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李景周

关键词:ICU, 高血糖, 血糖管理, 预后
摘要:目的:观察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与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89例ICU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ICU住院患者不采用高血糖管理,实验组45例ICU住院患者采用高血糖管理,观察两组ICU住院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病情缓解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36.36%)明显高于实验组(11.11%),且两组ICU住院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及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住院患者采用高血糖管理能有效减少高血糖发生情况,缓解患者病情,促进预后。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应用免散瞳眼底镜筛查890例糖尿病患者眼底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免散瞳眼底镜检查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0例糖尿病患者(1780只眼)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期。结果890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196(362只眼)例,根据I~II期药物治疗,III~IV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V~VI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则进行指导治疗,前往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治疗,治疗后社区进行随访。结论免散瞳眼底镜检查是社区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工具,对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夏娣;刘春艳;王丽萍;赵得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及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观察两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结果对照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实验组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现象较为多见,溃疡直径较大,且复合溃疡及胃溃疡发生情况较为常见。

    作者:关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2型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患者若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其血糖可以较好的被控制,在此过程中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十分有益。

    作者:田丽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护理研究

    目的: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各37例。分别施以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SAS评分为(43.68±3.46)分;SDS评分为(42.64±3.27)分;护理满意度为94.59%,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情绪起到改善作用,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反馈,值得推广。

    作者:王倩;陈延娥;赵田田;焦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应用于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6例),观察莫沙必利与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7%,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3.3%和72.1%;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复发率为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9%和25.6%;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胃固体的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应用于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率情况、疾病了解程度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及自我监测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出院时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随访结束后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的母婴结局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150例正常孕妇作为该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2015年6月,将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将3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控制程度分为血糖指标正常组(158例)及血糖指标异常组(142例),对3组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3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孕妇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血糖指标异常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指标异常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之间对比的母婴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较大,临床中应注意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效果。

    作者:冯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选择硫辛酸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甲钴胺的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不如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治疗前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可改善身体症状和神经传导的速度,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何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做好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其指导,做好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运用中医理论做好情志护理、饮食调护以及中医针灸、推拿及按摩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下的糖尿病安全护理探析

    目的:旨在探析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下的糖尿病病患的安全护理。方法以该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病患做为研究对象,对上述60例病患按研究时间的先后分为普通组、护患沟通对照组与人文关怀对照组,并观察各组病患的安全护理情况,同时对各组数据分别加以统计分析。结果人文关怀对照组及护患沟通对照组分别与普通组加以对照后发现在糖尿病的安全护理指标下,对照组与普通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结论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对于糖尿病病患的安全护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李玉爱;郭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该中心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均予以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糖尿病患者经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刘显斌;李卫;刘惠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象,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管理),预后评估病症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预后营养保健知识了解度(93.3%)高于常规组(70.0%),护理满意率(96.7%)高于常规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饭后血糖、午饭后血糖及晚饭后血糖指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作用显著,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张燕;杨存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bA1c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 2 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 h 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 h 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研究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用于糖尿病俱乐部患者诊疗经验分析

    糖尿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对靶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小,从而引发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因个体差异而使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需要医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践行医患共同决策原则,为糖尿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当前,医患共同决策这一医疗干预模式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患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其特点为:将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率降至低;综合评价后确认效果好;兼顾医疗水平与患者经济负担。要有效推行此种模式,关键是加强医患在诊疗过程中的决策共定,实现医患共治。

    作者:廖硕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作用。方法抽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护理组(40例,接受无缝隙护理方案)和常规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FBG(空腹血糖)、2hPBG(餐后2h血糖)改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患者血糖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推荐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00%)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00%);且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其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收治的55例高龄脑卒中患者根据其相关的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5例)和缺血性组(3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FBG、HbA1c检查,并根据每组患者不同的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分析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出血组有9例为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6.0%,缺血组为14例,发生率为46.7%,缺血组糖代谢异常率显著高于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的平均血糖为(11.0±1.3)mmol/L,出血组为(9.0±1.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中均出现这样一个规律:NDS逐渐升高,而GCS、ADL评分随之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血糖水平对于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对于疾病的治疗中,要检测要糖代谢的相关指标,从而指导治疗。

    作者:陈大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检测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方法以该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类型分为糖尿病组(98例患有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组(62例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肽、HbA1c、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bA1c、FBG、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HbA1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FBG和餐后2 h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A1c含量与血清C肽呈负相关和FBG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糖尿病发生时患者血清C肽和HbA1c水平变化明显,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付晓杰;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2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组加服养阴通络汤剂,2组观察时间均为3周。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清热祛湿法联合多潘立酮片可使糖尿病胃肠功能患者临床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复发率降低。

    作者:陈博宇;邵亚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