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所见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卢建波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 下肢动脉病变, 颈动脉病变
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 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督导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讨全程督导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实验组(n=86)和控制组(n=92),实验组提供全程督导模式至分娩,控制组给予常规产检和分娩,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母婴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控制组,两组产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早产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具有下降趋势.结论 全程督导模式有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宝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平糖抗衰餐降糖和治愈糖尿病

    上品中药和药食二用物为主,组成平糖抗衰餐;作为三餐的主食,先降糖,血糖正常后;以营养(调脂)平衡餐,为早中餐.五色菜为充,五果为助,荷叶绿茶等消喝茶,适量增加运动,约5年胰岛功能恢复,治愈糖尿病.

    作者:陈寅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作者: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利拉鲁肽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采用利拉鲁肽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则应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胰岛素应用剂量、体质量、BMI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明显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何丽芳;郭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入院即刻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性评价,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三步走”的系统健康教育,具体“三步走”步骤为:第一步:住院期间护理;第二步:出院时护理;第三步:出院后6个月内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院后随访,观察治疗性与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77.59%,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55.17%,两组依从性好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P<0.05),两组患者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具有较好的影响效果,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依从性、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等均有显著改善,临床可普遍推荐应用,以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朱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家庭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福建省某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的现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在综合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自我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88.37±17.67)分,家庭功能总得分为(8.78±1.74)分,家庭功能总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r=0.188,P<0.01).结论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赵惠芬;刘春红;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控制情况.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血脂水平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且患者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黄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腹腔镜胃旁路术组(n=45)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n=45),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结果 腹腔镜胃旁路术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相比,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术,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较高,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连丽;陈晓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

    目的 研究并分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经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与视力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诊的40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就诊的非糖尿病眼底病变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措施.术后都采用泼尼松龙滴眼液,3次/d,剂量为5.0g/(L·次),连续用药≥3周;联合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3次/d,剂量1.0 g/(L·次),连续用药3周.术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视力变化状况、术后渗漏状况、黄斑水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3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治疗1周、6周、6个月是视力矫正情况都显著次于对照组,白内障术后对照组患者渗漏状况显著优于观察组,并且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小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采用白内障手术治疗以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很高,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术后对采用患者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泼尼松龙滴眼液或联合方法,对术后治疗效果起到正效作用,能够缓解黄斑水肿症状,以防患者视功能紊乱与病情发展,并强化患眼康复质量与视力恢复效果.

    作者:史柏青;贾润华;孙馨馨;孙莎;邹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12月对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数据采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规范化的首日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方法.干预组在以上措施基础上给予定期的短信提示血糖监测,1次/月的面对面“患者教育会”或“医生热线”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和血糖控制指导.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 12周后干预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65.1% (8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3/129),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教育明显强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更好促进FPG达标.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一般护理,探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空腹血糖、血压变化状况.结果 探究组的空腹血糖以及血压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探究组92.9%比对照组75.0%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孟玉红;张爱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和探讨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口服1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福辛普利的用量和对照组相同,口服20 mg/d辛伐他汀,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脂和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改变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蛋白排泄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福辛普利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林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 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 U/d (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卓礼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诊断为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30例(40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了解30例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正常人30名进行对比的情况.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值期(NP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DR)与正常人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有改变,其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协助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诊治,对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宝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性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选取11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该次试验对象,且均进行超声检查,随后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性以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100例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可发现内径平均大小为(2.16±0.12)mm,峰值流速为(68.47±5.18)cm/s,狭窄病变率为56.00%,闭塞病变率为41.00%.而超声特异性、敏感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0.00%、96.00%、4.00%、10.00%.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峰值流速增加,内径减少,且经超声检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姜海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中纳入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组为:对照组用二甲双胍,观察组用格列吡嗪;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均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但格列吡嗪治疗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更为稳定,值得临床上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王友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与焦虑抑郁干预,两组混着均接受两个月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水平变化;利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有利用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庭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体重增长状况存在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95.24%,对照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57.14%,观察组达标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超标中,观察组增长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低体重儿发生概率为4.76%,对照组出现低体重儿概率为14.29%,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概率4.76%,对照组巨大儿发生概率20.6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张莉;谢芳;岳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糖尿病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在此领域进步尤为突出,该文将总结国内外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杰;赵亮;田文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究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7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包括常规胃癌手术护理、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血糖控制与对照组患者有一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h的血糖控制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5%、2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以加强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林燕育;杜丹丹;邓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