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王力金;吴狄;牛晓南;张龙奎;梁云艳;王迎秋

关键词:糖尿病, 诊断,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分析讨论对象,定义为实验组,再选取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抽血检验,分别检测空腹和进食后2 h的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实验组24例患者的空腹血清C肽、进食2 h后的血清C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的24例健康志愿者,两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方法诊断糖尿病,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ICU危重患者并发高血糖的积极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ICU危重患者并发高血糖的积极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1例ICU危重并发高血糖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所有患者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观察其临床控制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血糖有效控制率为74.65%,死亡率1.89%;无效控制率25.35%,死亡率16.67%;有效控制组血糖控制率高于无效控制组,其死亡率低于无效控制组(P<0.05);有效控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无效控制组的27.78%(P<0.05)。结论及时对并发高血糖的ICU危重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血糖控制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临床需高度重视患者血糖指标变化并及时控制。

    作者:张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该次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于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患者中挑选,按抽样法将其分成两组:干预组、常规组,并分别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干预、基础护理措施,于护理干预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干预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饮食行为依从性、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提高饮食依从性,改善血糖指标,增强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禹媛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的影响对比

    目的:对比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行择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原则分为低剂量组(D1组)、高剂量组(D2组)各40例。结果低、高剂量组苏醒期MAP、HR以及SpO2不同时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将中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作为颈丛麻醉的辅助用药,可有效维持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可作为首选麻醉方案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霄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收入该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并进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340例患者,对患者血糖及各项指标价差数据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340例患者共植入365枚支架,其中132例﹙151枚支架)发生术后再狭窄,经6个月随访,再狭窄率为41.3%,根据患者病史及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糖调节异常(GIR)及糖尿病组(DM),糖调解异常组、糖尿病组再狭窄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和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常累及多支,入院时血糖水平是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叶林;魏则文;邓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糖尿病患儿发生肺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糖尿病患儿发生肺炎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对该福利院86例糖尿病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未实施护理进行对照,比较患儿肺炎发生率。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前肺炎发生率为37.2%,护理后肺炎发生率为13.9%,护理后糖尿病患儿肺炎发生率降低23.3%﹙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发生肺炎的机率,对促进福利院儿童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该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7月—2016年4月该院就诊的75例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强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处理。评价:①护理满意率、切口1期愈合率;②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血糖水平;③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切口1期愈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②试验组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糖水平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③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处理有助于加速切口愈合,提高切口1期愈合率,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潘冬梅;陈宝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验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验结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同时参照同一时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两组孕妇血糖水平,并分析两组孕妇血糖检测结果和分娩结局。结果健康对照组孕妇血糖指标无异常现象,而观察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43例轻度妊娠糖尿病,占总病例的40.6%,平均血糖值为﹙6.1±1.6)mmol/L;重度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占总病例的37.3%,平均血糖值﹙8.5±1.2)mmol/L;重度妊娠糖尿病23例,占总病例的21.7%,平均血糖值﹙11.2±2.4)mmol/L;健康对照组孕妇妊娠期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以及妊娠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定期实施血糖检测能够降低产妇和胎儿不良并发症,提高母婴结局,在妇产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2014年2月—2015年6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为8.1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5.41%、感染发生率为10.81%、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5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31.20±7.08)分、抑郁评分﹙30.47±8.16)分与对照组比较更有优势﹙P<0.05)。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杨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利拉鲁肽、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的分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格列美脲分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出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完成调研,分组按照随机均等原则,观察组30例,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对照组30例,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血糖控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低血糖及总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利拉鲁肽、格列美脲分别与二甲双胍联用对血糖的控制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引起的体重下降和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青平;车红霞;王擒虎;祁琴;胡新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口腔蜂窝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蜂窝织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的口腔蜂窝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人给予口腔科常规抗炎对症、切开引流等治疗,联合内分泌科调整并控制血糖平稳;随机选取单纯口腔蜂窝织炎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进入研究,给予单纯抗炎对症、切开引流治疗,比较分析两实验组疾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疗效。结果蜂窝织炎伴糖尿病患者32例因治疗过程中血糖不稳定转入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例,因蜂窝织炎导致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治疗19例,全部患者平均治疗疗程26.2 d;蜂窝织炎伴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治疗周期和并发症情况均高于单纯蜂窝织炎患者。结论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蜂窝织炎的临床症状较重,易发生窒息,病情不易控制,宜尽早控制血糖和局部切开引流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以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谢开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低血糖昏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通过数字抽取奇偶数的方式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专业性急诊护理和常规急诊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红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337例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分析该院33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不同治疗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尿微蛋白排泄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用药安全且效果良好,应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谭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1月—2015年12月,纳入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总共106例,经抽签分组。53例施以常规护理,入对照组;53例施以综合护理,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研究组2 hPG、FPG、AST和ALT等指标较优,住院日短,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护理中运用效果佳,临床需重视。

    作者:吴荣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89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Ⅱ型糖尿病组,204例)、B组﹙糖尿病肾病组,185例)。以同期体检的188名健康人为C组。结果A组、B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B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A组,且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症严重程度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方法应用。

    作者:刘云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筛检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筛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2015年围产期门诊的具有可比性的100例正常妊娠和100例娠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对正常妊娠组和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比较两组孕妇各项检测值及其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妊娠组FPG、GCT和HbAlc的检测值分别为为﹙4.72±0.69)mmol/L、﹙6.82±0.28) mmol/L和﹙5.52±0.23)%,阳性率分别为5.00%、23.00%和1.00%;妊娠糖尿病组FPG、GCT和HbAlc的检测值分别为为﹙9.53±0.66)mmol/L、﹙9.07±0.31)mmol/L和﹙9.78±0.27)%,阳性率分别为35.00%、75.00%和85.00%,两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糖尿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对妊娠糖尿病组内阳性率进行比较, GCT阳性率和HbAlc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高于FOG﹙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筛检简单易行,检测过程简便、快速,尽管GCT阳性率和HbA1c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GCT检测有一定缺陷,所以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早期筛检妊娠糖尿病的检测指标,并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健康教育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50例患者的HbA1c水平、SCL-90评分有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发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淼;于艳华;刘姝婷;陈天慈;孙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透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延长该类患者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对策。方法以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6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DN组)及46例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非DN组)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他们的生存与预后情况。结果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中,与非DN组患者相比,DN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肌酐水平明显降低,而血糖水平却显著提高;DN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非DN组;而且DN组患者的生存率远不及非DN组患者。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控制白蛋白、肌酐及血糖水平,预防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龙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透的护理探析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透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一共72例,对72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分析。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各项相关护理工作,该文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一共有50例,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0例,由于并发症死亡一共有12例。当前在医院持续血液透析的患者一共有26例,长存活时间30个月,当前仍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糖尿病肾病属于一种慢性终身疾病,需要坚持治疗,尤其是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病情多变,预后不良,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曾丽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通过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通过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该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运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上,观察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做低血糖发生率统计,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通过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王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足定级分类换药法7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该文就糖尿病足定级分类换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5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76例。实验组予以定级分类换药法,必要时行截趾﹙趾)术;参照组予以传统敷料换药法,必要时行截趾﹙趾)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截肢﹙趾)率对比参照组更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病患者实施定级分类换药法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艳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