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鹰
目的 研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随机抽取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例共计90例,并把该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传统经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经腹手术,且腹腔镜微创手术伤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运用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忠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运动指导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 结果 根据护理满意度评定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39 例,满意28 例,不满意4 例,满意度为94.36%;对照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23例,不满意17例,满意度为76.06%.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得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促进护患关系融洽,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佳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 以该院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会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在护理结束之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血肌酐、尿蛋白含量以及尿素氮等相比较,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结论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给患者在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较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较,在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尿蛋白含量上更具有鲜明的优势.同时,任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中症状,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适以及疾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淑范;梁英;高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该研究分析和探讨的目的就是对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对其人性化服务护理的效果应用,对于此目的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在今后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护理得到大量、并广泛地应用.方法 该研究参考资料选自该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的40例糖尿病患者,并将这4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组和加以人性化服务护理组,对两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 人性化服务护理组的糖尿病患者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病情状况上都比常规药物治疗组的糖尿病患者有了加以好转的现象. 结论 为了铲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恐惧以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配合从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方法,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的满意度,而且要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金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究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发病相关因素,完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全部患者的诱病因素、病情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行保肢手术者45例,占68.18%;行截趾手术者14例,占21.21%;行截肢手术者6例,占9.09%;死亡1例,占0.15%. 结论 手术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具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以保趾、保肢、控制发展为基本原则,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吉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0例(2012年2月—2014年12月),随机将这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u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联合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次/d. 实验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u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联合疏血通注射液(4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1疗程(21 d)后的临床效果,即患者的两侧足背动脉血流情况的变化以及下肢踝肱指数. 结果 2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足背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前列地尔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足背血流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谷超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院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仅对实验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方法. 出院后随访1年,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及随访结束时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遵医情况. 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为(6.28±1.53)mmol/L、餐后2 h 血糖为(7.67±0.82)mmol/L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2± 1.63)mmol/L和(9.18±1.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随访期间的遵医情况,包括定期复查,服药情况,自我监测,以及运动疗法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且能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该文主要针对超过75岁的高龄患者群体,开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高龄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各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并分别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心脏射血分数和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对心脏收缩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对心脏舒张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血压正常患者,各组患者的心脏结构指标都显著增大(P<0.05);4组的IVS和LVPW增厚比较明显(P<0.05),尽管1-3组也存在增大情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4组LVD、LVW、LVWI,4组LA增大比较显著(P<0.05),而IVS 和LVPW也存在增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组的LVD相对于3组也增大的比较明显(P<0.05).各组患者的EF、FS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次序为4组>2组>3组>1组;与血压正常患者相比较,尽管E、A、E/A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比例,4组>2组>1组>3组>正常对照组,各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患者,高血压影响心脏主要表现在扩大心腔,肥厚心室,降低收缩功能等方面,合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将对其损害加重.
作者:王彬;王增琛;高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干预体会.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64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具有良好的护理干预服务,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小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2015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给予西医方案进行治疗,B组以A组为基础结合中医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A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且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明显差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光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如何治疗及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进行讨论以及实例分析. 方法 通过该院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2年时间里在该院治疗的15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 将所有病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设立为对照组,在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而另一组设立为实验组,实验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护理. 并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从整体上来说,实验组的病患身体的各项血糖指标,包括FPG、HBALC等的改善程度都比对照组要好很多. 结论 加强围产期的综合护理十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邢淑静;赵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72例(182眼),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94.2%,对照组视力提高率为7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5.19± 2.21)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为(18.62±2.35)mm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值得应用.
作者:唐丹梅;杜秋;孙士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1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及饮食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治疗,采用肾衰方加减治疗,药方:生大黄、茯苓、山药、人参、白术、当归、泽泻、陈皮、砂仁、甘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C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C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显著延缓肾功能障碍的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预后,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刘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FNA手术并术前和术后综合处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该研究病例经过积极的围术期综合处理,很好的控制了患者血糖水平,无手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术后未见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5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结论 经过积极的围术期综合处理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很好地控制了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满足手术要求,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伴糖尿病患者在行腰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的价值, 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伴糖尿病患者,均予以腰椎管减压术,分析其临床资料,以随机对照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我们予以围手术期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以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老年腰椎管狭窄伴糖尿病患者予以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该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推广价值,可借鉴使用.
作者:郭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选择纳催离和洛汀新的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的降压、降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指标的改善.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干预后恢复正常,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催离和洛汀新的治疗,能够使血脂和血糖都恢复到正常指标,效果显著,不会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丁明明;蒋纪红;李敏;郑芝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检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来自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196例,以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和β2-MG含量.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和β2-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CysC和β2-MG联检阳性率为72.8%,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指(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CysC和β2-MG联合检验来诊断是否出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陶鹏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以及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组间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予以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再加入人性化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近年来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出院时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2.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观察组总有效率90.0%,不良反应发生率2.0%. 观察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曹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并采取干预措施对母婴围产期所带来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前来该院就诊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观察组35例孕妇在孕早期即接受系统性检查,被确诊为GDM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将另外35例孕妇设置为对照组,均为接受任何系统性的产前检查,直至孕晚期才被确诊为GDM,未给予任何治疗. 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 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4例,占11.43%;胎儿窘迫1例,占 2.86%;羊水过多4例,占11.43%;产后出血2例,占5.71%)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例,占31.43%;胎儿窘迫5例,占14.29%;羊水过多8例,占22.86%;产后出血7例,占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并发症(早产2例,占5.71%;巨大儿3例,占8.57%;窒息2例,占5.71%;低血糖2例,占5.71%)的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7例,占20.00%;巨大儿8例,占22.86%;窒息6例,占17.14%;低血糖7例,占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筛查并进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明显作用,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可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黄丽丹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