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李琳

关键词:缬沙坦, 硝苯地平, 糖尿病, 高血压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10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血压控制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73.6%;观察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更优,能有效降低肾功能损害,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40例术后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的术后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对其进行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手术;术后给予患者相应手术护理,探讨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术后,40例患者相关症状均明显改善,重建血管畅通良好;且皮瓣修复后,37例皮瓣成活,3例皮瓣边缘坏死,经过对症治疗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术后护理联合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手术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足,明显降低该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义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在治疗小儿糖尿病中的不同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共2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组,患儿有17例,该组患儿采用口服二甲双胍药物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儿10例,该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2个月后的体重、血脂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2个月后的体重、血脂变化,可以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其患儿的体重及血脂均有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中的患儿其下降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在治疗小儿糖尿病中,有其显著疗效,它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血脂水平,减轻患儿体重,并且,其患儿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李春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西医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西医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和联合组(38例),常规组采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药治疗,联合组采用益气活血通络发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34/38),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8%(25/38),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有效缓解四肢麻木无力症状,改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方案选择及效果对比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该院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糖尿病治疗—服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手段—中医辨证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实验数据对比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均有好转,但两组之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很大(P<0.05)。治疗后,两组糖尿病患者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于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有着极大的提升,能够让糖尿病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更好的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各大医院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广泛推广。

    作者:陈薛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应用尿糖和尿微量蛋白共同检验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选取该院患有2型糖尿病42例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格检查正常的42名(对照组)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严密观测两组尿糖以及微量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尿糖以及微量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和尿微量蛋白共同检验阳性率结果显著大于单项分别检验结果,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糖和尿微量蛋白共同检验的方法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能够充分熟悉患者肾功能不同的损伤程度,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顾园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胰岛素皮下注射组(A组)34例,胰岛素泵皮下输入胰岛素组(B组)32例,口服降糖药组(C组)32例,A、B、C组患者分别使用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结果 A组的治疗效果好,B组次之,C组差。结论综合临床症状好转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方面因素,得出的结论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该首选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方式。

    作者:牛象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血糖水平中机体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与机体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为68例,对该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科学的控制;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有67例,对该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不予以控制。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采血,并测定其各项生化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差异和生化指标差异。结果经比较2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差异和生化指标差异,可以得出:对照组患者在总胆固醇、体脂肪含量、体质量方面均要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量的水平变化会影响机体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其患者的总胆固醇、体脂肪含量及体质量的变化。

    作者:周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3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管腔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流峰值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检查中,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洪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序贯二甲双胍或那格列奈单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序贯二甲双胍或那格列奈单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7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序贯组和单用组,每组50例。单用组患者餐前10 min口服那格列奈片;序贯组在单用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全程监测血糖浓度,血糖平稳2周后停止治疗。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治疗后,序贯组患者FBG及2hPBG降低有效率分别为84.0%,86.0%,与单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 hPBG,2 hPINS, HbA1C指标有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二甲双胍疗法能更好的降血糖,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前后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以及新生儿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病疾病、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巨大儿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以及新生儿护理等,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淑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低血糖处理并辅以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该组60例患者经积极处理与精心护理,未见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思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中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9例该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该次研究选取对象,依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增高)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其中再将观察组分为两个亚组:糖化血红蛋白≤7%者为观察A组,糖化血红蛋白>7%者为观察B组,分别对观察A组、B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观察A组与观察B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B组糖化血红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观察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可以作为对患者早期监控的指标,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血糖水平及炎症状态,能够更确切的制定相应针对性治疗方法,环节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符玲玲;江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2年4月—2013年12月该院确诊并接受非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各3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和降糖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冠心病和降糖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思路

    目的:观察中医药研究思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记录产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因此,两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医药研究思路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针对不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不同的中药配方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生概率,具有非常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崔永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急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急诊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80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40例,为观察组,无合并症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梗死的面积、部位以及并发症都比对照组多,两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应积极进行救治。

    作者:唐彤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产后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及巨型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均有一定的危害,应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三花接骨散对糖尿病骨折患者血清BGP水平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三花接骨散对糖尿病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GP水平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四肢骨折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非糖尿病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三花接骨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BGP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血清BGP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血清BGP在使用三花接骨散治疗后上升显著(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3~6个月内愈合,组间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花接骨散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GP水平,促进患者骨折愈合,能够作为评定骨折愈合情况的一项指标。

    作者:赵启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并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所医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疾病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对两组患者血糖、血压等指标进行相应检测后,比较临床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胆固醇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应注意这样几点:生活方式干预;抗血小板、控制血脂、血压等治疗;尽早筛选危险因素;加强血糖监测等,从而更好地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程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72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胰岛素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40例,以双盲法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电图、血清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确切,对患者心电图、血脂水平改善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周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