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胜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8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28例,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12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内科护理,可提高血糖控制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钟会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与病毒因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96例患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96例住院患者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与病毒因素研究。结果甲型肝炎病患者均痊愈或好转,无未愈与死亡患者,预后效果较好;重叠型感染患和未定型肝炎者预后效果居中;乙型肝炎预后效果较差。结论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和重叠感染等病症的预后效果较差,但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总体现象呈现良性发展,临床治愈效果提高。
作者:曲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降脂等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干预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后,观察组的血糖与血脂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行为护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中医症候分级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长期开展应用。
作者:胡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该院诊断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患者23例,并进行及时的补液、纠正电解质絮乱、积极治疗并发症等治疗,患者脱离危险后进行环境护理、病情护理、呼吸、补液、心理等高质量的护理。结果经治疗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血糖均得到控制,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并于大约15 d左右康复出院。结论及时的治疗以及良好的护理是降低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阿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溃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给予患者溃结汤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高效果满意。
作者:穆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从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存活几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X线、MRI与DSA等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介入治疗。结果经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局部的软组织溃疡、骨质炎性样变化与不同程度的患肢动脉狭窄,给予介入治疗后,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整体效果显著,未出现截肢病例。结论在结合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给予其相应介入治疗,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强;范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纤溶活性变化。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40例心衰患者、40例糖尿病心衰患者以及40名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分别将其设为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测定各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A组、B组与D组相比,两组的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PAI-1和二聚体(DD)明显增加;A组合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A,B,D组相比,C组的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PAI-1和二聚体(DD)明显增加(P<0.05)。结论 A组、B组、C组均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且C组的表现更加明显。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20 mg曲美他嗪,3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谷维素,同样是每天3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含化硝酸甘油量、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变化以及平板运动耐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耐用曲美他嗪60 mg/d和谷维素30 mg/d,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均降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含化硝酸甘油量均减少、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均有所改善;而以上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心脏保护作用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体会。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7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佳治疗方案。方法该研究资料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30例,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病人以格列齐特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以瑞格列奈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之间的比较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在低血糖症状发生几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十分显著,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控制其血糖,具有显著可行性,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李莹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1年4月—2012年4月,组中入选的对象均为该段时间内在该院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200例(21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监测治疗期间的血糖、视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视力获得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颇具应用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熊永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血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88例脑血栓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系统护理组58例。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血栓合并糖尿病患者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加快患者恢复,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从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当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增进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清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对其的护理难点和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对患儿临床特征的分析采取护理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针对护理难点,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利于患儿血糖水平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并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9月对收治的75例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监测血糖及运动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除少数病情严重且年龄过大患者无明显效果,其余患者病情好转及痊愈,总有效率为98.77%。结论本着二病同治的原则,采取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李郁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间该院诊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44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46例未确诊患者设为非冠心病组,实验中按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3组,即:分别测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较非冠心病组高(P>0.05);冠心病组餐后2 h血糖,较非冠心病组高(P<0.05)。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水平可作为冠脉病变危险指标之一,但是,预防血管并发症应联合其他指标采取综合预防。
作者:丁效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和20例非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将其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三花接骨散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BGP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13±6.62)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44±13.41)周,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采用三花接骨散开展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但是由于该次研究中病例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作者:张洪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门诊护理患者失访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对策。方法对314例失访的糖尿病患者采取电话随访的方法进行开放式提问,以明确并总结失访的具体原因。结果206例患者成功联系上。受访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失访原因主要有缺乏糖尿病门诊护理意识;糖尿病门诊点未在建档医院;患者感觉良好未重视糖尿病门诊护理;年龄大、行动不便;距离远就近复诊。结论应用加强糖尿病门诊护理方面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认识糖尿病门诊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复诊意识和自我护理意识。
作者:安百芬;范丰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经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为初诊患者,30例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患者,另外42例为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 AUCCP30、AUC-CP12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AUCCP30、AUCCP120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胰岛素分泌量,并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李洪彦;武君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