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雷银英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溃疡, 感染, 人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改善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构筑支持条件.方法 以2014年4月-2016年8月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工作实践过程中的考察时期,以该段时间之内该院临床规范确诊收治的178例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基础性调查研究分析对象,以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的时间先后作为参照指标,借助对随机数字表法的运用,将全部参与该次调查研究过程的患者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涉及89例患者.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创面愈合实现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中收治的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取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适宜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

    目的 探讨对比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相关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措施,不赘述,两组患者治疗区别在于对照组采用的是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胰岛素泵的治疗.治疗两组后对比两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1例,占1%,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16例,占16%,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方面,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的临床对比,胰岛素泵的降糖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作者:宋现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中纳入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组为:对照组用二甲双胍,观察组用格列吡嗪;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均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但格列吡嗪治疗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更为稳定,值得临床上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王友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小儿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注射疗效浅析

    目的 探究小儿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患儿82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偏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和对照组的19.51%比较显著偏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儿实行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方法进行治疗具备显著疗效;所以,具备采纳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丕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该科进行分娩的糖尿病产妇2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7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明显优于对照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为(71.5±12.3)、(147.9±2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值得应用.

    作者:高宏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单纯那格列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联合组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效促进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崔静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BL+LBL教学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分析基于问题式学习方法(PBL)+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法(LBL)结合教学与单纯LBL教学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36名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各组18名,对照组运用L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LBL+PBL联合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各项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相比对照组,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中,观察组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外的其他内容相比对照组,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采用PBL+LBL结合教学法,可达到预期培训目的与效果.

    作者:徐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诊断为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30例(40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了解30例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正常人30名进行对比的情况.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值期(NP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DR)与正常人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血管的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有改变,其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协助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诊治,对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宝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家庭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福建省某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的现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在综合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自我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88.37±17.67)分,家庭功能总得分为(8.78±1.74)分,家庭功能总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r=0.188,P<0.01).结论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赵惠芬;刘春红;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412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412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T波改变程度将资料分为3组,A组无改变组(n=102)、B组轻中度改变(n=231)、C组重度改变组(n=79),对比3组患者的T波改变特点.结果 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检查资料对比,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C两组患者心电图资料对比,心电图异常率和T波改变率,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T波改变率逐渐上升,改变程度逐渐增加,中后期可以成为心脏损害检查的重要依据,但是临床诊断不可以单纯的T波改变诊断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实质性心脏疾病.

    作者:蒋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官出血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妇女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对照组给予妈富隆,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87.3%(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27.93±6.47)h、出血完全停止时间(50.81±5.90)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赵庆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探究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66和治疗组7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降糖药物、运动和控制饮食等,住院治疗14 d,出院后继续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随访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其中,依帕司他服用50 mg/次,3次/d,出院后继续服用,随访3个月.α硫辛酸300 mg+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干预前后患者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改善肢体麻木,促进腱反射复常,加速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妇产科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妊娠期糖尿病的一般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常规波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的是胰岛素泵的双波治疗,观察血糖波动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2.85±1.02)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72±1.18)mmol/L;观察组患者日内血糖波动大幅度(4.89±1.47)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58±2.01)mmol/L,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几率14%,显著低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 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 U/d (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卓礼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入院即刻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性评价,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三步走”的系统健康教育,具体“三步走”步骤为:第一步:住院期间护理;第二步:出院时护理;第三步:出院后6个月内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院后随访,观察治疗性与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77.59%,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好率为55.17%,两组依从性好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P<0.05),两组患者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预后具有较好的影响效果,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依从性、血糖、症状、X胸片、痰菌阴转率等均有显著改善,临床可普遍推荐应用,以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朱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的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将常规护理在参照组患者中加以应用,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将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隋况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升护理满意情况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李碧霞;李佳庆;杨玉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全程教育在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12月对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数据采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规范化的首日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方法.干预组在以上措施基础上给予定期的短信提示血糖监测,1次/月的面对面“患者教育会”或“医生热线”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和血糖控制指导.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 12周后干预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65.1% (8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3/129),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教育明显强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更好促进FPG达标.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利拉鲁肽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采用利拉鲁肽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则应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胰岛素应用剂量、体质量、BMI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明显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何丽芳;郭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明显优于对照组85.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7.31±1.44)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评分(66.05±6.53)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足部情况.结果 护理前,红肿、溢脓、皮肤缺损10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8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5例;护理后,红肿、溢脓、皮肤缺损3例,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1例,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2例.两组患者情况比较,红肿、溢脓、皮肤缺损与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21例,病情好转18例,治疗无效1例,其中行手术截肢2例,合并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艳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明显优于对照组73.8%(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153.8±10.4)mg/24 h、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35±0.33) mg/mol.Cr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运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蛋白尿水平,改善肾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段堂堂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