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堂堂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66和治疗组7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降糖药物、运动和控制饮食等,住院治疗14 d,出院后继续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随访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其中,依帕司他服用50 mg/次,3次/d,出院后继续服用,随访3个月.α硫辛酸300 mg+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干预前后患者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改善肢体麻木,促进腱反射复常,加速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比较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两种不同胰岛素用来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该院中提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数字表分析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是甘舒霖30R,而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法则是诺和灵30R.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胰岛素血糖指标变化.在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监测、对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从两组治疗后的结果观察,发现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在治疗后的效果明显要优于治疗之前,两组治疗后的血糖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都有了有效的改善,血清肌酐浓度和肾小球过率等都未发生明显的改变.治疗后两组在血糖、低血糖等方面也没有太过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两种不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相当,并没有出现相对不良的反应,可以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常光宇;李湘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行全麻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检测,对照组采取指尖血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波动范围、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小儿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患儿82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偏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和对照组的19.51%比较显著偏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儿实行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方法进行治疗具备显著疗效;所以,具备采纳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丕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该次研究中抽选的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K冰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其HCO3-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冯国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1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口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CD4+、CD8+治疗前后以及肾功能(HbA1c、NAG、CysC和RB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应严格控制血糖,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采用胸腺肽α1治疗有助于提高质量效果,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肾功能,确保抗结核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方祎;黎秋芬;刘亚南;杨红丽;徐力超;徐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输液和治疗以及胰岛素应用护理,正确动态评估评价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监测护理、昏迷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性护理,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浅谈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10例进行为期5个月的预防性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教育、生活指导、运动指导等.将健康教育前设为对照组,健康教育后设为观察组.对比教育前后,1 1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对该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与教育前相比,11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而且合理饮食、规范运动、定期血糖检测等情况均优于健康教育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深刻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并从而提高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护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通过改善其自我能动性,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
作者:惠宇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单纯那格列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联合组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效促进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崔静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一般护理,探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空腹血糖、血压变化状况.结果 探究组的空腹血糖以及血压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探究组92.9%比对照组75.0%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状况,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孟玉红;张爱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7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包括常规胃癌手术护理、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血糖控制与对照组患者有一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h的血糖控制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5%、2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以加强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林燕育;杜丹丹;邓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至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8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群(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DPN发生率与VPT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病变35例,常规组周围神经病变6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PT异常率分别为52.50%(42/80)与22.50%(18/40),(P<0.05).结论 VPT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早期筛查方案,可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诊断,从而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作者:杨小玲;林婷;陈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慢性溃疡使用湿性疗法(即:应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的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接收的60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30例患者,治疗组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外科换药以及护理方式.1个疗程为30 d,两组都接受了2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慢性溃疡伤口使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换药并湿敷治疗,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伤口的症状,促进愈合,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静;庞文君;刘冰;郭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近年来,我国在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社区护理依从性差,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这都是我国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全面分析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需求,帮助其有效的控制病情,进而改进提高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赵冬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6月收治的31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MSCTA检查后12h内行DSA检查,扫描从肾动脉水平位的主动脉到足底,获取相关数据.所有检查数据均选择该院放射科两位医师对数据、狭窄程度(分三级)、吻合度进行评价与综合评估.结果 采用MSCTA诊断的31例患者图像质量较佳,采集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各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经造影创建后较清楚,检出狭窄动脉血管节段411个,经DSA检查共检出399个,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MSCTA诊断结果清晰与DSA具有相当效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ASO的评价手段,可在临床广推应用.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该科进行分娩的糖尿病产妇2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7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明显优于对照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为(71.5±12.3)、(147.9±2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值得应用.
作者:高宏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 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卢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和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对比.方法 将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尽快恢复平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艺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上品中药和药食二用物为主,组成平糖抗衰餐;作为三餐的主食,先降糖,血糖正常后;以营养(调脂)平衡餐,为早中餐.五色菜为充,五果为助,荷叶绿茶等消喝茶,适量增加运动,约5年胰岛功能恢复,治愈糖尿病.
作者:陈寅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对象为2014年9月-2016年该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4例,依照就诊时间先后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分析,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胰岛素加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终疗效,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实验组控制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多种临床症状,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胜华;范明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