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诊断的价值

刘芳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血管, 病变, 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予以超声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性予以分析.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据数据归纳与分析发现有患者100例,诊治时间均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并以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标记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的100名健康人员(经过医学检查确定没有糖尿病),标记为对照组,对共计200例实验对象予以超声检查,将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予以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观察项目中,存在数据差异的项目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且研究组的数据均更高(P<0.05).结论 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对下肢动脉血管的内部情况予以观察,能够对病变状态进行及时了解.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FBG、2 h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胎膜早破、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目的 分析并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对健康教育应用可行性进行总结.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房收诊的8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降糖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外加健康教育.治疗前后,应用糖尿病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别评价,同时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以后,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饮食指导、运动锻炼依从性评分分别升到[(9.49±2.12)分、(8.58±1.24)分、(8.38±2.19)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认知片分数分别上升到[(38.69±6.54)分、(33.31±5.68)分、(34.97±6.71)分],观察组患者干预措施实施以后,上述各项评分指标和干预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对照组常规干预措施实施以后各项指标评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显著强化患者服药、饮食以及运动训练等方面的依从性,协助患者调整不良生活习惯,培养与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管控病情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刘丹丹;何莲瑜;邓祥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明显优于对照组73.8%(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153.8±10.4)mg/24 h、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35±0.33) mg/mol.Cr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运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蛋白尿水平,改善肾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段堂堂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1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

    目的 分析1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口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CD4+、CD8+治疗前后以及肾功能(HbA1c、NAG、CysC和RB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应严格控制血糖,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采用胸腺肽α1治疗有助于提高质量效果,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肾功能,确保抗结核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方祎;黎秋芬;刘亚南;杨红丽;徐力超;徐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糖尿病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在此领域进步尤为突出,该文将总结国内外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杰;赵亮;田文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对象为2014年9月-2016年该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4例,依照就诊时间先后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分析,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胰岛素加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终疗效,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实验组控制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多种临床症状,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胜华;范明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输液和治疗以及胰岛素应用护理,正确动态评估评价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监测护理、昏迷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性护理,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与早期干预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5-10月来该院治疗的14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74例,治疗组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护理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和干预,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足部皮肤弹性有所改善,舒润度也有所回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趾间麻木、皮肤暗红等发生率要更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病程(3.23±0.60)个月,有45例痊愈,占总数的60.81%;对照组为(6.12±1.20)个月,3例(4.05%)痊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柏莲;张瑞雪;张莹;佘丽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 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 U/d (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卓礼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和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对比.方法 将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尽快恢复平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艺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探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玲;钱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体重增长状况存在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95.24%,对照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57.14%,观察组达标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超标中,观察组增长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低体重儿发生概率为4.76%,对照组出现低体重儿概率为14.29%,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概率4.76%,对照组巨大儿发生概率20.6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张莉;谢芳;岳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一般护理,探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空腹血糖、血压变化状况.结果 探究组的空腹血糖以及血压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探究组92.9%比对照组75.0%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孟玉红;张爱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性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选取11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该次试验对象,且均进行超声检查,随后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性以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100例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可发现内径平均大小为(2.16±0.12)mm,峰值流速为(68.47±5.18)cm/s,狭窄病变率为56.00%,闭塞病变率为41.00%.而超声特异性、敏感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0.00%、96.00%、4.00%、10.00%.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峰值流速增加,内径减少,且经超声检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姜海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月纳入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50例,高剂量组用160 mg/d,低剂量组用80 mg/d,8周为一疗程.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空腹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剂量组下降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压、改善血糖状况,适合基层推广.

    作者:白华秀;白树美;易敏春;苏治合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所见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 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卢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控制情况.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血脂水平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且患者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黄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诊断的价值

    目的 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予以超声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性予以分析.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据数据归纳与分析发现有患者100例,诊治时间均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并以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标记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的100名健康人员(经过医学检查确定没有糖尿病),标记为对照组,对共计200例实验对象予以超声检查,将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予以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观察项目中,存在数据差异的项目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且研究组的数据均更高(P<0.05).结论 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对下肢动脉血管的内部情况予以观察,能够对病变状态进行及时了解.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该文主要通过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临床效果分析,从而得出更好的护理结论.方法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接受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并平均分为为常规组(A组)和研究组(B组),其中A组的40例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的4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的基础上还采取了相应的整体护理干预,后通过观察记录,记录糖尿病患者血糖等数值,从而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可以发现,B组在整体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存在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B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高于A组的疗效.结论 通过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