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时间护理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董继红;朱俊;闭学先

关键词:糖尿病, 时间护理, 干休所,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措施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军区干休所2013年1月—2013年12月休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1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从心理、饮食、服药、运动和血糖监测等角度入手辅以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时间护理干预实施6个月后,31名患者的FPG、2hPG和HbA1c均下降显著,与干预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度达96.8%,显著高于干预前的77.4%。结论时间护理干预是以人体生物节律为依据,更适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且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46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初探

    目的: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以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份收治的46例糖尿病酮症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临床急救以及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果46例患儿经过治疗,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儿家属满意度为100%。无并发症患儿。结论糖尿病酮症酸患儿在临床上需要实施临床急救,同时辅助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儿血糖水平,减少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王乃香;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中医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运用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糖尿病中医症状的典型案例通过活血化瘀疗法,服用汤药及丸剂调理,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人经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血糖和尿糖亦有明显改善。结论随着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其血瘀症状越来越明显,使用活血化瘀法与部分患者的病机是相吻合的,故用此法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刘美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同伤口处理原则在糖尿病合并压疮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伤口处理原则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处理皮肤创面来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对照组采用常规创口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为(12.5±2.6)d,明显少于对照组(22.3±5.1)d,并且有效率达到了10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患者糖尿病合并压疮,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龚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患者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4例,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为主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指标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并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05年—2010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实验组患者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持续治疗之后,各项血糖指标比治疗之前均有所下降,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而且也可以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殿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2008年3月—2013年9月,该院对37例股骨颈骨折合并1型糖尿病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统计其预后情况。结果37例中有1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余35例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率94.6%,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合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于阳;杨轶;苑广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的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经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出现黄斑水肿、视力的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62例(64只患眼)作为研究组,并抽取同期非糖尿病眼底病变的62例患者(65只患眼)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6周、6个月时的视力水平显著优于研究组;而且术后渗漏情况显著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通过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并发黄斑水肿,对患者视力的恢复有较大影响。

    作者:徐洪坤;王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该文就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于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孕妇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孕检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FPG、GCT、HbA1c检测值以及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效果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FPG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T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1c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bA1c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FPG、GCT的特异性和准确性(P<0.05)。结论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检测中的价值显著,有效提高了疾病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学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时间护理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措施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军区干休所2013年1月—2013年12月休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1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从心理、饮食、服药、运动和血糖监测等角度入手辅以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时间护理干预实施6个月后,31名患者的FPG、2hPG和HbA1c均下降显著,与干预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度达96.8%,显著高于干预前的77.4%。结论时间护理干预是以人体生物节律为依据,更适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且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作者:董继红;朱俊;闭学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同注射方式治疗1型糖尿病的优势和护理风险

    目的:探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法(MSII)和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法(CSII)在治疗1型糖尿病的优势和护理风险。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62例,根据知情同意权分成两组,实验组32例,运用CSII法;对照组30例实施MSII,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总结护理风险。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应用于小儿糖尿病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MSII,血糖控制理想,护理风险小,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淑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糖尿病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对于人们的各方面生活也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以有效诊断出糖尿病的并发症状,同时,对于控制糖尿病病者的病情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关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住院病人6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两者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病人心理状态、稳定血糖、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治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1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诊治要点和措施。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临床收治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45例进行回顾式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有84.44%以上有明显诱因,临床上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儿16例,占本组病例的35.56%,经过补液、纠酸、小剂量胰岛素等综合应用,患儿均转危为安,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多有诱因,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由于年龄原因易被误诊误治,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小剂量正规应用胰岛素是治疗的首选。

    作者:韩爱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针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加以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加以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时血糖水平加以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全部获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刘俊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辉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该院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糖尿病住院患者100例,25例出现低血糖现象,回顾分析这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该研究中,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概率达到25.0%,主要跟患者年龄及时间段有关。经干预后,患者低血糖现象均缓解。结论受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住院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应该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指导,以有效控制低血糖的出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崔玉斌;张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妊娠糖尿病护理,观察组采取血糖控制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值、餐后血糖值、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早产儿、巨大儿等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孕妇血糖,降低并发症及巨大儿等不良情况发生。

    作者:孙淑丽;陈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旨在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7 d内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变化情况及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Q-Td、J-Td显著延长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d、J-Td显著延长,同时导致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

    作者:程明康;刘少华;易梦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方法及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7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该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67例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护理后,显效41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04%。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采取适宜的临床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素质,恢复患者治疗信心,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生活习惯。实践证明,护理措施可行,一定程度上缓解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立华;翁春莲;周亚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药配方颗粒辨证治疗糖尿病耳聋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辨证治疗糖尿病耳聋的方式、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耳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Tch、TG、HDL-C水平及FBG、P2BG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Tch、TG、HDL-C水平FBG、P2BG水平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耳聋可有效控制各项指标,综合疗效显著。

    作者:王艳玲;徐洪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