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重度糖尿病足行截肢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曲庆红

关键词:糖尿病足, 截肢, 综合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了传统护理还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该研究对患者的心理和疼痛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平均是(46.79±12.88)分和(50.02±10.85)分,观察组是(39.98±8.12)分和(43.92±9.92)分,2项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0、Ⅰ、Ⅱ级疼痛患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截肢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综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共9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其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巧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与B组(采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不同透析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与依从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①低血糖发生率: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运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使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针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改善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构筑支持条件.方法 以2014年4月-2016年8月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工作实践过程中的考察时期,以该段时间之内该院临床规范确诊收治的178例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基础性调查研究分析对象,以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的时间先后作为参照指标,借助对随机数字表法的运用,将全部参与该次调查研究过程的患者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涉及89例患者.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创面愈合实现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中收治的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取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适宜推广.

    作者:雷银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与BMI的相关性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自该中心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30例,行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测定空腹血糖,饮用葡萄糖2h后静脉血采集测定餐后2h血糖,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质量和身高测定,计算BMI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空腹血糖为(10.10±1.54) mmol/L,餐后2h血糖为(16.35±2.63) mmol/L,BMI测定结果为(24.79±1.32)kg/m2;根据BMI分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餐后2h血糖指标逐渐下降(P<0.05);BMI与空腹血糖相关性(r=-0.042,P>0.05),BMI与餐后2h血糖有负相关性(r=-0.16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BMI无相关性,餐后2h血糖与BMI呈负相关性.

    作者:刘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利拉鲁肽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采用利拉鲁肽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则应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胰岛素应用剂量、体质量、BMI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明显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何丽芳;郭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诊断为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30例(40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了解30例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正常人30名进行对比的情况.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值期(NP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DR)与正常人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有改变,其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协助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诊治,对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宝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目的 对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社区2016年5月-2017年4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社区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护理前后高血压状况,护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状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社区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能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浅谈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

    目的:浅谈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10例进行为期5个月的预防性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教育、生活指导、运动指导等.将健康教育前设为对照组,健康教育后设为观察组.对比教育前后,1 1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对该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与教育前相比,11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而且合理饮食、规范运动、定期血糖检测等情况均优于健康教育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深刻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并从而提高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护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通过改善其自我能动性,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

    作者:惠宇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从该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参与研究.将100例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采取奇偶数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1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0%(并发症仅为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刘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探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玲;钱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在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综合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65例患儿治疗前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观察组65例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t=4.297,P<0.05).观察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7,P<0.05).结论 临床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血糖水平,缓解患儿临床病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巧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月纳入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50例,高剂量组用160 mg/d,低剂量组用80 mg/d,8周为一疗程.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空腹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剂量组下降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压、改善血糖状况,适合基层推广.

    作者:白华秀;白树美;易敏春;苏治合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所见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 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卢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单纯那格列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联合组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效促进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崔静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探讨

    目的 分析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结合作用机制对药物使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探讨.方法 结合2015年12月-2017年5月国内公布的1 500例在服用糖尿病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1 500例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资料960例,占总病例数的64%;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有730例存在不良用药现象,而占总例数的48.67%,770例存在联合用药现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中发现,有820例主要为低血糖症状,290例出现变态反应,而350例为乳酸中毒反应;经过治疗后大多病例有了明显的好转或治愈,而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了致残和致死现象;1 500例患者中服用糖尿病药物的类型为胰岛素、格列本脲、消渴丸、二甲双胍以及苯乙双胍等,而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中占绝大部分的服用了格列本脲,而出现致残致死病例的主要服用了苯乙双胍,其次为格列本脲或消渴丸.结论 糖尿病药物在服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酌情服用,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糖尿病药物,多方面控制以及科学服用药物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冬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体重增长状况存在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95.24%,对照组体重增长达标率为57.14%,观察组达标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超标中,观察组增长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低体重儿发生概率为4.76%,对照组出现低体重儿概率为14.29%,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概率4.76%,对照组巨大儿发生概率20.6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妊娠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张莉;谢芳;岳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腹腔镜胃旁路术组(n=45)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n=45),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结果 腹腔镜胃旁路术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相比,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术,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较高,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连丽;陈晓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和探讨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口服1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福辛普利的用量和对照组相同,口服20 mg/d辛伐他汀,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脂和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改变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蛋白排泄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福辛普利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林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脑梗死CT影像学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为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及同期12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病灶数、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及梗死面积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梗死灶数目为(1.37±0.4),对照组梗死灶数目为(1.16±0.2),研究组梗死灶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梗死面积为(5.16±1.24)cm2,对照组梗死面积为(2.91±0.52)cm2,研究组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18.5%,对照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7.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多发梗死及大面积梗死较为多见,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往往病情更为严重.

    作者:刘建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足部情况.结果 护理前,红肿、溢脓、皮肤缺损10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8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5例;护理后,红肿、溢脓、皮肤缺损3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1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2例.两组患者情况比较,红肿、溢脓、皮肤缺损与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21例,病情好转18例,治疗无效1例,其中行手术截肢2例,合并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艳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