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刘春梅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摘要:目的 该次对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和控制病情.方法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该次入选的研究对象,分组的方法采取对患者所运用的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给予实验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此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通知,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作者: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平糖抗衰餐降糖和治愈糖尿病

    上品中药和药食二用物为主,组成平糖抗衰餐;作为三餐的主食,先降糖,血糖正常后;以营养(调脂)平衡餐,为早中餐.五色菜为充,五果为助,荷叶绿茶等消喝茶,适量增加运动,约5年胰岛功能恢复,治愈糖尿病.

    作者:陈寅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所见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 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卢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 (6.02±0.54) mmol/L、LVEF(57.62±6.01)%、LVEDD(48.77±0.98) m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应用.

    作者:刘大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综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共9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其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巧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药物、剂量安排、治疗周期以及便秘情况进行记录,然后将干预前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应用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与干预,如对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指导等.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便秘发生情况分析,情况乐观.结论 要结合医院治疗让患者能够在一系列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用粗粮、多喝水、多参与运动,这将会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产生几率被极大幅度地降低,使得患者的治疗质量被显著提升.

    作者:苗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目的 对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社区2016年5月-2017年4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社区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护理前后高血压状况,护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状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社区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能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该院进出生的50例中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给予50例新生儿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以此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避免其出现低血糖.结果 在该研究新生儿中,总共有3例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其中有2例为高胆红素血症,1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另外,有2例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现象.结论 高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实施于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指数高,此法是值得在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使用的理想护理方案.

    作者:江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程督导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讨全程督导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实验组(n=86)和控制组(n=92),实验组提供全程督导模式至分娩,控制组给予常规产检和分娩,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母婴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控制组,两组产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早产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具有下降趋势.结论 全程督导模式有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宝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与B组(采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不同透析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与依从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①低血糖发生率: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运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使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拟行手术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AS和SDS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低于手术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以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苏君;苏玉英;陈燕;白泽梅;王怡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体重增长状况存在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95.24%,对照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57.14%,观察组达标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超标中,观察组增长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低体重儿发生概率为4.76%,对照组出现低体重儿概率为14.29%,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概率4.76%,对照组巨大儿发生概率20.6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张莉;谢芳;岳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近年来,我国在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社区护理依从性差,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这都是我国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全面分析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需求,帮助其有效的控制病情,进而改进提高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赵冬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足部情况.结果 护理前,红肿、溢脓、皮肤缺损10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8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5例;护理后,红肿、溢脓、皮肤缺损3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1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2例.两组患者情况比较,红肿、溢脓、皮肤缺损与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21例,病情好转18例,治疗无效1例,其中行手术截肢2例,合并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艳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联合检测尿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尿碱性磷酸酶(U-ALP)、γ-谷氨酰转肽酶(U-GGT)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其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2.30±4.18)U/L、(55.67±11.21)IU/L,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其含量明显增高,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6.00%,均高于单个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 尿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可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但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韫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输液和治疗以及胰岛素应用护理,正确动态评估评价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监测护理、昏迷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性护理,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 探讨体检中心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该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并确诊为糖尿病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63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3例).随访观察患者健康体检自觉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实验组自觉体检率93.65%,末次随访FPG(6.4 ±0.9) mmol/L,2 hPG(10.7±1.4)mmol/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中心系统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养成健康行为,对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涂锡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 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 U/d (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卓礼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探讨

    目的 分析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结合作用机制对药物使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探讨.方法 结合2015年12月-2017年5月国内公布的1 500例在服用糖尿病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1 500例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资料960例,占总病例数的64%;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有730例存在不良用药现象,而占总例数的48.67%,770例存在联合用药现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中发现,有820例主要为低血糖症状,290例出现变态反应,而350例为乳酸中毒反应;经过治疗后大多病例有了明显的好转或治愈,而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了致残和致死现象;1 500例患者中服用糖尿病药物的类型为胰岛素、格列本脲、消渴丸、二甲双胍以及苯乙双胍等,而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占绝大部分的服用了格列本脲,而出现致残致死病例的主要服用了苯乙双胍,其次为格列本脲或消渴丸.结论 糖尿病药物在服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酌情服用,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糖尿病药物,多方面控制以及科学服用药物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冬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