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
目的:通过治疗,探讨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控制所有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患者与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1~4 mg/次,1次/d,8周为1个疗程。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结果经过以上方法的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其中显效52例(50.0%),有效44例(42.3%),还有无效8例(7.7%);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NMD明显改善,HOMA-IR出现降低趋势,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以及sICAM-I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胡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患者行术前术后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行术前术后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的行术前术后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宋艳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患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后,52例治愈出院,16例患者发生死亡,其中3例患者死于室颤,5例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8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合并心肌梗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控制血糖稳定,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戚大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从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存活几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给予临床(DN)患者针对性的营养护理,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8例DN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尿蛋白、血脂与空腹血糖等水平均有所改善,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DN患者的情况,给予其营养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身体技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立佼;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均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躯体不适感、躯体活动、精力与活力、角色活动与人际交往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其血糖水平,并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霞;史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以及分期与糖尿病分型、发病时间、早期服用相关药物、是否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手术等关系。方法对2011年9月—2014年3月进行特殊病种鉴定的88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眼部超声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按不同病史进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组883例糖尿病患者中,病史超过20年,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明显增高,约为97%,血糖值长期超过15 mmol/L以上,约98%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型糖尿病病史超过15年的全部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均为III期以上。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及分期与糖尿病的病史、分型、是否早期服用相关药物以及III期以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该院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孕产妇非妊娠合并糖尿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3.33%和对照组孕产妇16.67%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8.33%和对照组围生儿50.00%相比,两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75.00%和难产发生率80.00%和对照组孕产妇(剖宫产53.33%、难产50.00%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围生儿并发症相对较高,且难产、剖宫产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及时给予临床治疗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包香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诊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4例为优,24例为良,2例为差,优良率为97.5%;对照组中,44例为优,20例为良,16例为差,优良率为80.0%;两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对血糖及尿糖具有很好的控制,延缓糖尿病的进展,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张玉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和20例非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将其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三花接骨散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BGP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13±6.62)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44±13.41)周,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采用三花接骨散开展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但是由于该次研究中病例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作者:张洪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DM)患者作为DM组,60例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非DM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糖尿病颈总动脉CCAD、IMT和RI的差异。结果 DM组得出糖尿病颈总动脉CCAD、IMT、RI均高于对照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直观了解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检查的重要方法。
作者:焦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均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治疗完全依从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患者躯体活动、角色活动、精力与活力及人际交往等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并稳定血糖水平。
作者:岳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足2级患者的换药方法。方法选取该院1例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足2级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综合治疗护理效果较好。结论科学的对糖尿病足2级患者进行换药和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代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精神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实施教育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4例的观察组、44例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研究,观察组HbA1c、FBG、T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及保健能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改善了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淑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讨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妇产科接受孕前检查的糖尿病孕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糖值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分析孕妇的血糖水平,对确诊为糖尿病的孕妇给予积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参与调查研究的210例糖尿病孕妇中,89例空腹血糖值异常,占42.3%;137例1 h血糖异常,占65.2%;131例2 h血糖异常,占62.4%,40例3 h血糖异常,占19.0%,38例患者同时合并两项及两项以上血糖异常,占18.1%。经综合治疗,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安全分娩。结论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是预防和避免围术期不良母婴结局的有效途径,而孕妇血糖水平的检测对于妊娠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如何在术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32例在该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其实施有效护理,以使患者内瘘能够在短时间内成熟,同时降低其感染及栓塞等情况的出现。结果32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服务,其内瘘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没有出现栓塞等并发症情况的产生。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使内瘘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在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卢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超声预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监护患者共108例所生的巨大儿与非巨大儿进行对比;以产妇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以及股骨长等数据为依据,结合胎儿腹围超声测量值判断母体内胎儿是否属于巨大儿。结果对巨大儿组39例,非巨大儿组69例进行比较后发现;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14%~46%之间;腹围直和新生儿的体重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胎儿腹围≥35 cm为测量标准,可以准确判断85%左右胎儿是否为巨大儿;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想准确判断母体内胎儿是否属于巨大儿,必须综合使用超声测量法完成实际测量工作,胎儿腹围与新生儿体重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王续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诱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合并心脑血管病组行软化血管、减压药物以及活血化瘀方式配合治疗,对患者饮食中盐、糖以及油脂的摄取量进行控制,同时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一线预防药物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低血糖发生史、吸烟以及嗜甜食和嗜荤食显著低于合并心脑血管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单纯2型糖尿病组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病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因素包括嗜荤食、吸烟以及嗜荤食等因素,同时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行积极配合运动训练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孙海明;单鹏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与病毒因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96例患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96例住院患者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与病毒因素研究。结果甲型肝炎病患者均痊愈或好转,无未愈与死亡患者,预后效果较好;重叠型感染患和未定型肝炎者预后效果居中;乙型肝炎预后效果较差。结论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和重叠感染等病症的预后效果较差,但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总体现象呈现良性发展,临床治愈效果提高。
作者:曲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