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平平
目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X线、MRI与DSA等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介入治疗。结果经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局部的软组织溃疡、骨质炎性样变化与不同程度的患肢动脉狭窄,给予介入治疗后,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整体效果显著,未出现截肢病例。结论在结合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给予其相应介入治疗,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强;范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经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为初诊患者,30例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患者,另外42例为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 AUCCP30、AUC-CP12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AUCCP30、AUCCP120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胰岛素分泌量,并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李洪彦;武君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2014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及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改善情况以及尿蛋白排泄率下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夏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给予临床(DN)患者针对性的营养护理,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8例DN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尿蛋白、血脂与空腹血糖等水平均有所改善,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DN患者的情况,给予其营养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身体技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立佼;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90例,随机均分为A、B、C 3组,对A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胶囊150 mg,给B组患者服用苯磺酸氯地平胶囊5 mg,C组患者联合服用两种药物,均为1次/d,连续服用6个月。结果综合分析得到,A组总有效率为70%,B组总有效率为66.67%,而C组明显优于A、B两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A组和B组分别与C组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仲伟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发生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其中4例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新生儿在新生儿窒息、ROS、缺血缺氧性脑病、感染、死亡等方面有差异。结论对不同孕周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范阿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20 mg曲美他嗪,3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谷维素,同样是每天3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含化硝酸甘油量、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变化以及平板运动耐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耐用曲美他嗪60 mg/d和谷维素30 mg/d,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均降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含化硝酸甘油量均减少、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均有所改善;而以上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心脏保护作用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均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躯体不适感、躯体活动、精力与活力、角色活动与人际交往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其血糖水平,并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霞;史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过研究新生儿糖尿病在治疗中应用磺脲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07年6月—2013年6月进行糖尿病治疗的24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中的新生儿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格列苯尿并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观察组中新生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疗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糖尿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具有明显疗效性,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作者:吴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NMD明显改善,HOMA-IR出现降低趋势,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以及sICAM-I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胡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片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2013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利用阿卡波糖片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加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提高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迎;刘颖;张新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体会。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7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住在该院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联合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室数据,给予针对性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研究对象通过禁食、抑酸及纠正糖尿斌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以及基础、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以后,腹部的症状均得到改善逐步消失,监测血脂、淀粉酶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同时禁食、抑制胰腺液分泌成为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关键措施,同时良好的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机体恢复健康起到显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李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丁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临床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该院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7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性的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治疗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史、低血糖情况均优于研究组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欠佳,是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努力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昌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溃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给予患者溃结汤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高效果满意。
作者:穆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护理疗效及意义。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65例,对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同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疗效。结果65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经治疗,治愈37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治愈率为95.4%。结论泮托拉唑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措施能更好的保证临床疗效。
作者:代春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门诊治疗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3个月以上,但药物剂量达MAX1/2时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在疗程为16周的治疗期间调整胰岛素剂量达到FPG为4.4~6.1 mmol/L,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和体重等数据,并做处理。结果经治疗后,患者FPG、HbA1c均出现降低,降低幅度为4.5 mmol/L和2.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2例低血糖,并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体质量增加0.7 kg(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情况下加用地特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有效增加体重。
作者:赵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医和西医分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探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于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施护,对照组施西医结合护理。结果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患者中普及糖尿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通过配合中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该院1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的西医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00%,(P<0.05)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大力实践和推广。
作者:栗田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