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仪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方面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糖控制,且要预防切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后,50例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手术切口愈合及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结论对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采用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相茜;张香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2011年108例糖尿病足患者按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行高压氧治疗。10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有明显的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安久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和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和护理后,空腹、餐后2 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预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心理护理,密切监视血糖水平,加强术前护理及术中护理配合,避免并发症发生。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60 min,20例术中出血达500 mL以上,其余出血量在100~500 mL之间。所有患者术后创口均在一期愈合,血糖稳定,无发热、创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风险比一般人高,但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护理及术中配合工作,加强对血糖水平的监测,并及时调整控制,是能够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康复的。
作者:王红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方法及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7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该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67例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护理后,显效41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04%。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采取适宜的临床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素质,恢复患者治疗信心,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生活习惯。实践证明,护理措施可行,一定程度上缓解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立华;翁春莲;周亚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2月—2013年11月诊治的42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对其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及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及心电图、X线等进行检查,并对所以患者采取临床症状对症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体位性低血压症、肝大、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双肺底湿性罗音且伴有猝死,而经治疗后其症状明显改善的有29例,轻微改善的有6例,发生猝死的有1例,出现心功能不全而无法救治的有3例,自愿离院的有3例。结论对于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通过其临床症状的对应性治疗,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并良好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减少猝死率。
作者:韩庆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措施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军区干休所2013年1月—2013年12月休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1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从心理、饮食、服药、运动和血糖监测等角度入手辅以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时间护理干预实施6个月后,31名患者的FPG、2hPG和HbA1c均下降显著,与干预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度达96.8%,显著高于干预前的77.4%。结论时间护理干预是以人体生物节律为依据,更适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且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作者:董继红;朱俊;闭学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iromelatine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链脉佐菌素腹腔注射加高糖高脂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Piromelatine治疗组,4周后测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TNF-α、IL-6及CRP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虎杖高剂量组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TNF-α、IL-6及CRP 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romela-tine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胰岛素,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大鼠血清TNF-α、IL-6及CRP的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黄靓;高勇强;王汉群;杨璐;朱梦霞;尹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在目前国内外糖尿病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较慢性的疾病,不仅需要众多的药物治疗,而且还需要从食物、运动等多方面进行配合,因此,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就成为了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只有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起因,如何治疗,针对自身病情,制定健康的教育方案,从而长期的对糖尿病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还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因此,探讨一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仲巧;王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重要性。方法对术前心理及生理护理、控制血糖、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如何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让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得到安慰,从而对日后的康复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充分的术前做好生理、心理等方面护理准备,加强病人术后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杨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社区内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2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居民作为该的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描述性及分析性研究。结果该组262例研究对象中42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良好,151人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一般,69人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差。测试结果显示141人糖尿病基础知识回答正确,198人并发症知识回答正确,212人有关药物治疗回答正确,82人糖尿病检查、监测方法正确。结论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差,应广泛开展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老年人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林永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优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程序。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实验组的满意度、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预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苏华;于新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然而糖尿病却极具危险性,威胁着众多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以达到了3.82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5.5%。糖尿病之所以危险就在于它的慢性并发症,它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因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十分重要。文章试从中医治疗的角度分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作者:张振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经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出现黄斑水肿、视力的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62例(64只患眼)作为研究组,并抽取同期非糖尿病眼底病变的62例患者(65只患眼)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6周、6个月时的视力水平显著优于研究组;而且术后渗漏情况显著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通过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并发黄斑水肿,对患者视力的恢复有较大影响。
作者:徐洪坤;王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该院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糖尿病住院患者100例,25例出现低血糖现象,回顾分析这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该研究中,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概率达到25.0%,主要跟患者年龄及时间段有关。经干预后,患者低血糖现象均缓解。结论受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住院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应该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指导,以有效控制低血糖的出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崔玉斌;张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进食时间,用以确保患者安全的完成透析。方法该院将2011年4月—2014年5月来该院fam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分为DN组与非DNfam组。两组患者透析当天早餐的进食时间为07:00,所食用的食物包括200(±20)mL牛奶、1块面包。上述患者分别在上机后的60 min、120 min以及180 min进食。结果两组患者餐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以及收缩压较餐前有所降低,不过DN组患者降低幅度稍大。结论在透析后的120 min内给予患者进食,不过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要确保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安全性。
作者:李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该文就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于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孕妇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孕检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FPG、GCT、HbA1c检测值以及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效果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FPG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T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1c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bA1c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FPG、GCT的特异性和准确性(P<0.05)。结论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检测中的价值显著,有效提高了疾病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学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察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糖尿病患者64例,均给予MRI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分布及分期。结果 MRI检查发现有1219个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多发性病灶占98.3%,大脑半球的病灶占83.4%;50~80岁的年龄段为高发年龄,但慢性的病灶较少见。结论 MRI是目前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可靠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法(MSII)和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法(CSII)在治疗1型糖尿病的优势和护理风险。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62例,根据知情同意权分成两组,实验组32例,运用CSII法;对照组30例实施MSII,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总结护理风险。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应用于小儿糖尿病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MSII,血糖控制理想,护理风险小,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淑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使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无显著差异,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情况的改善,在干预后,观察组40例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达到70分,对照组仅有24例患者达到70分。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