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目的:本次主要对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治疗后,探讨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结果90例患者当中85例(94.00%)均痊愈出院,4例(4.44%)患者未出院,1例(1.12%)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尤其在出血量较大的时候,十分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引发生命危险,因此及时的抢救,控制患者呕吐情况,预防应激性出血以及保护胃肠道粘膜十分重要。
作者:张金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选取的3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全部患有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恶心、胸痛、呕吐等。部分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图ST段出现异常,不正常Q波。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以及冠心病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疾病类型。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6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有利于今后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殷长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饮食联合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做以回顾性分析,对糖尿病孕妇做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胎儿发育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共有48例(60.0%)孕妇剖腹产和31例(38.75%)孕妇顺产,1例(1.25%)孕妇胎儿死亡。结论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十分严重,通过饮食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葛庆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通过针灸对DPN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实施温阳治疗的详细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医院接受诊疗的DPN病人中抽选30例,遵照病人的要求,采取温阳治疗法给其中15例病人进行DPN病症治疗,并将这些病人归纳为实验组,其他15例要求接受普通治疗的15例病人归纳为对照组,使用甲钻胺药物配合参附药剂滴注治疗本组。分别在未治疗阶段以及治疗治疗给病人检验血糖指数,并将数据进行整理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病人接受温阳治疗取得高达93.33%的康复概率,而对照组康复的概率仅73.33%,同时使在血糖指数控制方面,实验组接受了温阳治疗后,血糖检查指数明显降低,实验组的降幅比对照组高,血糖调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于通过针灸方式实施温阳治疗能有效帮助DPN病人控制病症,改善寒凝阳虚的体质,因此基层中医院可以在治疗DPN的方面对温阳治疗进行普及。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4年1月-12月间接诊的3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A组)和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B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C组),以CLIA法、RIA法测定、比较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组>B组>C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分型、选择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展秀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诱发脑出血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方法择取该院于2013年2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因糖尿病诱发脑出血的患者和单纯性脑出血患者各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表现,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非常相近,但观察组的病症更加危险,观察组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远远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诱发的脑出血,临床表现有肢体麻痹或瘫痪、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有极高的致死率。
作者:石昌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生化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就诊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种或几种检测项目,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根据检测值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提高治疗效果,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娇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加强优质化护理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之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70.00%,观察组护理为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对照组护理为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20例、15例、15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12.035,P<0.05)。结论加强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骆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用依那普利及吲达帕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64例,在常规饮食控制、戒烟酒等条件下,按随机数表法予以分组治疗,将单纯实施依那普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增加吲达帕胺治疗者纳入观察组,研究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与血压改善效果。结果施治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各项血糖指标要较施治前有显著性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相仿(P>0.05)。施治前,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值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明显改善,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在药物安全性方面,2组治疗期间均有不适出现,其中观察组是3.13%,对照组是6.25%,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用依那普利及吲达帕胺方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陈延成;由文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收集某医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拜糖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餐后两小时血糖下降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药物副作用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李亚新;朱铁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糖尿病坏疽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的患者为内分泌科的糖尿病合并使用抗生素治疗坏疽的住院患者的病例,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用法、用量和疗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患者局部外用抗生素和全身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将病源微生物覆盖,联合使用药物较为合理。但是全身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所需要的疗程过长,此外,局部使用抗生素存在一次性使用的情况。结论局部使用抗生素还需要进行规范,全身使用需要临床证据的支持。
作者:杨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83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B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血清铁蛋白、空腹血糖(FPG)、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等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曾苓;李永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而观察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OGTT时2小时血糖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FPG、HbA1c、OGTT时2小时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过敏发生率及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卉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次主要探究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在我院进行“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锁孔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15例(75.00%)血肿清除满意,残余血量<5毫升,3例(15.00%)残余血肿10到15毫升,2例(10.00%)术后再次出血,其中1例经原切口二次手术,1例改开颅手术;之后进行门诊、电话随访半年,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级:完全恢复社会活动3例,部分恢复社会活动,如克独立行走进行家庭生活6例,家庭生活需要帮助,需要拐杖克行走6例,卧床不起,但有意识3例。结论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效果,是基层医院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出血的良好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季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与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影像方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2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病人,设置成实验组;同期选择28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对两者超声影像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两组病人血流特征、管壁特征以及官腔特征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对照组病患,实验组病患下肢动脉硬化出现闭塞、斑块以及狭窄等症状的发病率相对偏高,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影像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建议推广。
作者:张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下糖尿病患者肝癌切除术时肾损伤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分期进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2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手术,其中利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是对照组;利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是研究组,并对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完成、手术后各项指标水平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24小时和72小时两个时间点胱抑素c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测试结果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肝癌切除术时能有效减轻患者肾损伤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荣学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慢支肺气肿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03例糖尿病患者慢支肺气肿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慢支肺气肿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首位。其中,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重症慢支肺气肿情况下,感染白色念珠菌概率较大;结果表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支肺气肿的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慢支肺气肿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病的发生与愈合受血糖控制程度及慢支肺气肿疾病轻重影响明显,此三者相辅相成。
作者:郭红霞;赵美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5.2%,而对照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76.2%,两组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活动中,循证护理模式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蔡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DPN患者,按分层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配伍维生素B1,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法联合西医疗法;对比两组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13.7±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3)分(P<0.01)。结论应用益气活血通痹汤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双侠;陈亚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在入院治疗的3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孕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孕妇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子痫前发病率、体重增加、<37周分娩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孕妇围产儿巨大儿、低血糖、黄疸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母婴结局,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