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岩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行动静脉内瘘治疗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该院近年来内分泌科转外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护理,对比相应指标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行动静脉内瘘治疗术后,经不同护理,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行动静脉内瘘治疗术后,加强护理能够起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邹存静;杨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拖挂线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合并糖尿病性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04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合并糖尿病性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像皮筋挂及药线内外切口拖挂线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40例(95.24%),显效2例(4.76%),平均痊愈时间(25.6±3.7)d,手术治疗后患者无大便不能自制、肛门位移及畸形等后遗症。结论中医拖挂线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合并糖尿病性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程东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医院急诊收治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48例,均进行急救治疗,在急救基础上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主观感受、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廉亚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进一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空置情况,以及患者妊娠期出现的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5.01±0.28)mmol/L,餐后2 h血糖(6.32±0.33) 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5.89±0.36)mmol/L,餐后2 h血糖(6.98±0.38)mmol/L;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在妊娠期有1例出现羊水过多,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酮症酸中毒,3例出现羊水过多,共7例出现并发症;在新生儿结局方面,观察组中有1例早产,对照组中有5例早产,3例出现新生儿窒息,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母婴安全。
作者:张婧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经皮肾取石术应用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2—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将5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50例肾结石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肾取石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32±5.43) min,平均住院时为(9.21±1.34) d,结石清除率为90%,术后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4.14±4.8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85±1.56) d,结石清除率为94%,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肾结石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皮肾取石术不会加重患者术后并发症,其治疗效果与普通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闫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对妇科手术患者使用针对的手术方式,同时在围手术期实行降糖工作。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I期痊愈率高达93.5%。结论积极监测患者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妇科手术的开展,且对于防治并发症促进性意义明显。
作者:范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糖尿病合并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30例,对其采用膝关节镜进行清理、灌洗治疗,然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呈优的有22例(73.33%);呈良的有6例(20.00%);呈可的有2例(6.67%);呈差的有0例;优良率达93.33%。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镜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且具有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磊;王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也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这就对糖尿病的根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国的中医内科也经过积极的研究分析,发现了许多糖尿病治疗方面的新的方法,取得了微量元素辅助治疗和高位降糖法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这些中医内科对糖尿病人方面的医治新进展,也更好的保证了糖尿病治疗的效果。
作者:徐保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黄芪注射液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在该院内科接受治疗的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应用常规降糖法进行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结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英简HbA1c )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有所降低,而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肾病尿蛋白的疗效满意,能明显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对临床治疗的意义重大。
作者:陈寒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剂量2.0~40.0 IU/次,1次/d,90 d/疗程;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口服格列美脲,剂量1.0~6.0 mg/次,1次/d,90d/疗程;口服阿卡波糖,剂量50~200 mg/次,3次/d,90 d/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HbA1c、OGTT时2 h血糖的改善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OGTT时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FPG、HbA1c、OGTT时2 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12.00%、生活质量好评率为68.00%,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44.00%、生活质量好评率为94.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提高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卉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护理、血糖控制与检测、感染的控制与预防、开展健康教育等方法的护理。结果该组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与32例经过护理,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结论通过加强对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有效地减少死亡率。通过实践证明: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不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围手术期的病痛减轻,而且患者恢复了对生活的自信,生存期延长,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隋丽娜;王晓丽;孟艳杰;竭淑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英简DKD)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情况及小剂量甲状腺素(英简L-TH)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DKD患者设为DKD组,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与观察组(采取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同时,抽取同期体检的78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甲状腺素水平。结果DKD组患者的FT3水平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但FT4、TSH水平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cr、BUN、MAU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处于甲状腺FT3偏低状态,经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后,能有效提高FT3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有助于疾病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董小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结合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用贝那普利结合中成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bA1c、TC、Cr、TG、24 hUMA、BUN下降程度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贝那普利结合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降压疗效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综合降压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病例中,有18例患者疗效比较理想,1例患者疗效良好,1例患者疗效较差,总有效率达95%。结论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是一个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并容易发生心脑等器官的并发症,临床中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同时进行降糖治疗,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路宝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脑卒又称脑中风,是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如果突然发作会引起四肢无力,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头晕等现象的发生。脑卒中的TCD观察,进行统计可以提前发现病情,合理的对病情加以治疗,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果在发病的初期就能检查出病因,了解病情,会降低该疾病的并发症的高并发的几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来减少由于糖尿病并发所导致的缩短病程和死亡。糖尿病并发症是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所以一定要重视前期的预防和检查。
作者:赫翠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1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单独治疗,对照2组给予贝那普利单独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2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24h尿白蛋白排泄量都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实验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相比于左旋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单独用药,其在降低血压和肾功能指标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美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于该院进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肢体麻木程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在肢体麻木程度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具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VAS评分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疾病等多方面的干预性护理对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的麻木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雅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作用及影响。方法选择消化科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2人,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准备。结果比较研究数据,实验组22例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其中Ⅰ级(肠道准备满意):19例占总比率的86%;Ⅱ级(肠道准备比较满意):3例占总比率的13.6%;Ⅲ级(肠道准备不满意):0例。对照组22例患者中Ⅰ级(肠道准备满意):14例占总比率的63.6%;Ⅱ级(肠道准备比较满意):6例占总比率的27.3%;Ⅲ级(肠道准备不满意):2例占总比率的9.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肠道准备的过程中因为实施了不同的护理,肠道清洁的效果是不同的,实验组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时,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标,尤其对高血糖患者,应结合患者的病程和并发症综合考虑,探索合理的饮食方式、适当地增加运动量和腹部按摩相结合,帮助患者增加肠蠕动,以期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肠道清洁度。
作者:杨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中西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E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体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EDN病患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性药物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联合中药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照组(7.08±1.19)mmol/L、(8.45±1.13)mmol/L,观察组(7.16±1.20)mmol/L、(8.54±1.12)mmol/L,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依次为:对照组(6.89±1.34)mmol/L、(7.24±1.15) mmol/L,观察组(6.13±1.12)mmol/L、(5.46±1.03)mmol/L,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有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效果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少,相比单独用药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红;杨璟;李会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共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磺脲类药物的基础上对其行艾塞那肽皮下注射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HbA1c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BG、2 hBG、HbA1c与体重均较之前有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
作者:付春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