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贤;朱良争;钟家宝;周婷
目的探讨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4年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682例,其中38例未触及肿块.主要根据临床体征乳头溢液、腺体不均质增厚伴质韧、乳头糜烂或结痂、乳头回缩,以及乳腺钼钯,彩超检查发现,全部病例接受手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71.05%为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结果38例中2 8例有临床症状,其阳性率73.6 8%;28例彩超检查中15例显示异常,阳性率53.57%;25例钼钯摄片中13例,阳性率52.0%.结论临床体征、乳腺钼钯及彩超检查有助于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避免漏诊误治,提高治疗乳腺癌的生存率.
作者:胡惠芳;钱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多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方法测定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骨密度、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心瓣膜变化,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有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1+e-(-15.029-1.391×1+1.212×2+0.213×4+0.762×5+1.346×6)].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甲状旁腺素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为保护性因素.
作者:曹梅芳;牛昕;姚嫒;王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住院老年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死亡组平均年龄、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BMI)、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l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缓解出院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2.缓解出院组以单纯性酸碱失调为主,且以呼酸为多,而死亡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酸碱失调.结论测定相关指标,加强监护与治疗,对老年肺心病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徐武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病即非肿瘤,亦非炎症的增生病变.但因其主要临床体征为乳房疼痛及肿块,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为部分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我院进行乳腺检查的患者中,50~70%患者诊断为此病.我院治疗乳腺增生部分患者以中药为主,经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血压是糖尿病极其常见的合并症.由于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迅速增长已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因肥胖、种族和年龄不同在糖尿病病人中约有20%~60%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常表现为包括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中心型肥胖、血脂异常等的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大约5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IR和/8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有T2DM和高血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约是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2倍,在糖尿病的患者中7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往往与高血压有关.近一项包括12 550例成年人的前瞻性列队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T2DM的发生率是血压正常对照的2.5倍,这也提示这两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是同时存在[1],为此作好这方面的预防工作是近期的关键.
作者:杨昆;张丽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世纪以来,冠心病(CHD)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年来,各国医学界为防治冠心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病因研究方面,除公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遗传、吸烟等)外,大量事实表明,心理情绪、行为因素与冠心病发病有关.1950年美国的弗瑞德曼和罗生曼发现在患冠心病患者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行为特征为个性强,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燥、紧张、好冲动、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具功击性他们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并且他们还把性格安宁、松驰、易相处、抱负少顺从的人称为B型行为类型.
作者:曾仕英;宋文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采默氏病(Alzheimer's Disaese简称AD),它是以老年人(年龄在60岁以上)脑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记忆、认知、行为和人格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症.其临床特点是进行性加重的智力衰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以及人格改变等.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26例AD患者分组进行了临床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急救工作越来越受到医院与社会家庭的重视.在临床急诊工作中,考虑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且病情变化快,活动不便等特点,急出诊对争取抢救时机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大意义.我院干部急诊室实行的急出诊制度为及早救治急重患者,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回顾近年来为老年人急出诊的实践,对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讨论.
作者:侯鲁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了调脂降糖片治疗糖尿病血瘀证30例,观察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分组,分为调脂降糖片复方组(调脂降糖片和肠溶阿斯匹林)和西药组(肠溶阿斯匹林).结果复方组明显临床症状,与西药组(肠溶阿斯匹林)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ET含量降低.西药组降至77.647±40.063pg/ml,复方组下降至65.907±34.087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01,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后患者血浆NO的含量降低,复方组下降了29.460±14.703umol/l,而西药组仅减少6.065±13.767umol/L,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显着(P<0.001.结论说明调脂降糖片具有降低血浆NO和ET含量的作用,降低血黏度的作用,而单用西药作用不明显.
作者:张振贤;朱良争;钟家宝;周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从1954年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成功以来,不断完善发展的肾移植手术已成为晚期肾脏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肾移植患者术后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入于较低下的状态,肺脏因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成为移植术后易受感染的脏器.器官移植术后的病毒感染多为巨细胞病毒感染(CMV),尤其是CMV肺炎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达65%以上[1].由于一些患者缺乏对移植后感染的认识和了解,认为移植后病情会转危为安,对于突如其来的感染所产生的严重症状产生恐惧心理甚至频死感,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对其术后及感染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为日后对他们进行心理支持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耿荣娟;刘晓华;陈筱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为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32例不同程度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共42只眼,采取现代囊外白内障术囊外摘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都有所改善,术后矫正视力:其中22只眼≥0.3(52.4%),16只眼0.05~0.3(38.1%),4只眼≤0.05(9.5%).心血管病不是老年患者的白内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只要采取适当的处理,依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肇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合理的用药可以使疾病药到病除,但不合理用药不但不能解除病疼,反而增加负作用,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给病人带来非正常的经济损失.下面是我们近几年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的几种不合理用药的体会.
作者:谢京航;赵改书;温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高血压患病率已近18.8%,治疗控制率还不到6%[1].为降低高血压患病率,提高服药依从率及治疗控制率,作者在社区内选择1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时间治疗学服药指导,并进行服药前后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注肾上腺素加用参附注射液(SF)对家兔心搏呼吸骤停模型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SF组、对照组,每组16只;制备家兔心搏呼吸骤停模型,并在4min后开始CPR,统计CPR成功率.结果两组CPR成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F组为81.25%,对照组为68.75%.结论静注肾上腺素加用SF可显著提高家兔心搏呼吸骤停模型CPR成功率.
作者:陈生;廖光荣;叶小丹;黄雪芬;熊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卫康星牌卫康胶囊是以人参、鹿茸、菟丝子等名贵中药为主要成分提取的现代复方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以往的人体试验研究发现此产品的栓剂型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目的研究卫康星牌卫康胶囊在动物实验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纯系BALB/c小鼠喂食混有卫康胶囊药粉或者维生素E的饲料.至28天时取小鼠血液和脑、肝、心肌和骨骼肌等组织,测定锰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分析其线粒体抗氧化状态,通过测定ATP产生能力确定其线粒体功能.结果喂食含有卫康胶囊药粉或者维生素E饲料的BALB/c小鼠血液以及脑、肝、肌肉中线粒体抗氧化状态明显提升,线粒体功能得到加强.雄性与雌性动物之间未见明显区别.有些情况下卫康胶囊的作用强于维生素E.结论卫康星牌卫康胶囊可以提高小鼠不同组织中线粒体抗氧化状态,促进线粒体功能,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效.
作者:胡刚;张岩;徐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性(RR值).方法回顾性研究50岁以上患者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重点观察主动脉瓣的钙化情况;分析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结果≥65岁组与50~60岁组,按年龄分组后男女性别及有无高血压,有无冠心病各组间比较,主动脉瓣钙化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是主动脉瓣钙化的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性(RR值)分别为6.159、2.238、2.511、2.584.
作者:江金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以脑肌酸肌酶单克隆抗体(BCK-McA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肌酸肌酶B亚基含量进行检测.并探讨正常老年人和老年人慢性肺心病血清肌酸肌酶B亚基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ELISA检测B亚基含量,动力学法检测CK、CK-MB的活性.结果血清CK-B亚基含量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为x=(327.80±201.18)ng/50μL,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x=(5.4×10-4±3.2×10-4)ng/50μL和x=(6.8×10-4±2.4×10-4)ng/50μL.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和正常人血清B亚基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BCK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可检测血清中微量B亚基.当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CK活力尚在正常范围时,B亚基含量已明显升高.应用BCK-McAb ELISA检测血清中B亚基含量精确而灵敏,为临床病程变化、疗效判断及预后提供了快速灵敏的诊查途径.
作者:李坤;师晶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对身体器官的影响,指导及规范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用药.方法1.回顾性调查西院药局2003年1月~9月49种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及用量.2.调查分析2003年6月1日~30日212份出院带药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方案及使用频次.结果1.2003年1月~9月西院药局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占药物总额的7.11%,用药金额排在前三位的是络活喜、拜新同、倪福达.2、2003年6月212份出院带药处方中含降压药物的117份,其中单独用药62例占52.99%二联用药35例占29.91%;三联用药15例占12.82%;四联用药4例占3.42%;五联用药1例占0.09%.单类药物使用以钙离子拮抗为主占48.39%,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抑制均为14.52%.结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基本合理,但用药金额大、品种多、档次高.用药方案多以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应根据不同情况口药物特性加以选择,实施科学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降压效果,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律失常除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外,尚有不少患者因心脏以外的因素引起,一般称为心外性心律失常.在心外性心律失常中,常见者是由颈椎病变引起[1].而在临床中,业已注意到:成人颈椎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老年人群中则相当普遍.我们收集1996年1月~2000年6月伴有颈椎疾患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31例,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胡继云;曹志刚;马立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研究对200例老年人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进行了血流检测,从中获得了有临床参考价值的数据,对诊断老年人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提供了信息.
作者:张建军;陈秀华;吴明晓;孙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