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锡兰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常规组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0.32%)明显比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74%)高,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6.45%)明显比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25.81%),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少,这些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糖发生概率(0%)与常规组高血糖发生概率(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效果,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另外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邹夏斐;马德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体检中心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该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并确诊为糖尿病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63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3例).随访观察患者健康体检自觉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实验组自觉体检率93.65%,末次随访FPG(6.4 ±0.9) mmol/L,2 hPG(10.7±1.4)mmol/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中心系统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养成健康行为,对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涂锡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福建省某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的现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在综合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自我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88.37±17.67)分,家庭功能总得分为(8.78±1.74)分,家庭功能总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r=0.188,P<0.01).结论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赵惠芬;刘春红;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尿碱性磷酸酶(U-ALP)、γ-谷氨酰转肽酶(U-GGT)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其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2.30±4.18)U/L、(55.67±11.21)IU/L,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其含量明显增高,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6.00%,均高于单个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 尿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可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但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韫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慢性溃疡使用湿性疗法(即:应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的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接收的60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30例患者,治疗组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外科换药以及护理方式.1个疗程为30 d,两组都接受了2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慢性溃疡伤口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治疗,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伤口的症状,促进愈合,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静;庞文君;刘冰;郭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了传统护理还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该研究对患者的心理和疼痛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平均是(46.79±12.88)分和(50.02±10.85)分,观察组是(39.98±8.12)分和(43.92±9.92)分,2项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0、Ⅰ、Ⅱ级疼痛患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截肢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曲庆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36例,分组方法依据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合理划分.将参数正常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将血糖波动幅度较高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经调查后可知,比对两组患者的MAGE、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大血糖波动幅度,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对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高敏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参数,研究组较比常规组更高,组间数据经证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较高,难以控制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同时会对化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阎素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5-10月来该院治疗的14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74例,治疗组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护理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和干预,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足部皮肤弹性有所改善,舒润度也有所回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趾间麻木、皮肤暗红等发生率要更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病程(3.23±0.60)个月,有45例痊愈,占总数的60.81%;对照组为(6.12±1.20)个月,3例(4.05%)痊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柏莲;张瑞雪;张莹;佘丽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拟行手术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AS和SDS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低于手术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以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苏君;苏玉英;陈燕;白泽梅;王怡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并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对健康教育应用可行性进行总结.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房收诊的8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降糖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外加健康教育.治疗前后,应用糖尿病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别评价,同时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以后,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饮食指导、运动锻炼依从性评分分别升到[(9.49±2.12)分、(8.58±1.24)分、(8.38±2.19)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认知片分数分别上升到[(38.69±6.54)分、(33.31±5.68)分、(34.97±6.71)分],观察组患者干预措施实施以后,上述各项评分指标和干预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对照组常规干预措施实施以后各项指标评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显著强化患者服药、饮食以及运动训练等方面的依从性,协助患者调整不良生活习惯,培养与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管控病情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刘丹丹;何莲瑜;邓祥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9.05%,明显低于参照组40.48% (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早期血糖控制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针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改善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构筑支持条件.方法 以2014年4月-2016年8月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工作实践过程中的考察时期,以该段时间之内该院临床规范确诊收治的178例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基础性调查研究分析对象,以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的时间先后作为参照指标,借助对随机数字表法的运用,将全部参与该次调查研究过程的患者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涉及89例患者.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创面愈合实现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中收治的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取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适宜推广.
作者:雷银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6月收治的31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MSCTA检查后12h内行DSA检查,扫描从肾动脉水平位的主动脉到足底,获取相关数据.所有检查数据均选择该院放射科两位医师对数据、狭窄程度(分三级)、吻合度进行评价与综合评估.结果 采用MSCTA诊断的31例患者图像质量较佳,采集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各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经造影创建后较清楚,检出狭窄动脉血管节段411个,经DSA检查共检出399个,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MSCTA诊断结果清晰与DSA具有相当效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ASO的评价手段,可在临床广推应用.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输液和治疗以及胰岛素应用护理,正确动态评估评价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监测护理、昏迷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性护理,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共9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其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巧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为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及同期12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病灶数、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及梗死面积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梗死灶数目为(1.37±0.4),对照组梗死灶数目为(1.16±0.2),研究组梗死灶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梗死面积为(5.16±1.24)cm2,对照组梗死面积为(2.91±0.52)cm2,研究组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18.5%,对照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7.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多发梗死及大面积梗死较为多见,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往往病情更为严重.
作者:刘建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足部情况.结果 护理前,红肿、溢脓、皮肤缺损10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8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5例;护理后,红肿、溢脓、皮肤缺损3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1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2例.两组患者情况比较,红肿、溢脓、皮肤缺损与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21例,病情好转18例,治疗无效1例,其中行手术截肢2例,合并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艳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小儿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患儿82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偏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和对照组的19.51%比较显著偏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儿实行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方法进行治疗具备显著疗效;所以,具备采纳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丕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412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T波改变程度将资料分为3组,A组无改变组(n=102)、B组轻中度改变(n=231)、C组重度改变组(n=79),对比3组患者的T波改变特点.结果 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检查资料对比,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C两组患者心电图资料对比,心电图异常率和T波改变率,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T波改变率逐渐上升,改变程度逐渐增加,中后期可以成为心脏损害检查的重要依据,但是临床诊断不可以单纯的T波改变诊断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实质性心脏疾病.
作者:蒋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