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莉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与B组(采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不同透析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与依从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①低血糖发生率: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运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使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1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口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CD4+、CD8+治疗前后以及肾功能(HbA1c、NAG、CysC和RB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应严格控制血糖,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采用胸腺肽α1治疗有助于提高质量效果,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肾功能,确保抗结核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方祎;黎秋芬;刘亚南;杨红丽;徐力超;徐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尿碱性磷酸酶(U-ALP)、γ-谷氨酰转肽酶(U-GGT)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其U-ALP和U-GGT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2.30±4.18)U/L、(55.67±11.21)IU/L,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其含量明显增高,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6.00%,均高于单个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 尿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可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但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韫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妊娠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与妊娠结局.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7.04%,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1h血糖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运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有利于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卞捷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和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对比.方法 将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尽快恢复平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艺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中纳入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组为:对照组用二甲双胍,观察组用格列吡嗪;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均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但格列吡嗪治疗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更为稳定,值得临床上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王友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该次对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和控制病情.方法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该次入选的研究对象,分组的方法采取对患者所运用的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给予实验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此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通知,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性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选取11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该次试验对象,且均进行超声检查,随后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性以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100例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可发现内径平均大小为(2.16±0.12)mm,峰值流速为(68.47±5.18)cm/s,狭窄病变率为56.00%,闭塞病变率为41.00%.而超声特异性、敏感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0.00%、96.00%、4.00%、10.00%.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峰值流速增加,内径减少,且经超声检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姜海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药学服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药学干预组患者由专业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用药服务.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总的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肖淋;陈肖虹;翁淑琴;吴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该文主要通过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临床效果分析,从而得出更好的护理结论.方法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接受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并平均分为为常规组(A组)和研究组(B组),其中A组的40例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的4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的基础上还采取了相应的整体护理干预,后通过观察记录,记录糖尿病患者血糖等数值,从而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可以发现,B组在整体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存在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B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高于A组的疗效.结论 通过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慢性溃疡使用湿性疗法(即:应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的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接收的60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30例患者,治疗组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外科换药以及护理方式.1个疗程为30 d,两组都接受了2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慢性溃疡伤口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治疗,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伤口的症状,促进愈合,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静;庞文君;刘冰;郭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5-10月来该院治疗的14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74例,治疗组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护理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和干预,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足部皮肤弹性有所改善,舒润度也有所回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趾间麻木、皮肤暗红等发生率要更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病程(3.23±0.60)个月,有45例痊愈,占总数的60.81%;对照组为(6.12±1.20)个月,3例(4.05%)痊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柏莲;张瑞雪;张莹;佘丽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第4周时FBG、2 h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胎膜早破、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规范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与焦虑抑郁干预,两组混着均接受两个月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水平变化;利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有利用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庭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予以超声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性予以分析.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据数据归纳与分析发现有患者100例,诊治时间均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并以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标记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的100名健康人员(经过医学检查确定没有糖尿病),标记为对照组,对共计200例实验对象予以超声检查,将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予以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观察项目中,存在数据差异的项目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且研究组的数据均更高(P<0.05).结论 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对下肢动脉血管的内部情况予以观察,能够对病变状态进行及时了解.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对比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相关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措施,不赘述,两组患者治疗区别在于对照组采用的是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胰岛素泵的治疗.治疗两组后对比两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1例,占1%,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16例,占16%,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方面,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的临床对比,胰岛素泵的降糖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作者:宋现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 (6.02±0.54) mmol/L、LVEF(57.62±6.01)%、LVEDD(48.77±0.98) m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应用.
作者:刘大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66和治疗组7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降糖药物、运动和控制饮食等,住院治疗14 d,出院后继续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随访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其中,依帕司他服用50 mg/次,3次/d,出院后继续服用,随访3个月.α硫辛酸300 mg+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干预前后患者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改善肢体麻木,促进腱反射复常,加速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8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社区2016年5月-2017年4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社区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护理前后高血压状况,护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状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社区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能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对象为2014年9月-2016年该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4例,依照就诊时间先后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分析,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胰岛素加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终疗效,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实验组控制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多种临床症状,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胜华;范明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