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玲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该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的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前清蛋白(PA)、WHR、FPG、2 hPG、BMI、Hbg、HbAlc、ALB、TG、TC、LDL-C、UA、BUN、Cr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法对2型糖尿病肾病与各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以及Hbg、BUN、ALB、TC以及Cr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回归分析后得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程、Cr和TC。结论糖尿病病程、Cr、和TC与早期或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临床中要对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价,从而有利于对糖尿病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孙亚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文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以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从该院内分泌科、普外科以及消化内科于2009年7月-2015年4月确诊收治的1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符合调查条件者79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从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淀粉酶、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PH值等方面的改变探讨其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结果7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1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率为15.19%),单纯DKA组与DKA并发AP组之间血糖、三酰甘油以及pH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酮体、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的改变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酶水平的改变在DKA以及AP中均不具特异性,但是其水平越高往往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结论对于DKA合并有血糖、三酰甘油、pH值和(或)淀粉酶改变的患者应密切监视其胰腺的病变。
作者:李耀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作用。方法抽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护理组(40例,接受无缝隙护理方案)和常规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FBG(空腹血糖)、2hPBG(餐后2h血糖)改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患者血糖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推荐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妊娠期孕妇共80例。其中有4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80例孕妇口服糖耐量治疗,检测并记录孕妇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40例孕妇给予口服糖耐量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95.3%,准确度为89.3%,与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提高妊娠期孕妇糖尿病检测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翟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免散瞳眼底镜检查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0例糖尿病患者(1780只眼)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期。结果890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196(362只眼)例,根据I~II期药物治疗,III~IV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V~VI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则进行指导治疗,前往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治疗,治疗后社区进行随访。结论免散瞳眼底镜检查是社区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工具,对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夏娣;刘春艳;王丽萍;赵得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针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该院精神科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行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干预的一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糖尿病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王果仙;张桂玲;张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2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组加服养阴通络汤剂,2组观察时间均为3周。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清热祛湿法联合多潘立酮片可使糖尿病胃肠功能患者临床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复发率降低。
作者:陈博宇;邵亚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具有一定影响,有助于控制血糖,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王雅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接受尿糖和血糖检验的作用。方法2014-2015年该院共选取了160例接受血糖和尿糖检验的患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检验结果相一致为阴性,不一致为阳性。结果全部患者共有8例阳性病例,比例是5%,阴性结果有152例,比例是95%;共有3例糖尿病病史阳性病例,比例是1.8%;妊娠糖尿病阳性病例2例,比例是1.2%;饮食性糖尿病病例3例,比例是1.8%;其他因素导致的糖尿病阳性病例4例,比例是2.5%。结论血糖和尿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以及病情控制的参考信息,对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让患者的病情监控更加合理,对于疾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文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用单纯胰岛素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作者:罗琳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150例正常孕妇作为该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2015年6月,将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将3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控制程度分为血糖指标正常组(158例)及血糖指标异常组(142例),对3组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3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孕妇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血糖指标异常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指标异常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之间对比的母婴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较大,临床中应注意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效果。
作者:冯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为例,以每组4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基础护理,为治疗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72%(37/47);治疗组患者的依存性良好率为91.49%(43/47),对照组患者的依存性良好率为70.21%(33/47)。结论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提高患者配合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希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2型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患者若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其血糖可以较好的被控制,在此过程中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十分有益。
作者:田丽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T2DM合并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新娣;从昆;王友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关于二甲双胍对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初步评定。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指标为观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在治疗前后变化非常明显。相比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且剖宫产、巨大儿、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妊高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对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邱瑞雪;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片联合参芪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5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单纯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更佳的疾病治疗方案。结果临床治疗后统计发现,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与64.0%,说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测指标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值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明显更加显著,与治疗后的常规组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尿蛋白,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肾功能,可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优先采纳的治疗方案,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赵玉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应用于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6例),观察莫沙必利与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7%,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3.3%和72.1%;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复发率为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9%和25.6%;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胃固体的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应用于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是综述的重点,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施加诸方面心理干预所产生的应用效果加以探讨。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共计66例以随机形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前者仍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后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的心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二者的生存质量加以相应的观察、对比之类研究。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病患在生存质量层面上改善颇为明显;尤其是心理障碍获得了很明显的降低,同时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和糖尿病护理活动中,增加“心理干预”这一活动,往往可以很大程度提升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活动中的信心,以此来使其有效地对乳腺癌和糖尿病这一疾病加深相应了解,并由此来有效地以尽可能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疾病,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行为加以改变,从而对生存质量加以提升。
作者:刘井艳;张卓;丁秀荣;郑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