛素应用护理,正确动态评估评价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监测护理、昏迷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性护理,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与B组(采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不同透析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与依从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①低血糖发生率: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运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使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诊断的价值

    目的 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予以超声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性予以分析.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据数据归纳与分析发现有患者100例,诊治时间均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并以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标记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的100名健康人员(经过医学检查确定没有糖尿病),标记为对照组,对共计200例实验对象予以超声检查,将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予以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观察项目中,存在数据差异的项目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且研究组的数据均更高(P<0.05).结论 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对下肢动脉血管的内部情况予以观察,能够对病变状态进行及时了解.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拟行手术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AS和SDS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低于手术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以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苏君;苏玉英;陈燕;白泽梅;王怡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 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 U/d (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卓礼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行全麻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检测,对照组采取指尖血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波动范围、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糖尿病患者置泵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结果 置泵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15.82±2.87)、(19.22±3.48)、(5.25±1.23)、(6.19±1.25)m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病症疼痛、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情况,同时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马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小儿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注射疗效浅析

    目的 探究小儿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患儿82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偏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和对照组的19.51%比较显著偏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儿实行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方法进行治疗具备显著疗效;所以,具备采纳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丕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BL+LBL教学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分析基于问题式学习方法(PBL)+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法(LBL)结合教学与单纯LBL教学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36名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各组18名,对照组运用L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LBL+PBL联合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各项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相比对照组,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中,观察组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外的其他内容相比对照组,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采用PBL+LBL结合教学法,可达到预期培训目的与效果.

    作者:徐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