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学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住在该院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联合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室数据,给予针对性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研究对象通过禁食、抑酸及纠正糖尿斌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以及基础、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以后,腹部的症状均得到改善逐步消失,监测血脂、淀粉酶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同时禁食、抑制胰腺液分泌成为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关键措施,同时良好的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机体恢复健康起到显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李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社区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44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每组12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加用社区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采用社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饮食习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足部神经筛查评分、踝肱指数及血糖值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病情的变化,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足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姚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NMD明显改善,HOMA-IR出现降低趋势,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以及sICAM-I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胡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入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观察干预护理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控制达标情况。结果给予个性化护理后,患者在用药知识、饮食控制、运动知识、心理调试、自我监测等相关知识的得分情况均显著提高,且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控制达标率由干预前的50%提高到75%,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由干预前的40%提高到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提高患者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达标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对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前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仅在生产时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被明确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且接受孕期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孕期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且能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高鸣燕;李娴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及检出率。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78例,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78例,列为对照组,对所有检查人员均进行样本采集及显微镜检查,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43.59%,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17.9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阳性检出率为60.00%,6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9.68%;60岁以上糖尿病者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阴道念珠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者,说明糖尿病患者与念珠菌的产生有密切联系。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可以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螺旋CT扫描检查,所有血管显影清晰完整,无运动伪影及阶梯状伪影。共对1226段血管进行评价,其中891段血管狭窄。结论双螺旋CT造影术具有准确率高、无创操作、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6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分析、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确切,且不会对胰岛素抵抗指数产生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彩超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血管闭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踝肱指数低于对照组,且<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彩检出率较高,彩超能帮助临床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变情况,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彩超检查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
作者:刘晓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我国普遍的慢性病之一就是糖尿病,在糖尿病发病之前,有一个中间地带,已经不是健康人群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可引起心、脑、肾、眼、周围血管、神经等全身多系统的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险疾病,而且仍然有大量无症状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未被发现,使人们更加重视糖尿病发病的严重现状,目前已确诊的患者大部分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很差,久之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致残致死。该研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分析前期的干预措施。
作者:夏九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索糖尿病昏迷发生规律以及诊断治疗相关因素,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进行相应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该研究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低血糖昏迷患者为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18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7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8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8例,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引起的昏迷多是由于胰岛素使用不合理引发,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可通过补糖或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性静滴、补液以及对症治疗。结论糖尿病所诱发的各种昏迷均为其急性并发症,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才能够终实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作者:周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4人施行人文关怀护理,常规组14例施行常规护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施行人文关怀护理后,9例非常满意,5例基本满意,总满意度为100%;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后,7例非常满意,4例基本满意,总满意度为78.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从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中接收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对患者的两种病进行同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两种病情之间相互影响,在临床中极易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要及时的发现并干预,重在治疗。
作者:周士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从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当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增进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清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置管引流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实施经皮肝穿刺浓重引流术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冲洗治疗后。有24例在第2~3天体温恢复正常,21例患者在2~3周后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已经完全消失。结论给予进行置管引流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秀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母亲的发病对其新生儿血糖、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监测新生儿生后1 h、4 h的微量血糖并记录其出生体重;将40例无产科并发症的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上述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生后1 h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为30%,发生巨大儿的概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只有增加孕妇的干预方式,才能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作者:迟民;吕天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西医内科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10月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且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胰岛素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7%,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结论采用西医内科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血糖恢复较好,治疗效果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永梅;张素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1例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综合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血糖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恢复正常,平均血糖达标时间(7.3+2.1)d,低血糖发生率为18.18%;所有患者均顺利分娩,新生儿均健康。结论通过综合护理,能够促进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型糖尿病的规范应用,增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泳;张春萍;王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该院近期收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7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通络养阴汤+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等。结果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8.57%(41/70),90.00%(63/70);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下肢动脉血流情况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晋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