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

高志军

关键词:糖尿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位于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47例患者,给其采取降糖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血糖、TSH、FT3、FT4等情况。结果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观察出患者的血糖、FT3、FT4情况有所下降,TSH情况有所上升,故此,患者对比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需要尽快采取治疗手段,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的有效性。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79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主要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4年1—9月该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将治疗组用氟伐他汀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TC、TG、LDL )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脂均下降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运用氟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TC、TG、LDL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研究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为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以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单明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泡椒凤爪中双氧水含量测定及对1型糖尿病人的健康影响

    目的:该研究通过测定市场散售泡椒凤爪中双氧水含量残留,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器官造成的影响来判定泡椒凤爪中残留的双氧水是否对糖尿病人健康有影响。方法通过高锰酸钾滴定法检测市场散售凤爪中的双氧水的残留含量,并以不同浓度(1.0%、10%、15%)的双氧水处理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两周,断颈法处死小鼠,摘取各组小鼠的肾脏,脾脏,胃部,肝脏制作病理切片。观察不同组的炎症反应情况,血糖及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糖尿病小鼠饲喂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后均造成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其中用15%的双氧水饲喂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升高了33%。 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双氧水浓度越高对糖尿病小鼠脏器损伤越严重,且胃肠道、肾脏、肝脏损害较重,但所有实验组未见到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结论市场散售泡椒凤爪中双氧水残留含量达到1.0%,浓度高于1.0%的双氧水对1型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具有较为明显损害,损伤主要表现为脏器组织炎症反应,并未见细胞形态明显改变。

    作者:宋雅文;江龙;谢雪;王铁霖;马嘉瑜;曹莹月;母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方法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植入种植体后,对其植入体周围骨组织的恢复愈合情况进行对比。部分对比实验使用糖尿病大鼠与非糖尿病大鼠完成。结果在对比实验中,在植入种植体后糖尿病个体周围骨组织恢复愈合情况较差,而采用一定措施使血糖浓度得到降低后,糖尿病个体与非糖尿病个体间其周围骨组织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别,均恢复较好。结论植入体周围骨组织受糖尿病影响较为明显,使用一定方法降低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浓度、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可保证植入体的成功植入。

    作者:孙长玲;任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佳治疗方案。方法该研究资料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30例,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病人以格列齐特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以瑞格列奈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之间的比较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在低血糖症状发生几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十分显著,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控制其血糖,具有显著可行性,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李莹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析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86例老年阴道炎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治疗组采用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阴道炎患者应用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阴道,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探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内瘘护理。方法选取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内瘘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护理组为23.33%,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为(7.4±0.8)周,护理组为(6.2±0.5)周,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减少内瘘并发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生化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和感染以及脑梗死的发生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立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儿的健康成长,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1)通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19例,一般3例,差14例,观察组36例,依从性好26例,一般5例,差5例,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对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血糖,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祖全花;孙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予控制血糖和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92.50%,治疗后患者FEV1、FVC、PaO2和PaCO2改善较明显。结论对糖尿病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薄华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抢救糖尿病昏迷64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探索糖尿病昏迷发生规律以及诊断治疗相关因素,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进行相应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该研究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低血糖昏迷患者为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18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7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8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8例,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引起的昏迷多是由于胰岛素使用不合理引发,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可通过补糖或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性静滴、补液以及对症治疗。结论糖尿病所诱发的各种昏迷均为其急性并发症,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才能够终实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作者:周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52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52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方案与效率。方法该研究资料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04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人,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在对所有病例临床指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52例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而实验组52例研究对象则接受中药治疗方案,观察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率。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有效率达96.15%,而对照组有效率达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人中药治疗,具有较高可行性,建议推广。

    作者:董璐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精神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实施教育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4例的观察组、44例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研究,观察组HbA1c、FBG、T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及保健能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改善了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淑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措施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丁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4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当中,分成三组,A组为正常血糖组,B组为高血糖组,C组为糖尿病组,对比分析各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及预后效果。结果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效果依次由好到差,正常血糖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且无死亡发生,而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的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5.6%、46.5%和7.4%、15.5%,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何有效地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是治疗该疾病的重中之重,对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引起重视,加强合理的干预,以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王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35例,对其均进行胰岛素治疗、心理疏导、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等,之后观察其血糖控制情况。结果35例患儿经治疗后,在1 d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的有3例;在一周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的有7例;在半个月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的有25例;且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患儿均在半个月内得到良好控制,所有患儿均在1个月后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出院。结论对小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在考虑其成长发育年龄的基础上,选取适量胰岛素进行终身维持性治疗,并结合心理、饮食及运动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许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螺旋CT检测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可以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螺旋CT扫描检查,所有血管显影清晰完整,无运动伪影及阶梯状伪影。共对1226段血管进行评价,其中891段血管狭窄。结论双螺旋CT造影术具有准确率高、无创操作、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间该院诊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44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46例未确诊患者设为非冠心病组,实验中按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3组,即:分别测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较非冠心病组高(P>0.05);冠心病组餐后2 h血糖,较非冠心病组高(P<0.05)。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水平可作为冠脉病变危险指标之一,但是,预防血管并发症应联合其他指标采取综合预防。

    作者:丁效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循证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循证进行分析,寻找较为良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计算机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以此来对该院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就目前状况来看,并没有治疗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诊疗方法,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与其他种类的糖尿病存在一致性的治疗目标。其中糖尿病中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某些分歧,其中强化胰岛素极易加大了胰腺癌的发病并,然而二甲双胍的出现则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患者依赖血糖的检测,以免产生低血糖现象,与此同时,需要对早期胰腺肿瘤进行检测。

    作者:吕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和20例非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将其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三花接骨散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BGP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13±6.62)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44±13.41)周,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采用三花接骨散开展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但是由于该次研究中病例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作者:张洪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