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斌;张玉玲
目的:探究红花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该院接收的92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病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治疗并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性治疗,比较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状况。结果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夜尿增多、水肿、腰背酸痛、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2.6%)明显高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1%)。结论红花注射液可以有效的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可以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
作者:田陈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抗体与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自身免疫抗体与肝肾功能指标检测,分析两组自身免疫抗体与肝肾功能的关系。结果根据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将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又分为实验组A(自身抗体检测阳性者,n=27例)与实验组B(自身抗体检测阴性组,n=23例);对肝肾功能检测指标观察发现,实验组A的CREA、TBA等肝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B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并发糖尿病,会加重患者肝肾功能的慢性损害,给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临床需提高重视,对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并发糖尿病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冯雪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辨证治疗糖尿病耳聋的方式、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耳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Tch、TG、HDL-C水平及FBG、P2BG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Tch、TG、HDL-C水平FBG、P2BG水平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耳聋可有效控制各项指标,综合疗效显著。
作者:王艳玲;徐洪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8月13日—2014年8月13日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5例行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患者病机进行有效护理,不仅护理质量高,而且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满意度,值得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瑾;郭笑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和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和护理后,空腹、餐后2 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预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进食时间,用以确保患者安全的完成透析。方法该院将2011年4月—2014年5月来该院fam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分为DN组与非DNfam组。两组患者透析当天早餐的进食时间为07:00,所食用的食物包括200(±20)mL牛奶、1块面包。上述患者分别在上机后的60 min、120 min以及180 min进食。结果两组患者餐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以及收缩压较餐前有所降低,不过DN组患者降低幅度稍大。结论在透析后的120 min内给予患者进食,不过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要确保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安全性。
作者:李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社区内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2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居民作为该的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描述性及分析性研究。结果该组262例研究对象中42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良好,151人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一般,69人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差。测试结果显示141人糖尿病基础知识回答正确,198人并发症知识回答正确,212人有关药物治疗回答正确,82人糖尿病检查、监测方法正确。结论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差,应广泛开展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老年人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林永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心理护理,密切监视血糖水平,加强术前护理及术中护理配合,避免并发症发生。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60 min,20例术中出血达500 mL以上,其余出血量在100~500 mL之间。所有患者术后创口均在一期愈合,血糖稳定,无发热、创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风险比一般人高,但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护理及术中配合工作,加强对血糖水平的监测,并及时调整控制,是能够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康复的。
作者:王红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住院病人6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两者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病人心理状态、稳定血糖、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痹汤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痹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右两侧的SCV、MCV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痹汤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加速神经传导,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丰光斌;贾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2008年3月—2013年9月,该院对37例股骨颈骨折合并1型糖尿病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统计其预后情况。结果37例中有1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余35例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率94.6%,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合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于阳;杨轶;苑广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辉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经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出现黄斑水肿、视力的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62例(64只患眼)作为研究组,并抽取同期非糖尿病眼底病变的62例患者(65只患眼)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6周、6个月时的视力水平显著优于研究组;而且术后渗漏情况显著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通过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并发黄斑水肿,对患者视力的恢复有较大影响。
作者:徐洪坤;王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伤口处理原则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处理皮肤创面来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对照组采用常规创口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为(12.5±2.6)d,明显少于对照组(22.3±5.1)d,并且有效率达到了10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患者糖尿病合并压疮,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龚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05年—2010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实验组患者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持续治疗之后,各项血糖指标比治疗之前均有所下降,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而且也可以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殿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糖尿病是我国目前高发的临床疾病之一,近年发病趋势已经逐步年轻化,糖尿病的蔓延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极易引起并发症。该院通过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努力寻找糖尿病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控制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同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全程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患者的病情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期间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血糖代谢性疾病,如果发现及时,并且得到合理规范的临床治疗,患者的病情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健康状况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邹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姜秀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1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诊治要点和措施。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临床收治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45例进行回顾式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有84.44%以上有明显诱因,临床上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儿16例,占本组病例的35.56%,经过补液、纠酸、小剂量胰岛素等综合应用,患儿均转危为安,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多有诱因,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由于年龄原因易被误诊误治,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小剂量正规应用胰岛素是治疗的首选。
作者:韩爱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iromelatine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链脉佐菌素腹腔注射加高糖高脂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Piromelatine治疗组,4周后测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TNF-α、IL-6及CRP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虎杖高剂量组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TNF-α、IL-6及CRP 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romela-tine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胰岛素,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大鼠血清TNF-α、IL-6及CRP的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黄靓;高勇强;王汉群;杨璐;朱梦霞;尹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以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份收治的46例糖尿病酮症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临床急救以及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果46例患儿经过治疗,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儿家属满意度为100%。无并发症患儿。结论糖尿病酮症酸患儿在临床上需要实施临床急救,同时辅助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儿血糖水平,减少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王乃香;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