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藜芦醇通过P38 MAPK通路参与对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晓光;李戈辉;齐晓非

关键词:白藜芦醇, p38-MAPK, 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对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再灌注+白藜芦醇预处理组(IRR组,n=12).通过肠系膜动脉夹闭缺血45min后再开放再灌注4h复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模型.计算肺湿干重比值(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ASIA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检测肺组织中磷酸化p38 MAPK (p-p38 MAPK)表达量.结果:病理切片可见IR组肺湿干比增加,组织染色可见肺泡上皮细胞肿胀,肺泡壁增宽,肺间质和肺泡腔水肿明显,肺泡内炎症细胞、红细胞和蛋白渗出明显增多.炎性因子(TNF-α,IL-6)表达增加,p38MAPK表达增加.用白藜芦醇预处理后,W/D比IR组减少,肺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p38表达较IR组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p38MAPK通路参与保护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肺损伤.
心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CRISIS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对血运重建术后,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HFrE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运重建且术前30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患者1 247例,根据术前RDW-CV水平分为两组,即RDW-CV> 12.6%为升高组,另一组为正常组,平均随访时间达41.8个月.并对比两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等终点事件.结果: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的RDW-CV是患者全因死亡(OR=2.363,95% CI:1.443 ~3.871,P=0.001),心血管死亡(OR=2.334,95% CI:1.163 ~4.684,P=0.011),心脏性猝死(OR=4.734,95%CI:1.131~19.806,P=0.034)的预测因素.结论:RDW-CV是影响血运重建术后冠心病合并HFrEF预后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的RDW-CV可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脏性猝死风险.

    作者:彭丁;王韶屏;柳景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缺血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心血管病医生的挑战

    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中国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主要病因与发达国家一样,同为缺血性病因(占49.4%).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相关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预后更差,关于缺血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HF-REF CAD)的治疗对于心血管病医生是具有挑战性的,尽管关于此种情况的研究已经超过30年,但从定义到治疗都缺乏有力的研究证据.

    作者:韩智红;吴学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通过P38 MAPK通路参与对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对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再灌注+白藜芦醇预处理组(IRR组,n=12).通过肠系膜动脉夹闭缺血45min后再开放再灌注4h复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模型.计算肺湿干重比值(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ASIA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检测肺组织中磷酸化p38 MAPK (p-p38 MAPK)表达量.结果:病理切片可见IR组肺湿干比增加,组织染色可见肺泡上皮细胞肿胀,肺泡壁增宽,肺间质和肺泡腔水肿明显,肺泡内炎症细胞、红细胞和蛋白渗出明显增多.炎性因子(TNF-α,IL-6)表达增加,p38MAPK表达增加.用白藜芦醇预处理后,W/D比IR组减少,肺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p38表达较IR组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p38MAPK通路参与保护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肺损伤.

    作者:王晓光;李戈辉;齐晓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发支架内血栓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再发支架内血栓(rS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内血栓患者84例,随访0.5 ~56个月,将期间再次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11例作为实验组(rST组),余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两次造影和介入治疗情况,筛选rS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阿司匹林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P =0.091)以及再次置入第一代DES(P=0.011)这两项参数的P值<0.1,纳入COX多因素回归,确定再次置入第一代DES是rST的危险因素(RR=5.828,95% CI=1.091 ~ 31.117,P=0.039).结论:支架内血栓复发率高,再次置入第一代DES是rST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增加再发血栓的风险.

    作者:周阔;吕树铮;宋现涛;柳弘;田晋帆;崔孔勇;闫云峰;陈凌霄;秦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以及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01例OPCABG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包括输血类型和数量以及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脑梗死,将所有患者分为脑梗死组(n=25)和对照组(n=276).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呼吸机辅助时间>48h、住院时间、ICU时间、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输血浆量和输血小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输血小板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低血压、输血浆以及输血小板是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围术期输血小板或血浆是CABG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术后出血量多的患者应重点关注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进行对症处理.输血小板和血浆的不良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菲;邵涓涓;侯晓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急诊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病例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所有入住我院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①研究连续监测1 240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共221例,总计3 192导管日,中心静脉置管率为17.8%.②留置中心静脉患者发生CRBSI 14例(15例次),感染率为6.3%,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4‰.③15例次CRBSI共检出1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2株(63.2%),革兰阳性球菌7株(36.8%).革兰阴性杆菌碳氢酶烯耐药率为50%;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占主体(71.4%),苯唑西林耐药率为71.4%.④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1例死亡,发生CRBSI患者死亡5例(35.7%).调整年龄、性别,引入基础感染状态、是否合并器官衰竭等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BSI并未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OR=2.03,95% CI:0.619 ~6.651,P>0.05).结论: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是发生CRBSI高危人群,置管时间延长显著增加CRBSI风险.CRBSI患者病原菌中,碳氢酶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高,对患者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孙黎黎;陆艳辉;米玉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尿酸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UA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联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437例,进行2年的随访,终共有368例,完成了第二次PCI并符合该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入统计分析.结果:368例患者(男性108例,女性260例),平均年龄(58.71±10.25)岁,其中有74例发生了ISR,发生率为2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和其他混杂因素后,UA每增加50μmol/L,糖尿病患者ISR的风险增加19%(HR=1.19,95%CI:1.05 ~ 1.34,P =0.006).结论:血尿酸水平是冠状动脉ISR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临床预测并预防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ISR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建龙;王志坚;史冬梅;刘宇杨;赵迎新;杨丽霞;成万钧;周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成纤维细胞特异敲除转录因子ATF3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特异敲除转录因子ATF3基因的小鼠模型.方法:利用胚胎显微注射法构建在ATF3基因携带loxP位点的小鼠(ATF3fl/fl),以成纤维细胞细胞特异性表达的Col1 a2-Cre介导ATF3条件性敲除,筛选出成纤维细胞条件性敲除ATF3的小鼠(Col1 a2-ERCre:ATF3fl/fl);取鼠尾DNA进行PCR鉴定基因型,腹腔注射他莫昔芬诱导该基因敲除;12只敲除小鼠和12只同窝野生型小鼠各分为心脏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sham)组,术后2h取心脏组织研磨后流式细胞分选成纤维细胞,进而提取mRNA并反转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TF3的表达;另取4只敲除小鼠和4只同窝野生型小鼠复制I/R模型,术后6h取心脏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ATF3表达.结果:鼠尾DNA PCR鉴定基因型结果显示Cre基因型为阳性,ATF3 loxP基因型为纯合阳性;与假手术组相比,野生型小鼠术后心脏成纤维细胞ATF3表达明显升高[(0.02534±0.002654)vs.(0.5982±0.03495),P<0.0001],与术后野生型小鼠相比,术后条件性敲除组心脏成纤维细胞ATF3表达明显降低[(0.5982±0.03495)vs.(0.06456±0.005704),P<0.0001];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显示野生型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ATF3蛋白表达,条件性敲除小鼠ATF3蛋白未见表达.结论:成纤维细胞特异敲除ATF3小鼠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基础.

    作者:陈博雅;张聪聪;李玉琳;王绿娅;杜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对比研究初探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32例,共34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SMI、DS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MI与DSA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5,提示SMI技术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结果可靠.结论:SMI技术操作方便、无创、无放射性,可以判断颈内动脉起始段管腔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可以作为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首选影像学筛查手段.

    作者:包晶晶;张蕾;王明月;王言憬;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G)后,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术后发生的心房颤动(AF)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大兴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28例OPCABG患者,观察围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42例和非AF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动脉氧分压、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等因素与OPCABG术后AF发生的相关性.结果:OPCABG术后AF发生率为32.8%,多发生于术后1~3d.两组间比较显示:AF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动脉氧分压、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与非A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左心房内径、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是OP-CABG术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G术后AF的发生与年龄、左心房内径、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密切相关.

    作者:金琪琳;王丕杉;曹向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值2010年10月,安贞医院连续收入的首次急性STEMI并行PPCI的患者448例.根据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为:无复流组合并心动过缓20例和对照组428例.血管造影无复流被定义为:PPCI术中的TIMI血流分级0~2级.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定义为:术前心率≥60次/min,术中心率持续性或一过性< 60次/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结果:PPCI术中无复流组合并心动过缓患者20例,对照组428例,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5%.研究共纳入33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罪犯血管是前降支、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年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HGB等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OR =5.615,95% CI:1.266~24.911)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OR=3.082,95% CI:1.176~8.078)可作为预测PPCI术中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可作为预测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勇;吕树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回顾性心电门控CT肺动脉成像评估慢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膨胀性的价值

    目的:探讨ECG-gated CT肺动脉成像(CTPA)评估慢性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肺动脉膨胀性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至8月,于我院行CTPA检查患者中筛选出慢性肺栓塞(实验组)40例,正常组(对照组)33例;并根据右心室射血分数(EF)将实验组细化分为:A组26例(EF>50%)、B组14例(EF<50%).测量各级肺动脉[主肺动脉(MPA)、左肺动脉(LPA)、右肺动脉(RPA)及左/右段级肺动脉(LsPA/RsPA)]的大截面积(CSAmax)、小截面积(CSAmin)并计算肺动脉膨胀性(DPA).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A组与B组大截面积、小截面积及肺动脉膨胀性的差异,并行肺动脉膨胀性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近端肺动脉的大、小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MPACSAmax(804.00±233.47)vs.(648.82±196.13) mm2,P<0.01;MPACSAmin (719.30±231.94)vs.(563.64±159.39) mm2,P<0.01;LPACSAmax (476.43±120.11) vs.(411.21±90.65)mm2,P=0.01;LPACSAmin (421.10±116.34)vs.(366.58 ±91.14) mm2,P =0.03;RPACSAmax (548.10±141.89)vs.(485.21±135.71) mm2,P =0.06;RPACSAmin(466.18±147.81)vs.(407.12±122.72) mm2,P=0.07].实验组的近端肺动脉膨胀性与对照组相近(P>0.05),而段级肺动脉膨胀性则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B组(EF<50%)左、右肺动脉膨胀性低于A组(EF>50%)(P<0.05),而两组段级肺动脉的膨胀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各级肺动脉膨胀性与RVEF无明显相关.结论:回顾性ECG-gated CTPA检查评估慢性肺栓塞的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膨胀性,发现段级肺动脉膨胀性减低可能早于近端肺动脉;当近端肺动脉膨胀性也下降时,可能伴随着右心衰竭.依据右心功能、肺动脉膨胀性变化评估慢性肺栓塞患者病情进展,从而采取不同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窦瑞雨;张楠;常星;杨海霞;张丽君;范占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iR-22-3p在腹主动脉瘤中对金属基质蛋白酶-9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miR-22-3p在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对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作用.方法:20只apoE基因敲除(apoE-/-)雄性小鼠均等为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无处理,Ang-Ⅱ组给予Ang-Ⅱ(1 500ng· min-1·kg-,6w)微量泵持续灌注,超声观测6周后腹主动脉成瘤率.6周后取成瘤小鼠血管组织RNA,实时PCR测量miR-22-3p的表达;提取野生小鼠血管组织中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同时进行上述三种细胞系及内皮细胞系的培养,实时PCR检测各种细胞miR-22-3p的表达以发现其细胞来源.取10只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Ang-Ⅱ微量泵灌注,agomiR-22组内眦静脉注射agomiR-22,对照组内眦静脉注射agomiR空载体(agomiR-NC),每5天1次.6周后超声观测腹主动脉成瘤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周后Ang-Ⅱ组主动脉组织中miR-22-3p表达显著下降[(0.00079±0.00029) vs.(0.00042±0.00023),P<0.05].在各种原代与细胞系培养中,miR-22-3p仅于平滑肌细胞上表达,在灌泵6周apoE-/-小鼠中补miR-22-3p后,腹主动脉瘤成瘤率明显下降(75%vs.0,P<0.05);MMP-9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在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miR-22-3p仅在平滑肌细胞表达且降低,MMP-9升高,但补充后miR-22后降低,提示miR-22-3p可能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生.

    作者:戴楠;刘畅;陈博雅;李玉琳;王绿娅;杜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61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LVEF≥50%)的尿毒症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30例,分析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应变参数,并分析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参数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E/A)及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RV GLS)绝对值均减低(P<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E/Em)、右心室等容舒张期(IRT)及Tei指数增高(P<0.05).尿毒症患者右心室Tei指数与LVGLS绝对值呈负相关(r=-0.364,P<0.05),RV GLS绝对值与LV GLS绝对值呈正相关(r=0.488,P<0.05),与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呈正相关(r=0.411,P<0.05),与TAPSE呈正相关(r=0.546,P<0.05),与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呈负相关(r=-0.495,P<0.05),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不同程度减低,且与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等相关;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更敏感识别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对临床管理、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蒲利红;徐丽媛;杨娇;王月丽;李嵘娟;谢谨捷;杨娅;卞维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出血对术后心肌梗死风险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大出血与术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了自2009年12月22日至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行OPCAB术的冠心病患者,收集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围手术期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出血相关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危险因素,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确定围手术期大出血是否是术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 830例患者,其中出血组362 (9.5%)例,非出血组3 468 (90.6%)例.202例术后心肌梗死事件(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大出血(OR=1.73,95% CI:1.16 ~2.59,P=0.008)会对OP-CAB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风险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围手术期大出血是OPCAB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患者的术后心肌梗死风险比非出血患者高出90%(OR=1.90,95%CI:1.26 ~2.86,P =0.00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大出血是术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大出血会使术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85%.

    作者:刘巍;席子惟;顾承雄;董然;闫振娴;周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性脑灌注在大体重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性脑灌注技术用于超重(BMI≥24kg/m2)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手术超重患者997例,按停循环开始时鼻咽温不同,分低温组(LM组,20.1 ~ 24.0℃,n=662)和高温组(HM组,24.1 ~28.0℃,n=335).比较其临床预后,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结果:62例(6.2%)住院死亡,42例(4.3%)严重神经系统损伤.与低温组患者相比较,高温组患者行半弓置换术比率较高(23.0%vs.11.0%),而行孙氏手术操作比率较低(75.2%vs.8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1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可比性较好.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4.3%vs.7.6%,P=0.19)、术后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6.5%vs.5.5%,P=0.67)及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未见高温是住院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结论: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用于主动脉弓部手术时,较高的鼻咽温能够安全用于超重患者.

    作者:王晓朦;杨峰;侯登榜;王红;侯晓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存活心肌及与侧枝循环形成的相关性

    目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行18F-FDG 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测左心室存活心肌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评估其与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CTO患者60例,1周内分别完成99mTc-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SPECT/CT(GSPECT)断层显像和18F-FDG门控心肌葡萄糖代谢PET/CT显像(GPET)评价左心室存活心肌及左心室整体功能,冠状动脉造影评价CTO病变的位置、血管数量及侧枝循环形成.GPET数据采用定量门控心脏断层软件QGS分析,获取左心室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侧枝循环形成的程度应用Rentrop分级评价.比较CTO患者中侧枝循环形成不同的患者存活心肌的部位、范围及左心室功能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CTO患者Rentrop分级不同的患者中,侧枝循环良好组(RentropⅡ和RentropⅢ)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优于侧枝循环不良组(RentropⅠ和Rentrop 0级),但是侧枝循环良好组与侧枝循环不良组患者18F-FDG PET/CT评价的存活心肌的范围及左心室整体功能和重构状态未见明显差异.侧枝循环形成与心肌梗死区域存活心肌的范围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侧枝循环良好组,有10%的患者存活心肌面积≤10%,通过血运重建术开通闭塞血管后,预估患者的临床获益小;而在侧枝循环不良组,仍有10%的患者存活心肌的面积>10%,通过血运重建术开通闭塞血管后,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功能恢复较好,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结论:CTO病变患者心肌存活范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侧枝循环形成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进行介入及搭桥血运重建术前,综合评级存活心肌的部位、范围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能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翟光耀;王建龙;刘宇扬;周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被漏诊的De Winter ST-T改变1例

    患者男性,68岁,主因活动后胸痛3d,加重3h于2017年10月20日急诊入院.患者近3d反复于活动后出现胸痛,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后5~ 10min可缓解,未至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治.就诊当日晨起于排便后再次出现胸痛,性质较前加重,伴头晕、大汗,持续不缓解,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吸烟30余年,5~ 10支/d.9月前因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查体:BP 110/70mmHg(1mmHg=0.133kPa),双肺底少量湿啰音,心率6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急诊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V2 ~ V6导联ST段上斜型压低0.1~0.3mV,T波略高耸,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05~0.1mV,avR导联ST段抬高0.1mV.化验TnT、TnI轻度升高,考虑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予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扩冠状动脉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梁思文;刘青波;陈晖;赵慧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在脂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angiopoietin-like proteins,ANGPTLs)是一类分泌蛋白,其结构与血管生成素蛋白家族的成员具有很大相似性,并对脂代谢、血管生成和干细胞生物学等具有多种效应[1-2].然而,ANGPTLs不结合血管生成素受体,提示ANGPTLs的功能可能与血管生成素不同.ANGPTL家族包含八个成员,除ANGPTL5只在人类表达,其他ANGPTLs成员在人类和小鼠中均有表达[1].ANGPTL1-7都由N端卷曲螺旋结构域和C端纤维蛋白原结构域组成,ANGPTL8是ANGPTL家族的非典型成员,缺乏N端卷曲螺旋结构域和C端纤维蛋白原结构域[3].另外,ANGPTL在N端含有高度疏水性的区域,这是蛋白质分泌信号序列的典型特征,ANGPTL8的N端结构域与ANGPTL3和ANGPTL4有20%的同一性,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1].研究报道,ANGPTLs中ANGPTL3、ANGPTL4和ANGPTL8均可影响脂质代谢[1].故本文主要综述ANGPTL3、ANGPTL4、ANGPTL8在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朱苗苗;周洁;秦彦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常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症状,预防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倘若患者能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此谓理想的治疗结果.然而目前药物治疗存在众多问题:有效性不能长期维持,继续服药疗效下降,或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而停药.由于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是长期或终身的,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另外,积极的药物治疗往往也不能阻止心房颤动病程的进展,患者的心功能或终将随着病程延长恶化.

    作者:王璐;董建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