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桂芳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与B组(采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不同透析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与依从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①低血糖发生率: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运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使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单纯那格列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联合组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效促进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崔静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与焦虑抑郁干预,两组混着均接受两个月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水平变化;利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有利用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庭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结合作用机制对药物使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探讨.方法 结合2015年12月-2017年5月国内公布的1 500例在服用糖尿病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1 500例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资料960例,占总病例数的64%;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有730例存在不良用药现象,而占总例数的48.67%,770例存在联合用药现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中发现,有820例主要为低血糖症状,290例出现变态反应,而350例为乳酸中毒反应;经过治疗后大多病例有了明显的好转或治愈,而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了致残和致死现象;1 500例患者中服用糖尿病药物的类型为胰岛素、格列本脲、消渴丸、二甲双胍以及苯乙双胍等,而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占绝大部分的服用了格列本脲,而出现致残致死病例的主要服用了苯乙双胍,其次为格列本脲或消渴丸.结论 糖尿病药物在服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酌情服用,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糖尿病药物,多方面控制以及科学服用药物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冬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邹夏斐;马德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 (6.02±0.54) mmol/L、LVEF(57.62±6.01)%、LVEDD(48.77±0.98) m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应用.
作者:刘大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口服1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福辛普利的用量和对照组相同,口服20 mg/d辛伐他汀,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脂和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改变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蛋白排泄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福辛普利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林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该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糖尿病患者100例,经过1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服务前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能力及饮食达标情况.结果 服务后患者的饮食管理能力(30.7±5.3)分比服务前(16.4±4.6)分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服务后患者各项类别饮食达标情况明显优于服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行为,改善饮食习惯.
作者:刘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对合并DM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8例分为手术室组、基础组,采用基础性手术护理措施干预基础组DM患者,手术室组DM患者的干预服务包括基础护理与手术室消毒护理、保暖护理等.结果 基础组、手术室组感染率分别为23.22%、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合并DM的患者提供手术室专业护理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宋军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6月收治的31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MSCTA检查后12h内行DSA检查,扫描从肾动脉水平位的主动脉到足底,获取相关数据.所有检查数据均选择该院放射科两位医师对数据、狭窄程度(分三级)、吻合度进行评价与综合评估.结果 采用MSCTA诊断的31例患者图像质量较佳,采集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各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经造影创建后较清楚,检出狭窄动脉血管节段411个,经DSA检查共检出399个,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MSCTA诊断结果清晰与DSA具有相当效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ASO的评价手段,可在临床广推应用.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12月对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数据采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规范化的首日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方法.干预组在以上措施基础上给予定期的短信提示血糖监测,1次/月的面对面“患者教育会”或“医生热线”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和血糖控制指导.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 12周后干预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65.1% (8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3/129),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教育明显强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更好促进FPG达标.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探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玲;钱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中纳入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组为:对照组用二甲双胍,观察组用格列吡嗪;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均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但格列吡嗪治疗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更为稳定,值得临床上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王友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月纳入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50例,高剂量组用160 mg/d,低剂量组用80 mg/d,8周为一疗程.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空腹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剂量组下降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压、改善血糖状况,适合基层推广.
作者:白华秀;白树美;易敏春;苏治合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了传统护理还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该研究对患者的心理和疼痛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平均是(46.79±12.88)分和(50.02±10.85)分,观察组是(39.98±8.12)分和(43.92±9.92)分,2项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0、Ⅰ、Ⅱ级疼痛患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截肢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曲庆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糖尿病患者置泵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结果 置泵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15.82±2.87)、(19.22±3.48)、(5.25±1.23)、(6.19±1.25)m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病症疼痛、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情况,同时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马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妊娠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与妊娠结局.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7.04%,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1h血糖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运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有利于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卞捷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作者: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自该中心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30例,行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测定空腹血糖,饮用葡萄糖2h后静脉血采集测定餐后2h血糖,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质量和身高测定,计算BMI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空腹血糖为(10.10±1.54) mmol/L,餐后2h血糖为(16.35±2.63) mmol/L,BMI测定结果为(24.79±1.32)kg/m2;根据BMI分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餐后2h血糖指标逐渐下降(P<0.05);BMI与空腹血糖相关性(r=-0.042,P>0.05),BMI与餐后2h血糖有负相关性(r=-0.16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BMI无相关性,餐后2h血糖与BMI呈负相关性.
作者:刘璇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