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

姚道阔;贾三庆;王雷;李虹伟;张宇晨;王永亮;王宇朋;赵林;丁荣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乌拉地尔, 心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54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生理盐水.观察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充血分级(MBG)、ST段回落、心肌坏死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乌拉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相比,PCI后cTFC降低、MBG增加、ST段回落增加、LVEF增加、CK和TnT峰值降低(P均<0.01).结论:乌拉地尔可改善AMI急诊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梗死面积,不增加住院期间MACE.
心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评价和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其主要目标是:1.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发病至开通时间;2.恢复心肌有效再灌注.然而,AMI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供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称为心肌无再流现象(myocardial no-reflow phenomenon),发生率高达37%[1-2].多项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心肌组织无再流是发生于再灌注后逐渐发展的动态过程,其结果心肌彻底坏死、梗死范围扩大,心室扩张和重构,心功能低下和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住院病死率增加5~10倍,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3-4].因此,国际心血管界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单纯冠状动脉再通的时代转向微血管灌注的时代.

    作者:杨跃进;赵京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54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生理盐水.观察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充血分级(MBG)、ST段回落、心肌坏死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乌拉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相比,PCI后cTFC降低、MBG增加、ST段回落增加、LVEF增加、CK和TnT峰值降低(P均<0.01).结论:乌拉地尔可改善AMI急诊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梗死面积,不增加住院期间MACE.

    作者:姚道阔;贾三庆;王雷;李虹伟;张宇晨;王永亮;王宇朋;赵林;丁荣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龄患者主动脉瓣膜退行性病变生物瓣膜置换手术38例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高龄主动脉瓣膜退行性病变生物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我们对38例>70岁的主动脉瓣膜退行性病变的生物瓣膜置换手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死于术后第二天主动脉破裂,1例脑栓塞合并左侧肢体偏瘫,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后1年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满意.结论:高龄主动脉瓣膜退行性病变生物瓣膜置换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牛兆倬;池一凡;孙忠东;孙龙;孙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比评价右心室功能

    目的:证实门控心室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比较用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量的高血压患者右心室功能指标间量的相关性.结果: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测得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右心室三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Sm)与门控心血池测定的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呈显著正相关;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与门控心血池测定的右心室高峰充盈率(RPFR)具有相关关系.结论: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能够用于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作者:甄力莳;李环;郑霄云;崔霞;李晓鸣;黄歆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扩张方法对兔静脉移植物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扩张方法对兔静脉移植物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兔72只,按扩张液(空白对照、罂粟碱和罂粟碱+维拉帕米)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用相同扩张液分别以30 mmHg、40 mmHg、50 mmHg和100 mmHg扩张2 min,再保存30 min.实验终了取静脉,测量扩张后单位面积血管内皮细胞死亡数目,测定内皮细胞功能.结果:相同扩张压力下,扩张后各组均有内皮细胞死亡,但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各组内皮细胞功能均有降低,C组明显高于A组、B组(P<0.01).A组和B组扩张压力在50 mmHg时,内皮细胞损伤轻;而C组以40 mmHg佳(P<0.01).结论:新的扩张方法可减轻兔静脉移植物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李寒;陈建明;张载高;贝亚军;解水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TLR4与TNFα mRNA表达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大鼠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TX在ETM中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ETM组,PTX组;ETM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 mg/kg,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TLR4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ETM组心肌组织中TLR4与TNFα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1);注射PTX后心肌组织中TLR4与TNFα mRNA表达分别比ETM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PTX可通过抑制ETM心肌组织TLR4功能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抑制促炎症因子表达,对ETM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顾建军;叶记录;孙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农村自报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行为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农村自报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相关知识及治疗状况.方法:2002年在北京昌平、顺义、房山、大兴四区随机抽取25~64岁的农村户口居民1 605人进行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共获得自报高血压患者360人.结果:高血压患者缺乏锻炼率为62.2%,超重和肥胖率为73.3%.高血压患者饮酒、多食盐对血压的影响及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知晓率较高,知晓率超过80%.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偏低,仅为29.4%.高血压患者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和电视(83.9%).85.3%高血压患者近1个月曾服降压药,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80.8%从医生那里获得,就医的主要场所是村医疗点(65.5%),59.2%至少每月测量1次血压.结论:高血压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和缺乏运动,患者有关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需要普及,提高基层医生对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治疗和健康教育,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对改变农村高血压患者行为和血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江莲;左惠娟;邓利群;姚崇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984-1999年北京2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研究

    本研究分析了1984-1999年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开展的5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比较北京市人群15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特点,为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刘飒;赵冬;王薇;刘军;秦兰萍;曾哲淳;吴兆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生物发光技术在活体干细胞治疗学研究中的应用

    新的生物发光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观察实验动物活体内生物学现象的窗口,使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实时示踪生物学的过程成为可能.

    作者:胡著涛;黄益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血压防治进展(第三讲)

    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现代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措施有2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中重要的方法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lifestyle modification,LM).

    作者:吴兆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氨溴索对吸烟大鼠支气管黏膜超微结构及BALF中IL-8 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被动吸烟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吸烟模型组和氨溴索干预组.采用吸香烟法建立大鼠支气管炎模型.氨溴索干预组自模型开始建立时给予氨溴索片40 mg-1.kg-1.d-1,分2次喂食.2个月后,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气道的超微结特点,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瑞氏染色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模型组大鼠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明显脱失、减少、紊乱、倒伏、扭曲及粘连,杯状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上皮细胞萎缩,断裂甚或脱失,炎性细胞浸润.氨溴索干预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仍具有病理改变.但镜下改变较吸烟模型组明显减轻;吸烟模型组与氨溴索干预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但吸烟模型组与氨溴索干预组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吸烟模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ALF中IL-8和TNF-α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氨溴索干预组BALF中IL-8和TNF-α的水平与吸烟模型组比较降低(P<0.01).结论:吸烟引起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明显脱失,杯状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炎性细胞浸润,BALF中IL-8、TNF-α、细胞计数增多,应用氨溴索的大鼠气道炎症减轻,氨溴索对吸烟引起的大鼠气道支气管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翠香;王伟;张忠玲;王英田;周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维拉帕米治疗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

    维拉帕米为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用来控制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不常规用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随着对室速电生理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某些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特殊类型室速,维拉帕米对其有一定的疗效.现将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的3例特发性左心室室速和1例伴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报道如下.

    作者:李成浩;路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北京基层医师中实施的运行机制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基层医师贯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的运行机制障碍,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具体措施.方法:系统随机抽样调查指南在400名北京市城乡基层临床医师中的执行情况.结果:基层医师培训率为29.0%;向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解释工作的医师比例为80.8%,城乡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城乡继续教育的渠道不一,差异有显著性(P<0.001);62.8%的基层医师反映基层药物种类少;19.8%的基层医师接收过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结论:1.应改进对基层医师的培训方法和内容.2.基层医师非药物治疗指导方式有待提高.3.从教育形式和内容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4.完善贯彻指南的激励机制.5.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应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降压药物种类使用的政策.6.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管理的费效比.

    作者:任京媛;姚崇华;刘姝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螺内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制备I/R模型前应用螺内酯组(SPI).测量左心室功能、光镜及电镜观察标本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Bcl-2和Bax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1.I/R组心功能较SHAM组明显下降,SPI组较I/R组改善;2.SHAM组心肌结构完整,I/R组心肌结构损害严重,SPI组心肌结构损害较轻;3.SPI组Bcl-2表达阳性率高于SHAM组与I/R组,I/R组Bax阳性表达率高于SHAM与SPI组;4.TUNEL结果显示,I/R组细胞凋亡程度高于SHAM与SPI组.结论:螺内酯减轻I/R中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作者:夏勇;丁汝跃;李东野;陈清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过去十几年里第一批瓣膜置换的患者,置换的瓣膜功能逐渐减退,需要再次手术置换.再次开胸时由于组织粘连严重,解剖层次不清,分离组织时创面大易出血,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CBP)管理较复杂.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4月实施再次心脏瓣膜手术53例.现将CBP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凤珍;龚庆成;董培青;刘瑞芳;倪虹;杨璟;刘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转复及胺碘酮的干预作用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 h和7 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 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 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 h和7 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 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 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作者:喻学刚;席玉胜;肖波;钟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家兔呼吸机所致肺损伤HSP70与I-κB α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炎症反应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意义以及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术后,分别接受不同潮气量(TT)的通气,通气时间均为4 h.对照组(VT=10 mL/kg,NVC组),始终以正常条件通气,致伤通气+3 cm H2O PEEP(VT=40 mL/kg,PEEP=3 cm H2O,PEEP组),致伤通气+0 cm H2O PEEP(VT=40 mL/kg,PEEP=0 cm H2O,ZEEP组).机械通气开始后4 h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家兔肺组织HSP70及I-κBα的表达.结果:家兔在致伤机械通气4 h后,光镜下可见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增加,且与I-κBα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在致伤机械通气的同时加用PEEP,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SP70表达增加可能通过阻断I-κBα的降解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避免YILI,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加用PEEP可使家兔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

    作者:秦雪冰;俞森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氟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AMI术后6 h随机分为:AMI对照组;氟伐他汀组;假手术组.直接灌胃给药8周后行高频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心脏重塑指标和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MCP-1 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E峰减速度、E/A、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和MCP-1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左心室短轴速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均显著降低(P<0.01).与AMI组比较,氟伐他汀组的LVEDD、LVEDV、E峰、E峰减速度、E/A、LVEDP和左心室、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CVF和MCP-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FS和EF显著升高(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心室重塑,延缓心衰进展,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MCP-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刘宇宏;刘启云;曾秋棠;陈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19例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80%的冠心病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

    作者:任发成;王学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