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依从性, 药学服务, 药品不良事件
摘要: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行全麻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检测,对照组采取指尖血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波动范围、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

    目的 研究并分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经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与视力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诊的40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就诊的非糖尿病眼底病变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措施.术后都采用泼尼松龙滴眼液,3次/d,剂量为5.0g/(L·次),连续用药≥3周;联合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3次/d,剂量1.0 g/(L·次),连续用药3周.术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视力变化状况、术后渗漏状况、黄斑水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3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治疗1周、6周、6个月是视力矫正情况都显著次于对照组,白内障术后对照组患者渗漏状况显著优于观察组,并且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小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采用白内障手术治疗以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很高,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术后对采用患者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泼尼松龙滴眼液或联合方法,对术后治疗效果起到正效作用,能够缓解黄斑水肿症状,以防患者视功能紊乱与病情发展,并强化患眼康复质量与视力恢复效果.

    作者:史柏青;贾润华;孙馨馨;孙莎;邹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12月对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数据采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规范化的首日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方法.干预组在以上措施基础上给予定期的短信提示血糖监测,1次/月的面对面“患者教育会”或“医生热线”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和血糖控制指导.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 12周后干预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65.1% (8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3/129),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教育明显强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更好促进FPG达标.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中纳入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组为:对照组用二甲双胍,观察组用格列吡嗪;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均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但格列吡嗪治疗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更为稳定,值得临床上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王友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探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玲;钱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综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共9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其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巧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所见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 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卢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该次对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和控制病情.方法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该次入选的研究对象,分组的方法采取对患者所运用的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给予实验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此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通知,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的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将常规护理在参照组患者中加以应用,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将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隋况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升护理满意情况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李碧霞;李佳庆;杨玉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丹黄散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毛细血管新生

    目的 将中药丹黄散外敷用于糖尿病大鼠足溃疡创面,观察其对溃疡创面的促愈作用,探讨其促愈机制.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足溃疡模型,设12只中药组、12只西药组、12只空白组,另设12只正常组,空白组与正常组不添加干预方法,西药组采用生长因子凝胶外敷,中药组采用丹黄散外敷.测量不同时间点大鼠溃疡面的愈合面积,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创面新生组织内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情况.结果 对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愈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空白组比较,能明显促进创面的愈合,加快创面愈合的速度,缩短愈合时间(P=0.001).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显示,中药组与西药组创面组织中炎性细胞较之空白组与正常组减少,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多.结论 丹黄散可明显提高创面的愈合率,促进溃疡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创面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邸铁涛;张春玲;陈露;龙丽;侯丹;刘洹颖;宋庆娜;黄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月纳入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50例,高剂量组用160 mg/d,低剂量组用80 mg/d,8周为一疗程.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空腹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剂量组下降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压、改善血糖状况,适合基层推广.

    作者:白华秀;白树美;易敏春;苏治合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足部情况.结果 护理前,红肿、溢脓、皮肤缺损10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8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5例;护理后,红肿、溢脓、皮肤缺损3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1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2例.两组患者情况比较,红肿、溢脓、皮肤缺损与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21例,病情好转18例,治疗无效1例,其中行手术截肢2例,合并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艳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浅谈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

    目的:浅谈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10例进行为期5个月的预防性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教育、生活指导、运动指导等.将健康教育前设为对照组,健康教育后设为观察组.对比教育前后,1 1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对该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与教育前相比,11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而且合理饮食、规范运动、定期血糖检测等情况均优于健康教育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深刻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并从而提高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护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通过改善其自我能动性,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

    作者:惠宇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药物、剂量安排、治疗周期以及便秘情况进行记录,然后将干预前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应用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与干预,如对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指导等.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便秘发生情况分析,情况乐观.结论 要结合医院治疗让患者能够在一系列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用粗粮、多喝水、多参与运动,这将会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产生几率被极大幅度地降低,使得患者的治疗质量被显著提升.

    作者:苗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腹腔镜胃旁路术组(n=45)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n=45),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结果 腹腔镜胃旁路术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相比,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术,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较高,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连丽;陈晓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常规组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0.32%)明显比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74%)高,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6.45%)明显比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25.81%),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少,这些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糖发生概率(0%)与常规组高血糖发生概率(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效果,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另外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该次研究中抽选的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K冰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其HCO3-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冯国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诊断为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30例(40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了解30例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正常人30名进行对比的情况.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值期(NP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DR)与正常人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有改变,其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协助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诊治,对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宝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细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9.05%,明显低于参照组40.48% (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早期血糖控制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家庭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福建省某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的现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在综合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自我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88.37±17.67)分,家庭功能总得分为(8.78±1.74)分,家庭功能总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r=0.188,P<0.01).结论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赵惠芬;刘春红;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