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张伟山;陆锐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重症肺炎
摘要:目的 分析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中抽取80名,设为健康组,选取同期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中抽取80例,设为试验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6.24±3.74)μg/L;C-反应蛋白水平为(38.72±10.69)mg/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重症肺炎的准确度为97.5%,敏感度为96.25%,特异度为98.75%,均明显高于单独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和单独C-反应蛋白检测(P<0.05).结论 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显著,可提高疾病诊断确诊率、敏感度和特异性.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痛风急性发作期采用别嘌呤醇与秋水仙碱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痛风急性发作期采用别嘌呤醇与秋水仙碱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96例在我院治疗痛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前后尿酸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380.69±43.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5.86±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50.00%)与对照组(56.2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别嘌呤醇与秋水仙碱都可用于治疗急性发作期的痛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且较为严重,但秋水仙碱的治疗效果更佳,更适用于临床的治疗.

    作者:张红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比较研究

    目的 分析将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二、三联律检出方面,与常规的心电图相比,检出率明显高,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各项检出率明显要高,值得应用.

    作者:于晔;王淑琴;张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38例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巯咪唑1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治疗的第1、8、15、22天进行甲状腺内肌注地塞米松5 mg.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情况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FT4、FT3、TSH、TGAb与TPOAb水平均有所下降,CD4+/CD8+增高;观察组血清TNF-α、FT4、FT3、TSH、TGAb与TPOAb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张斌;陈炜炜;虞慧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价值

    目的 对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例疑似高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根据5例疑似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4例患者被确诊为高钾血症,1例与血清钾测定结果不相符.结论 使用心电图对高钾血症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有效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心电图改变的程度会伴随血清钾水平的提高而加重,使临床确诊率明显优化,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赵锦秀;苟生玲;陈晓英;赵顺英;程启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例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取同一时期我院收治的20例抗NMDAR脑炎患儿开展研究,分析NMDAR脑炎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患儿11例、女患儿9例,年龄0.8岁-11.5岁,中位年龄为6.3岁,临床表现:8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4例患儿出现精神行为改变,12例患儿出现语言障碍,出现面部或肢体不自主运动患儿16例;13例患儿出现惊厥;8例患儿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尿潴留6例;12例患儿出现发热,以低热为主.脑脊液检查中4例蛋白升高、10例白细胞轻度升高,同步采集标本查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抗体类型IgG),14例血清抗NMDAR抗体阳性,20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在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通过Rankin量表进行评价,0-2级者为12例.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患儿临床症状多样,一般的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无显著异常或特异性,诊断特异性较低,诊断较为困难.采用脑脊液及血清同步抗NMDAR抗体检查,可有效提高此病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治可改善疾病预后及减少疾病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庄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康复理疗仪对脑梗死卧床患者褥疮形成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康复理疗仪对脑梗死卧床患者褥疮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卧床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较为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理疗仪措施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从生活质量到生活质量总分相关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理疗仪可促进压疮患者创面的愈合,使患者血液循环得以促进,治疗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作者:李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新生儿4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新生儿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依从性、新生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护理依从性,使新生儿不再抗拒护理工作,减少了护理难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新生儿及其家属更容易接受,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卓春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岛状皮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的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岛状皮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岛状皮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手术的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综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皮瓣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皮瓣断蒂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和皮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接受岛状皮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皮瓣存活率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皮瓣断蒂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和皮瓣感染率,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满意度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护理保健对产褥期妇女的影响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护理保健对产褥期妇女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产褥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保健方法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干预;且对40例产褥期妇女的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乳腺炎)、生活质量、满意度及保健知识知晓度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褥期妇女护理满意度及保健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保健对产褥期妇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的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行急诊介入(PCI)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35例,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社会限制、角色功能、总体健康与情绪功能)与预后结局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为显著,预后结局较为理想(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其自身预后结局,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使得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照组患者不实施自我管理行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自我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监测血糖、预防高低血糖方面,观察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对患者FPG、2hPG以及HbA1c指标进行分析,患者自身控制是否良好与HbA1c指标有着密切关联.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但是在饮食方面、运动能力方面没有进行控制,从而导致血糖不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较低,对血糖控制情况不是很理想,可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社区人员的宣传、家属督促等方面,让其纠正错误饮食习惯,适当开展运动,从而达到稳控血糖的目的.

    作者:张家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樟木头镇户籍老年人口进行健康管理的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樟木头镇户籍老年人口进行健康管理的模式.方法 在2015年12月-2017年11月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2,200名樟木头镇户籍老年人口进行健康管理(作为实验组),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未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2,200名樟木头镇户籍老年人口进行健康管理(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覆盖率、慢性疾病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慢性疾病控制率.结果 实验组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覆盖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慢性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老年人口的慢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樟木头镇户籍老年人口进行健康管理的模式较为理想,能降低患者患者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健康管理覆盖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慢性疾病控制率.

    作者:张菲;王启;唐琴;戎镇臻;张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对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6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伴有焦虑情绪的33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34例不伴有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情况.结果 两组之间心电图指标对比,观察组在室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方面的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对患者心电图有着较大的影响,患者焦虑情绪与室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加强心理干预,防止对治疗结果造成影响.

    作者:梁嘉麟;黄东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DCA循环法在肿瘤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总结

    目的 研究PDCA循环法在肿瘤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总结.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肿瘤内科护理实习生4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PDCA循环法)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各20名,评价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理论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生各考核成绩优异,带教满意度高(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有利于优化护生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易梦婷;邱圣红;周晓春;黄秀兰;夏圆圆;王利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利用阴道镜联合普刀治疗时的可行性,并分析期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共9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26).结论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

    作者:宁伶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实践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7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人数明显较低(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程洁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护理中的应用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于2015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16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月份奇偶性分时常规组和研究组,各80例,常规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的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并对两组产妇护理期间的产后出血情况和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概率,并能给予产妇较好的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秀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接收的100例急腹症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分诊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突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比常规护理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腹症患者中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效果尤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韵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肤痔清软膏对结痂创面溶痂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肤痔清软膏对结痂创面溶痂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小面积烧伤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上使用肤痔清软膏对患者进行医治,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深II度创面基本上没有形成疤痕,浅Ⅲ度创面愈合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疤痕,但未造成功能障碍.结论 对于浅Ⅱ度和浅Ⅲ度中小面积的烧伤患者而言,选择肤痔清软膏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结痂创面溶痂,还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潘伯骁;朱晓明;卢华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比较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心衰、高血压、低血压、高血钾、低血糖、失衡综合征)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丘柳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